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富有文化气息的美术课堂

2016-12-12陈秀环

新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具美术作品创设

陈秀环

美术课程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充满了人文精神,对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美术课程应融入文化情境的学习中,成为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以美厚德、以美增智、以美健体的目标。

一、立足学生发展,创设文化情境

美术教师应立足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创设生动形象的文化情境,依托美术语言的讲解,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无论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计·运用”学习领域,还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教师都应将该课中涉及的美术语言逐一列出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美术语言,理解美术文化。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有可能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或评价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学生从认识美术语言的层面,逐渐上升到理解与运用美术语言的层面,从而不断深入地学习美术文化,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尤其是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型中,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于宏老师执教的小学六年级《我们即将毕业——看画展》一课中,课前,于老师把美术作品陈列于画架上,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画展展厅的“文化情境”,并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几个虚拟的展厅——一号展厅、二号展厅、三号展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美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即让学生明白看展览应该“看什么”“怎么看”。于老师引导学生在观众、导览员的身份转换过程中,学习从主题、色彩、造型、构图、文化背景等角度出发,分析美术作品,使学生逐步掌握了运用美术语言,欣赏与评述儿童美术作品的方法。整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再加上教师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受到了全场的好评。特别是于老师的板书,简明扼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和一些花花绿绿的板书相比,它的平淡无奇更加出彩,对“怎样看画展”这一教学重点的提示、归纳和总结更加明确有效。于老师还以一只眼睛的造型来设计板书,将“构图、色彩、造型”三个词紧紧围绕“主题”构成眼珠,眼珠的外面是“文化”二字,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只眼睛。相信上完这节课,学生都收获了一份礼物,那就是于老师送给大家的一只懂得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二、教学方法多元,注重智慧引领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情境创设、讨论探究、任务驱动、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创作,使意向实体化,并有效表达情感与思想。

例如,在《泥塑——千人千面》一课中,教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将“小泥巴的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塑造具有个性的人面头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在《敦煌壁画》一课中,教师用大幅印刷的壁画,创设了敦煌壁画的情境,营造出壁画艺术的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壁画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壁画的任务。学生现场体验修复工作,激发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不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智慧,发散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美术文化的知识。

三、媒体教具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多数教师都能精心制作精美的课件,既有静态的图片,又有动态的录像,尤其是运用动画手法剖析美术作品的视频,可以自如分解、组合、局部放大或缩小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分析与理解美术作品提供了帮助。还有的教师能运用平板电脑,利用美图秀秀软件,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和学习过程搬上大屏幕,让学生大开眼界,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教师还经常大量地使用手工制作的教具,这些教具新颖独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美术语言、掌握美术技能、理解美术作品,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美丽的色彩》一课中,一位教师制作了带有可转动指针的色相环教具。通过色相环的演示,学生很快掌握了类似色与对比色的概念,为接下来的类似色同心圆与对比色同心圆的绘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运用形象新颖的媒体教具,可增强视觉冲击,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同时,也为美术教师打破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发教育资源,调动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美术教育的内涵,增强了美术课程的价值。

四、挖掘文化因素,丰富人文内涵

想要呈现一堂精彩的美术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很重要,但深厚的文化素养更是必不可少。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作为文化学习的美术学科,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因此,美术课堂要关注文化,美术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要立足美术学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关注核心素养,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美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体现。只有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来认识美术,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入地研究美术的性质和特殊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之,要让美术课更具文化品位,要让美术课真正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落实文化化人的根本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足“预设”,课上关注“生成”,教学中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样,美术课堂教学将会更加鲜活、生动。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山小学)

猜你喜欢

教具美术作品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