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关于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综述

2016-12-12郭真真

亚太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标准评价课堂教学

郭真真

作者简介:郭真真(1990-),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201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摘要:即时评价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助力,是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即时评价的概念、发展历史、标准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探寻有关即时评价标准研究的足迹,在对研究成果深入评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即时评价标准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构建更加系统化、适用性的即时评价标准提供借鉴。

关键词:即时评价;标准;综述

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73-02

即时评价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助力,是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环节。促进即时评价标准研究的系统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及评析即时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一、国外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研究

最早进行课堂交流研究的美国学者卡兹登提出了“启动(Initiation)——回答(Response)——评价(Evaluation)”课堂交流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评价就是课堂即时评价,即“教师通过表扬学生或纠正其回答做出评价”。[1]英国评价专家纳珀(Napper)将形成性评价看作“即时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进行评价,即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2]斯蒂芬认为,课堂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而对学生学习进程的一种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描述性的和具体的,教师应当使用建构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的建议。[3]

(二)课堂即时评价研究的历史回顾

20世纪初,西方国家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开始了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评价的方法主要依据评价等级量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都有待进一步的确证。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教育评价研究的展开,系统的课堂观察方法取代了原有的教学评价等级量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运用,由于过于追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化、标准化,这一时期的课堂评价存在着僵化、机械的缺点。20世纪70年代后期,教育评价出现了新的方向,林肯提出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评价面谈的方法,他们认为,评价结果时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评价过程是一个评价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注重质的分析,把有情感的人作为评价对象,并通过评价促进人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评价过程是重评教轻评学,尤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甚少。而90年代以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西方各国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师生互动是否融洽等方面。评价依据由学生的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整体看来,课堂教学评价自受到关注以来,评价对象由只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兼顾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依据由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评价即时性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相关研究。

(三)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们最初是基于课堂交流的角度对即时评价开始进行研究的。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即时评价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它并未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进行研究,关于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只能从少数研究中窥探一二。

贝拉克(Bellecketal,1966)指出,当教师提问学生时,学生75%的答案都会得到教师的反馈,但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在于改正学生的误解。[4]美国评价学者威根斯提出“真实评价”这一概念,并指出评价依据是看学生能否在复杂的任务中,进行思考、辨析、梳理和证实自己的结论,而不是看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唯一正确的标准,评价旨在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支持性信息,以便使他们明确方向、改进不足。[5]

二、国内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书籍,发现关于“课堂即时评价”的专门著作很少,只是零散分布在有关课堂教学理论的书籍中。主要体现在文献上,而且多是在2004年以来。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即时评价”为主题,对2004-2016年进行检索,共得到187条结果,而输入“即时评价”并且包含“标准”,以精确为匹配方式进行检索,得到16条结果。此外,以“即时评价”为关键词检索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5篇,以“即时评价”和“标准”同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无结果。而以“即时评价”为主题亦或是关键词的检索结果均为0。根据检索结果,可以看到明确使用“即时评价”概念的人不多,它并未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即时评价的概念、理论基础、方式、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纵观已有文献研究,笔者将其研究的焦点总结如下: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研究

国内学者虽对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没有得出定论,但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类似概念的界定。崔允漷从课堂交流的角度提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问答之后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理答”基本等同于即时评价。[6]刘琛从课堂即时评价的功能的角度,指出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及时反馈的一种形成性评价。[7]徐丹立足生命的高度提出了教师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强调了即时评价的发展性、时效性、多元性及差异性。[8]陈娜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提出即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师生共同参与,旨在推动课堂活动有效开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形成性评价。[9]

纵观上述几种不同的概念,尽管从不同角度对即时评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都或多或少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所倡导的理念,呈现出即时评价的即时性、人文性、差异性、发展性等时代特征。

