APP下载

基于岗位分级的矿山风险控制系统研究

2016-12-13赵艳艳廖文景邓俊平

采矿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分级矿山

赵艳艳,廖文景,李 畅,李 冀,邓俊平

(1.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2.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12)

基于岗位分级的矿山风险控制系统研究

赵艳艳1,2,廖文景1,2,李 畅1,2,李 冀1,2,邓俊平1,2

(1.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2.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12)

提出了矿山企业实施岗位风险分级与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岗位定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岗位初步调查、岗位分类、岗位风险分析、确定分级方法、最终定级的岗位风险分级流程。依据矿山岗位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了通过岗位自身优化,企业分级监管两者相结合的岗位风险控制措施。矿山岗位风险定级与风险控制系统的应用对提升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实现岗位风险超前预防、加快岗位员工职能转变具有深远意义。

矿山;安全行为;风险定级;岗位风险控制

0 引 言

矿山行业属于高危行业,风险预控逐步成为矿山行业工作的重点。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形成了煤矿的风险预控体系。2014年,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以地方标准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推行。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均以控制企业风险为最终的目的。而造成事故事件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缺陷、管理的缺陷4个方面。研究表明,85%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1-2]。

在岗位风险控制方面,我国海洋采油厂安全文化创新研究工作中,建立了“三发三卡”体系,用以规范现场员工安全行为[3]。杜邦公司提出了安全训练观察计划(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STOP),是一种以行为为基准的观察计划,主要也是针对员工的各种操作行为[4]。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岗位风险控制方面,大多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各种岗位的风险控制,尚未形成对岗位的分级。基于此,以企业具体岗位员工为切入点,对岗位进行风险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围绕岗位的具体风险建立适应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岗位分级的必要性

矿山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风险控制。由于矿山危害因素本身具有多变性、广泛性、连锁性、隐蔽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显得更为重要[5]。随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入,矿山企业系统性的缺陷及隐患不断得到整治,而岗位员工安全风险控制成为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2015年3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全面开展非煤矿山“三项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会诊”监管、风险分级监管、微信助力监管(以下统称“三项监管”)工作。其中,强化风险分级监管,确保风险防控到位是三项监管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安全监管部门根据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安全风险分级,按照风险优先原则实施差异化和动态化安全监管。提出了基本情况普查到位、企业风险辨识到位、风险公告到位、按风险分级原则监管到位、安全风险防控到位。

2015年8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分级方法,并要求每名员工量身定制风险告知卡,列出岗位职责、岗位风险、岗位安全规程、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等内容。

综上,矿山企业在确定自身企业风险等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岗位安全风险,确定岗位风险等级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对矿山企业的风险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做到“一岗多控”,从岗位风险控制覆盖至矿山企业的安全控制,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风险预

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 岗位分级方法及程序

岗位定级基于岗位的风险分析,通过对各岗位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作出基本的分类,进而开展作业分析,对其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最终确定岗位的等级[6]。开展矿山岗位风险定级的程序见图1。

图1 岗位风险定级流程

2.1 岗位初步调查

矿山企业在开展岗位初步调查工作中,首先应成立自身的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其次,应明确岗位的基本信息,包括该岗位的工作性质、安全职责、工作人数、年龄分布、班组情况、轮班情况、工作环境、接触设备、发生事故事件情况、三违情况,是否为特殊工种,是否为职业危害接触工种等信息。最后,工作小组成员应根据调查的各项信息,制作表格,将信息统计录入,为后续的风险分析工作提供支撑。

2.2 岗位分类

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对岗位进行基本的分类,主要分为管理岗位、半管理半生产岗位、主要生产岗位、辅助生产岗位4种。管理岗位主要提供决策意见,不进行实际的生产。半管理半生产岗位,主要代表为班组长、值班长等岗位,既要参与安全管理,又要进行实际生产。主要生产岗位为矿山地表、井下参与关键系统的各岗位,包括提升、运输、通风等。辅助生产岗位为辅助矿山安全生产的岗位,包括维修、电气焊、压风、供水等。

2.3 岗位风险分析

岗位风险分析以岗位为基础,对岗位作业过程、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岗位风险分析的对象包括岗位常规与非常规活动、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7]。矿山安全生产实际过程中,风险分析方法种类较多,以岗位为切入点辨识风险,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调研访谈法、经验分析法三者结合的形式,见图2。通过3种方法确定岗位风险后,应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表格中统计内容应包括岗位名称、作业状态、作业步骤及内容、危害因素、可能后果等。

图2 岗位风险分析流程

2.4 确定分级方法及原则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项风险因素评价的,矿山企业在岗位风险定级过程中,需要通过简单、合理的风险评价方法确定岗位等级。综合考虑,主观判断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确定用MLS评价法、专家评议法两种评价方法确定岗位级别。

专家评议法属于定性分析法,打分的专家为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将岗位级别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为专家提供基本的定级依据,见表1。

表1 专家评议法岗位定级参照表

MLS法属于半定量分析法,通过分值R=ML(S1+S2+S3+S4)来确定,R大于30,为一级;R在 15~30之间,为二级;R在5~15之间,则为三级;同专家评议法统一,一级风险最高,三级风险最低[8]。

