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作业批改方式促进教学减负增效

2016-12-12阮素娥

新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作业课堂教学

阮素娥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终身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与批改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作业是落实“四基”,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数学作业尽管简单,容易批改,但学生数多造成的任务繁重是常态,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各种作业批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前准备,可能导致备课活动“浮光掠影”,教学设计“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当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保证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让低年级学生当堂完成适量的作业,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有效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深入备课,精心设计作业?

一、全批全改,把脉教学问题

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批改的形式也应该灵活多变,对巩固深化新授内容重难点的有关作业一般要做到全批全改。例如,“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相关内容,对于第一课时的作业教师就要全批全改,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或“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的笔算方法及竖式书写格式。在新课教学后的拓展延伸练习,如80=25+□、80>25+□、80<25+□之类,从看等式填数过渡到看不等式填数,从中发现填数的规律,这种具有挑战性、思考性的拓展作业,须由教师统一批改,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思维发展状况,以便修正教学方法。

二、互批互改,实现共识共进

低年级学生对取得批改他人作业的资格很感兴趣,由他们自己当“小老师”去批改别人的作业,一般会认真地对待。需要指出的是,学困生批改别人的作业,无论是他人解题的正确性、独特性,还是作业的整洁程度、书写的规范性等,对自己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感、产生紧迫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些适宜的作业让学生互批互改,就如一般性作业或带有游戏竞赛性的作业可组织同桌或小组内学生互批互改。刚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诸如“听算题”类型的内容,学生算完后,由教师报出每道题的正确答案,请学生相互批改作业。如果答案有错,则要求“小老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如33=3+(?摇?摇),有的学生错填成33=3+(3),“小老师”就在(3)下面画上“×”,并分析错因——33是由3个一和3个十组成的,或者说33可以分成3和30,所以应该填30。学生通过互批互改找错处、说错因、纠错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对算理的真正理解。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出一些“口算比赛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让班级内做得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学生报答案,其他学生同桌间互换批改,从而达到全班共识共进的目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作业互批互改,不但能使学生在批改他人作业中学习成功经验、分享学习快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纠正问题,深化认知,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互助意识,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三、自批自改,提高自纠能力

低年级学生做作业时,不是想好后再做,而是边想边做,很容易出错,他们有时会抄错题目,有时错写数字,有时连符号也抄错,这不是智力出现问题,而是粗心导致的错误。对于练习课、复习课中因学生马虎而出错的作业,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批改。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结对子”进行,由学业成绩优秀者与普通者两两互助,由优秀学生说正确答案,普通学生对照结果,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进行批改,教师课间巡视指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要能够找错因,并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指导下进行自纠。例如,计算80-8时,有的学生答案是88,有的答案是82。自评时这些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错了,却讲不出算错的原因,教师就让几位优秀学生帮他们分析,找出错因:结果为88的同学是个位倒减,用减数8减去被减数个位0得8,十位照写8;结果为82的学生知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个位相减后得2,但被减数十位退1后8没有减去1,仍然写8。学生通过自批以及同伴的帮助分析错因,自主纠错,切实地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提高自纠能力,达成作业自批自改的预期目的。从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主检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逐渐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面批面改,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教师作业批改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对于学困生的作业,教师应该更多地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以便及时因材施教、补缺补漏,使学困生也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例如,“学校举行一年级学生优秀作业展览,第一行摆9本,第二行摆12本。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多少本?”像这类求两数相差问题,让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是有一定困难的,通常会出现“9-12=3(本)”与“9+12=21(本)”这两种错误解法。教师在面批面改时,就要让学生把题目多读两遍,说一说题中的信息,再让他们动手用学具圆片和三角形摆一摆:第一行摆9个○,第二行摆12个△,两行要一一对应起来;再观察:圆片与三角形对着的有几个,没有对着的又有几个?接着想一想:圆片与三角形没有对着的几个可以怎么说?该怎样算出三角形多出几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增加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运用图片、动作、语言、符号等多种表征,理解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促进知识内化,获得问题的解决,跟上学习节奏。学困生每做对一道题,甚至是一道题中的某一正确处,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要求,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学困生作业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