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2016-12-12彭润泽

新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德课本情境

彭润泽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资源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以及认识,是帮助学生形成品德和社会性的主要来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学生个性塑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把握教材核心内容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品德课程时,要着重强调这一重点,并要求学生领悟。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中国》这一课,其核心内容意在强调爱国情怀。虽然此课没有用大量的篇幅讲解应如何爱国,但它通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灿烂文明,让学生惊叹祖国的秀丽壮美,博大精深。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这一中心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主动和学生搞好关系。据观察,很多学生,他们对某一课程的喜好程度有时取决于对某位教师的喜爱程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越融洽,他们就会越喜欢此课程。又比如,可以采用导入教学的方法。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温暖的家》一课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和学生展开互动,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再进入本课主题——“爱家”。

二、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氛围具有直接联系,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氛围的创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便能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实物演示等方法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一开始就被吸引,课堂上尽可能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激情。另外,教师还要足够重视课文导入环节,通过层层递进,让整堂课学生都能够尽量保持较高度的注意力,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有了保证。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论灌输是一种十分无趣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创设学习氛围时,可以创设理论联系生活的情境,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伸出我们的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社会上存在多类弱势群体,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指导学生将心比心,对弱势群体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要表达对他们的尊重,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弱势群体生活的不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残疾人,让学生单手穿衣服,蒙眼走路,不准说话,仅用手势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应该尊重残疾人,在生活中应该尽力帮助残疾人,比如主动为残疾人让座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学的质量也就随之会提高。

三、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通过情境进行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开展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谢谢你,平凡的劳动者》这一章节时,通过阅读课本,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假如生活中没有某一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有学生说,如果没有医生和护士,我们生病就没人看了;有学生说,如果没有交通警察,可能会发生很多交通事故,人们的出行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环境肯定脏乱差。通过学生自由的假设,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教育学生要尊重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人要礼貌地问好,要感谢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学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过程中,应将生活元素应用其中,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实现学生生活与发展的共融。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规矩与方圆》这一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则,知道规则的初步建立,了解规则存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讲规矩懂礼貌的好孩子。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策略应用其中,让学生思考,平常玩的游戏都有哪些规则?对于不遵守规则的伙伴,其他伙伴会怎么做?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了规则在游戏中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理解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再将其延伸到生活中,规则是维持生活秩序的重要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树立遵守规则的品德。

又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共场所清扫路人随意乱扔的垃圾,并且,当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时,及时上前制止。这便是用实际行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五、开展自由讨论活动

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还应该注意,小学生阶段自尊心较强,如果以训斥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渐渐地就会产生畏惧、厌学等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在讨论阶段,以和蔼的态度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以课本为基础,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此实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品德课本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