采用MLS法,首先应对风险分析中,各岗位辨识出的每条风险进行打分,对重复项应去除冗余,最终,采用求和的方式确定R值。参数确定要秉承优先客观条件的原则,在无法确定客观结果的前提下,采用主观因素确定。

2.5 岗位定级

通过专家评议法、MLS评价法对各岗位确定风险级别,若同一岗位两种定级方法确定的岗位级别不同,则选取级别高的为该岗位的最终等级。级别确定后,矿山企业按照一级、二级、三级种类进行汇总,并告知各岗位。同时,企业应至少每年评定一次岗位风险,在每年的岗位复评中,应根据岗位风险的控制情况,实时调整。对于风险等级提高的岗位,应探究原因,重点警戒。

3 岗位分级控制方案

岗位风险控制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岗位自身条件优化,二是企业监管。岗位自身条件优化,立足于岗位员工的角度,使其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程序等方面,获得准确的支撑。企业监管,是以企业为核心,按岗位等级,分别进行不同的监管,属于外部监督。岗位自身优化与企业监管相互关联,紧密配合,实现全方面的岗位风险控制。岗位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见图3。

图3 岗位风险控制

3.1 岗位自身优化

岗位自身条件优化,是针对所有岗位、所有级别的员工制定的控制措施,主要依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能进行完善,旨在由员工入职开始,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使员工自主掌握岗位风险,明确岗位工作的安全事项,实时追踪岗位风险情况,逐渐成为岗位“安全防范专家”,实现全员岗位风险认知,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9]。

(1)规范员工准入。规范员工入职的门槛,针对具体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身体状况等;设置标准劳保配备规范、岗前安全确认等内容。同时,设置应知应会内容,内容应简单、明了,但涵盖岗位的主要内容。

(2)规范岗位作业程序。形成标准的作业程序,尽可能地将岗位工作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通过建立岗位员工安全行为手册,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同时,岗位员工手册应作为员工日常的学习读本,并体现安全承诺的要求[10]。岗位员工安全行为手册的结构见图4。

(3)规范教育培训。针对各岗位员工编制专门的安全知识题库,分为通用题库及专用题库两种形式。通用题库针对企业所有岗位员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通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通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常见的急救自救知识。专用题库针对不同的岗位,内容主要包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知识、岗位设备设施操作、岗位关键工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岗位技术内容、岗位职业病预防知识、岗位应急救援知识等。

(4)规范岗位应急管理。针对所有岗位员工编制岗位应急避险手册,手册内容应包括应急常识、生产安全事故类别、事故报告、事故现场自救与急救、事故应急处置与预防等内容。

(5)规范岗位作业现场。根据岗位所需的工作现场条件,规范岗位相关的设备设施、工作环境标准。

3.2 企业监管

(1)分级监管。按照岗位等级,实行分级监管。分级监管中,应针对不同的级别、岗位制订专门的监督、考核、检查表,逐项进行监督。同时,分级监管与企业日常的安全检查相统一,班组日常执行的安全确认等,应坚持执行,但根据岗位分级情况,融入不同频次的监管。具体监管模式见表2。

图4 岗位员工手册结构

表2 岗位分级监管表

(2)措施管理。按照岗位级别的不同,对岗位员工安全生产手册、专用知识题库、应急避险手册、现场作业规范等控制措施进行更新、修订。更新、修订的频率可根据矿山企业的岗位控制运行情况确定。

(3)行为监督考核。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考核的主要依据为分级监管中按级别执行的监督检查结果。

(4)教育培训考核。按照岗位风险级别,设置公司级培训项目、工区级培训项目、班组级培训项目,并对安全学习周期、知识竞赛次数、安全知识考核次数、事故案例教育次数、事故回顾次数按岗位风险等级区别设置。

4 结 论

本文针对从事井下生产的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及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管理岗位,研究控制风险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岗位定级的工作流程,确定了以专家评议法、MLS评价法相结合的岗位风险定级方法,为矿山企业提供了岗位风险的“警戒线”;制定了岗位分级控制方案,提出以岗位自身优化、企业分级监管两者结合的岗位风险控制技术,分析了岗位风险控制中等级监管的差异性,实现岗位风险的专业化管理。

矿山企业岗位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是对岗位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加强了专业的精深性,可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各岗位风险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获得优化安全生产的决策方案。

[1] DB41/T869—201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S].[2] 张 舒,史秀志.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23-31.

[3] 彭 景.作业岗位风险防范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4] 达思咨询.杜邦最著名的安全管理工—stop观察卡模板[EB/ OL].[2010-03-18].http://www.aq06.Corn/Files/Culture/ 201003/45.shtml.

[5] 南 宁,吴 超,周科平.大型矿山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28(5):70-72.

[6] 孟 于,赵姗姗,王书生,等.供电企业岗位风险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2):82-85.

[7] 孔德顺,刘坤朋,刘善伟.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处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0(3):206-208.

[8] 蔡庄红,黄庭刚.安全评价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9] 栗继祖.矿山安全行为控制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10] 关燕鹤,黄 锐,曾佳龙,等.作业安全管理中人员行为规范化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127-132.

2016-07-12)

赵艳艳(1986-),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咨询与考评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oyanyan0216@126.com。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分级矿山
探索高原矿山企业党建工作“六有+N”模式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