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同体,成就丰富多元的美术课堂

2016-12-12林锦春

新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蓝色共同体学习者

林锦春

学习共同体作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影响日增,并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实现人的主动学习,实现书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沟通,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独立个体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美术课堂,既注重以往课堂重感悟、重观察、重模拟的基本特点,又格外强调学习者自己的过往经验在新的学习中的价值,注重学习者独特的个人发现与创造,同时注重同伴间的交流与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与交流,由此成就丰富多元的美术课堂。

一、共同探究下的细腻发现

美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更多不为常人所注意的丰富细节,来感受事物的独特与细腻之美。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夜色》一课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对比书中东山魁夷的版画作品《夕星》与书中摄影作品《三潭印月》,然后思考这些作品给人怎样的感觉。经过2分钟的互相交流,学生认为,这些作品给予人的感觉是朦胧的、宁静的、寒冷的、虚无缥缈的。教师继续追问:“画家是如何实现这样的画面效果?”每个小组再次探究3分钟,于是有了下面这样精彩的回答。

陈宇翔:“画面出现了大量深浅不一的蓝色与紫色,色块之间过渡非常的柔和。”

陈阳芷:“蓝色和紫色这两种颜色属于近似色,色块接近,过渡柔和,才会有朦胧的感觉。”

杨泽宁:“画面出现的蓝色面积最大,说明作品的主色是蓝色,大量的蓝色会让人产生宁静的感觉。蓝色的背景色衬托景物的黑色,让人感觉黑夜的寒冷,凸显黑夜的孤独。”

李翎婕:“画面之所以会出现刚才大家讲到的大面积的蓝色,是因为画家们都将景选在湖边。湖面有倒影,水天一色,画面更统一,更容易产生朦胧感,这种方式画出了仙境一般的幻觉。”

梁若希:“在产生幻觉的方式上,东山魁夷老师还用了另一个妙招,就是用横向的点来表现,这和我们前面两节课学到的奇妙的点彩画的方法一样。点的拼接容易产生朦胧感,仙境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高博源:“我来总结一下大家的说法。这两幅作品都大量地出现了蓝色、紫色、灰色、黑色等色调,我们称之为冷色调,表现出宁静、梦幻的夜色美景。”

教师把握课堂,学生推进理解,同伴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在相互倾听后,有了更细腻的发现。

二、自我构建下的独特视角

静静思考,成长自我。静是一种力量,安静下的自我思考,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静静的思考中,学生进行知识内核的自我架构,形成放射状的个性认知。

在四年级上册《眼睛的创想》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想法,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教师提问:“这么多作品你最喜欢哪幅?用不同事物来代替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别表达怎样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2分钟后再和同伴交流。这样的交流,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体的审美认知,改善学习过程中认知的模糊性,又增加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2分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形成独特视角做好了铺垫。

李羽煊:“作品6用母绵羊的外形塑造眼睛的外形,用绵羊的毛发代替眼睛的睫毛,用小绵羊的外形表现眼睛的瞳孔,表达出母羊对小羊的疼爱。”

林嘉睿:“作品2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画面中,用绿色的水草代替眼睛的睫毛,用蓝色的湖水代替眼球,水中的石头和水纹代替瞳孔。作品通过蓝色和绿色,诠释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迷恋。”

听了林嘉睿的话,李羽煊马上补充道:“我认为,作品6除了在造型上非常有特色外,在色彩表达上也很讲究。用粉紫色来勾勒绵羊的毛发,表达了母羊对小羊的疼爱。因为爱是温暖的,爱是有温度的,所以,作者用粉色来表达,准确、生动。”

学生在倾听别人想法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识,对作品从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的分析,准确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形成独特的视角。

三、“润泽”对话下的多元见解

日本学者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润泽的教室”。在“润泽的教室”里,交流有了温度,对话变得柔和,大家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观点。在“润泽的教室”里,大家可以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尊重,一种包容。

在四年级下册《茶香四溢》一课中,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从图和文字中你了解到哪些和茶叶有关的重要信息,把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与同桌分享”。在静静的思考、交流之后,学生有了下面的对话。

陈垦:“我觉得茶具造型是由当时帝王喜好决定的。”

宋雨灿:“虽然帝王的喜好会决定大众的喜好,但是更多的流行款式与当时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文人与富商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来烧制茶具。”

林旭燊:“是的,我从《桃形紫砂杯》(瓷器·明代)作品中看到杯子上刻有很小的文字,看出当时的文人非常喜欢喝茶、品茶,写与茶有关的诗句。我这里就查到了唐代诗人刘兼的《从弟舍人惠茶》,‘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可以从诗句中读出人们以茶为俗。”

叶俊淇:“不论是茶具的材质还是款式、色彩,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看出不同朝代人们的不同喜好,以及人们对茶叶的研究逐渐地深入。”

学生接二连三地从各个视角来分析茶具以及和茶有关的背景文化,最后整体地串联,完成这个模块的知识体学习。这里,学生多元的视角不是孤立的,是在交流中点燃,在碰撞中迸发,在相互的对话中有了更“美”的见解。

共同体美术课堂的多元丰富性,并非脱缰野马各行其是,而是建立在学生各自“美”的观念之中,是在学生各自既往生命经历与生命体验之上的升华。同伴、师生之间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互动,合乎理性的碰撞,都为这种独特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才保证了共同体美术课堂丰富而不杂乱,多元又不失秩序。

猜你喜欢

蓝色共同体学习者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共同体的战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蓝色的五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