(二)课堂即时评价研究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在借鉴凯洛夫、巴班斯基等对“一堂好课”的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定性描述,具有随意性、直观性。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听评课和观摩课后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西方标准化测验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评价开始走向定量分析,实证化方法盛行一时。而9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过于追求定量化的弊端日益突出,人们也认识到了这种方法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多元论评价模式和林肯提出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引进,课堂教学评价的即时性引起了学者研究的兴趣。如学者谢象贤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还具有情感作用与认识作用。[10]随着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具有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的特征。

从上述内容可看出,国内关于即时评价的研究历程受到了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在引进西方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即时评价研究本土化的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对整个课堂交流互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课堂即时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理论基础薄弱。

(三)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多置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下进行探讨。专门对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已有的研究多分散于学者或一线教师们在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课堂即时评价提出的不同观点。

钟启泉教授提出,学生的成长是课堂教学最终的衡量标准,但这种成长不应局限于用学生的成绩来判断。教学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而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11]代海纳在其硕士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即以学生自身为标准、以学生外的某些人为客观标准、慎用相对评价标准。[12]郜玉艳在其硕士论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研究》中,以课堂即时评价过程为理论依据,以课堂即时评价表征形态为实践依据,提出了课堂即时评价标准体系,即一级维度、二级要素指标、三级表现指标。[13]王玲提出课堂即时评价要以人为本,以评促学、以评促教。[14]姜晖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阶段、学生、回答、活动来采取不同的评价语言从而保证课堂即时评价有效进行。[15]

三、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简要评析

(一)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匮乏

国内外对课堂即时评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在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虽然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都有涉及,但大量的理论研究还较多停留在对理论、方法的简单介绍,而具体结合小学的实证研究较少。此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多来自一线教师基于自身课堂教学的零散感悟与实践经验,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缺乏系统性和可适性,不利于即时评价标准探究的借鉴。虽然相关研究涉及了关于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但多是基于表面的阐述,没有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至于即时评价标准多流于形式,阻碍了即时评价的有效实施。

(二)缺乏专门对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探讨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数关于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是置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问题下,而专门探讨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文献较少,而个别关于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多是基于表面的阐述,缺乏联系实践的研究。虽说课堂即时评价属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范畴,但是两者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完全等同。作为教师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准则,即时评价标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么评价的问题,加强其研究的力度与深度,有助于即时评价的实施。

(三)应避免研究过程中的单一化倾向

关于课堂即时评价单一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其一,研究主体单一化。就目前搜集到的文献来看,专家学者们的专门研究较少,较多集中于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感悟,主观色彩浓厚,理论基础薄弱,课堂即时评价还未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进行研究。其二,研究选题单一化。在选题上存在雷同的趋向,多是对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行为、策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未能充分阐释现象的本质,这是导致课堂即时评价标准的研究表象化、缺乏体系化、适用性的原因之一。

总之,即时评价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教学评价改革深化的重要突破口,而即时评价标准的系统化则是有效实施即时评价的前提条件。显然,目前它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的研究成果虽能折射出即时评价标准的轮廓,但大多是粗浅的表象研究,缺乏专门深入的微观研究,尤其是对即时评价标准与教学过程适应性等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本文是2016年度渤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知识观转型对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影响研究”(立项号:071502224—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美]卡兹登(Cazden,Courtney).教室言谈: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2]Napper.A Model for Improving Reading and Literacy Skill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Walde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2007.

[3]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4][新加坡]法雷尔(FarreU,s.c.).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M].北京:中国轻丁业出版社,2005.

[5]邵义春.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即时性评价的认识与探索[D],2011.

[6]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刘琛.优化课堂即时评价的四个视角[J].教育理论与践,2010(5).

[8]徐丹.即时评价拾贝[J].科学导报,2010(11).

[9]陈娜.高一物理课堂即时评价行为转变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10]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1993.

[1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代海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郜玉艳.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4]王玲.浅谈课觉教学即时性评价[J].学生教育,2012(3).

[15]姜晖.如何进行课堂即时评价[J].新课程,2010(2).

猜你喜欢

标准评价课堂教学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