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物形象探究文本深刻意蕴的教学

2016-12-12王伟

亚太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新背景多角度形象

作者简介:王伟(1986-),女,汉族,四川郫县人,硕士,成都石室外语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摘要:小说阅读是我们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据2012年-2016年语文全国卷I和II数据统计,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均为小说,将鉴赏人物形象、发掘作品意蕴、个性化解读、创意性解读文本列为考查重点,也是语文改革的新趋势。据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显示,将小说阅读列为必考内容。小说形象往往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于同一个人物形象就有千变万化的解读。这就为我们从不同角度,以小说形象入手探究文本深刻意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形象;意蕴;多角度;新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63-02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拥有完整的布局、曲折的发展、深刻的主题及丰富的意蕴。通过对文本意蕴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作者,甚至人物所生活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联系别的学科,让语文变得更加丰富、活泼、生动、有用。

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董学文等编著的《文学原理》中有一句对小说人物作出精辟的定位:“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只有扣紧灵魂才能制服小说庞大有力的文本,产生更为有效的解读。把握住人物,小说复杂的语境、结构和作为对象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就开始变得清晰……”。[2]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我们首先来学习分析主要人物特点的方法。

小说人物的欣赏主要是概括出其性格特点分析其典型意义,考试对人物的考查既包括分析人物的能力,也包括对形象进行鉴赏的能力。我们从哪些途径入手来分析人物呢?

1.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事由人做的,通过事件来把握人物的性格,既可以看出人物的固有性格,也能发现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王熙凤回王夫人话,主要谈到两件生活小事——月钱发放,给黛玉选衣料。”第一件事不但体现她是当家人,掌握着经济大权,而且安排了凤姐用“月钱”赚利钱的伏线。第二件事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虑事周全。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通过对贾府环境的描写,我们知道贾府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府邸,寄宿在这样的家庭中黛玉虽然深得贾母疼爱,但是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3.通过把握正面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①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关键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齿笑先闻。”

这段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美艳,而且还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黠。

②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途径之一。如林黛玉回答宝玉不曾读书,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小心翼翼和绝顶聪明。王熙凤“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的高声大气,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泼辣。

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表面上称赞黛玉,实际上却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一石三鸟,圆滑之极,可谓八面玲珑。

③动作行为描写

王熙凤不但善于辞令,而且善于表演,一瞬间她就能变换几种表情。刚欢声笑语称赞林黛玉,马上又能为黛玉“命苦”而感叹伤悲,正“用帕拭泪”,一听到贾母责备,瞬间又“转悲为喜”。这哪有丝毫真实感情,完全是做戏。作者没有写她的眼泪,只写她“用帕拭泪”的动作,那“帕”不妨看作她的道具。接下来拉着黛玉问长问段,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这一切与其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应酬、精明能干的特点,不如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逢迎、圆滑玲珑的本性。

在别人看来是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地摔,骂其为“劳什子”,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充分表现。

④心理描写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说明了黛玉细心、多虑、自尊。也是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

⑤细节描写

如“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连一些细小的地方,林黛玉都不放过,说明了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连一些细小的地方,林黛玉都不放过,说明了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4.通过侧面关系来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正衬、反衬、映衬等。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通过关系人来表现主要人物,也是塑造和把握人物的主要途径。如通过丫鬟进来笑到:“宝玉来了!”可以看出宝玉亲切随和。

二、意蕴

1.什么是意蕴?

文学意蕴指的是文学图像以及文学语言当中所蕴含着的思想和哲理以及精神等一系列内容。[3]

意蕴的特点:一般说讲,文学意蕴不是诠释粗糙世俗观念,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平庸见解,而是作家关照人生、透视社会与自然的独特审美发现和认识,是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闪光。[7]探究意蕴必须投注整体感受,多方触摸它所具有的这种发现性审美特征。只有把握这种审美特征,才能真正揭示文学意蕴的深层性和审美价值。

意蕴具有超时代、超阶级的特性。意蕴也有深浅、显隐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个不同的层面:社会意义层、审美意义层、哲学意义层和文化意义层等。

2.意蕴和主题的关系

同学们常常混淆意蕴与主题,有的甚至认为意蕴等于主题。正式由于这些粗鄙的识见,导致我们答题不够准确。因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

①从内涵的角度讲,意蕴中的意义既可以指作品总的思想意义,也可以指作品局部的思想意义。也就是说意蕴既可以是主题性的,也可以是非主题性的。

②从传达和接受的角度讲,主题更多地是指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而意蕴是指蕴含在作品里的各种意趣、情思、韵味等。它更多地依赖读者的接受能力,更多地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有时读者对作品意蕴的探究,甚至超过了作家的思想、情感的境界,从而体现出读者极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③主题是有主次、正副之分的,意蕴则没有,只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区别。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蕴具有局部性、广泛性、能动性、创造性、表层性、深刻性等特征。这就为我们透过人物形象来分析意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3.如何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意蕴

①要从人物所处的时代出发,又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用先进的思想认识把握意蕴。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物,认识到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无可奈何,被迫入乡随俗;认识到贾宝玉虽然对封建社会怀有不满,但不可能突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认识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人情练达,兼具残酷无情、软硬兼施,充分体现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手段;认识到宝黛爱情悲剧是阶级悲剧、时代悲剧、政治悲剧、道德悲剧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能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问题。

②要善于从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意蕴。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她充满管理的智慧;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她雅俗共赏,贴近生活;从政治学角度看她周旋于多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她自信果断;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她融合了法家与儒家思想;从历史的角度看她是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从哲学的角度看她是一个集施虐、受虐和自虐于一体的生命复杂存在。显然这种多角度的认识不但是全面深刻的,而且是独到新颖的,使《红楼梦》的意蕴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③结合历史深入探究。一个封建大家族,宁国公和荣国公共同开创了贾府的繁华盛世,世代沿袭爵禄。贾元春被选为了凤藻宫的尚书,贾府应该算是到了鼎盛。但是“物至极必反”,元春的“虎兔相逢大梦归”之后,贾府一些列的丑事被连续揭发,整个家族也就此坍圮。这一个个的人物将内容串联起来,一段无言的历史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家族的堕落与消亡,但从另一个层次上来说,也折射出了封建社会必然会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被推翻、被倾碎的不可遏制的命运走向。

总之,在文学欣赏的意蕴探究中,我们不能局限于作者的原意或本意,要努力挖掘、丰富、深化文学作品的意蕴,充分实现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对小说意蕴的探究,就是要“深入、丰富”地领受作品思想情感的活动,它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能力,它更需要长期的磨砺才能具备。

(作者单位: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董学文.文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外岑.中国文艺本体结构论[J].文艺研究,1990.

猜你喜欢

新背景多角度形象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新背景下对中职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