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分析

2016-12-12曹俊斌白中科

中国矿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矿权朔州市实地

曹俊斌,白中科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山西省朔州市国土资源局,山西 朔州 036002;3.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朔州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分析

曹俊斌1,2,白中科1,3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山西省朔州市国土资源局,山西 朔州 036002;3.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为充分利用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提高朔州市矿政管理水平,实现矿产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在评价朔州市2009年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需求分析等方法,从实地核查工作后评估、矿业权核查数据扩展与更新、矿政管理系统建设、地质测绘基础设施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实现对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深度开发与应用。经过在朔州市国土资源系统的推广使用,开发与应用成果已对矿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

矿业权;实地核查;开发与应用;矿政管理

2008年3月,为核准矿业权登记数据,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1]。经过几年努力,完成了全国147248个矿业权的实地核查工作,在单矿业权实地核查、省级汇总、全国汇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夯实矿业权权属数据基础、推动矿业权交叉重叠等问题解决、建立地质测量基础设施、促进矿业权管理流程规划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朔州市作为一座资源成长型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矿业权数量众多,于2009年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取得了丰硕成果[3]。为进一步利用核查成果,全国项目办于2010年初在全国范围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市进行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研究工作[4],如重庆南川、黑龙江黑河、河南洛阳、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西赣州等地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其中重庆南川的建设成果较为显著[5]。为提升矿政管理水平,朔州市于2012年被列入试点,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工作[6-7]。

1 朔州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评价

2009年,朔州市共投入44人,测绘设备39台(套),交通运输工具6辆,对朔州市境内2009年6月30日前设置并有效的381个矿业权进行实地核查,经过8个月的努力,在矿业权设置、采矿范围核查、存在问题分析、基础数据收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8]。

1.1 摸清朔州市矿业权设置家底

对全市6个区县381个有效矿业权进行了核查、其中探矿权11个(实地核查4个、室内核查7个)、采矿权370个(部发证6个、省发证135个、市发证121个、县发证108个)、建立了朔州市矿业权空间数据库、核查数据库。

1.2 查清朔州市矿业权设置中存在问题

由于不同时期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朔州市有68个采矿权存在矿界漂移,占全市矿业权总数的18%,主要为砖瓦黏土、石料等非煤矿山企业;有62对矿权存在交叉问题,占全市矿权总数的16%,其中煤矿与煤矿有52对,非煤矿与非煤矿有9对,探矿权与探矿权有1对;有49对矿权存在重叠,占全市矿权总数的13%,其中煤矿与煤矿有26对,煤矿与非煤矿有14对,探矿权与采矿权有9对;有24对煤矿存在交叉重叠,占全市矿权总数的6%,占煤矿总数的17%。

1.3 查明矿业权人实际勘查、开采活动范围

共发现4个探矿权存在越界勘查,占全市总探矿权数的36%;有145个矿山企业存在超层越界行为,其中煤矿有9个,非煤矿136个,占全市矿权总数的38%。

1.4 发现并上报了矿业权其他问题

朔州市采矿权井口、巷道在界外的有37个,占全省矿权总数的9%,其中煤矿井口、巷道在界外的有36个,非煤矿井口、巷道在界外的有1个;矿业权人不一致的有218个,占全市矿权总数的57%;开采矿种与批采矿种不一致的有12个,占全市矿权总数的3%;未使用统一配号系统的有238个,占全市矿权总数的62%。全市矿业权在数据库重复的有34个,占全市矿权总数的9%。

1.5 完善基础资料工作

实地核查中,向各矿区引入了2~3个控制点且精度符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规定。全市共完成了6个测区的控制测量任务,加密基础控制点45个,向矿区引入控制点665个,埋设界桩1083个,提交核查记录表、基本情况说明381份,对照表381份,编制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11张,采矿权开拓工程平面图370张,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政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1.6 将矿权核查实测成果统一标准坐标系

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手段的差异,朔州市1954年坐标系控制网,共涉及城建、地矿、煤田、军测、国家测绘局、矿务局等多个部门施测的坐标成果,相互之间兼容性很差;在大同-朔州-宁武区一、二等成果下构建的(红泉沟测区、平鲁露天矿Ⅲ、Ⅳ等网、安太堡Ⅲ、Ⅳ等网)坐标系的大地点坐标,是通过不同区域的局部平差逐次得到的,在不同区域的结合部,同一点的坐标差异达1~2m;不同区域的尺度差异也很大,坐标传递的累积误差也很明显。为了提高矿权核查精度,保证成果统一,在收集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于能够连接的控制网进行联网,以新网覆盖旧网的形式加以编辑整理,进行整体联网平差。以区、县等行政单元为测区,同时尽量考虑矿业权分布情况,用二等以上三角点及C级点为起算点布设控制网,得到测区控制点54坐标、80坐标,求得54坐标与80坐标转换参数,用此参数对矿权发证54矿界坐标转换,得到了矿业权的80矿界坐标,对于矿界相邻的矿业权,布网时充分注意其空间分布,相邻矿界全部选用一个参数,保证了转换80坐标后矿界与原54坐标成果相互关系的一致性。

2 矿业权实地核查后评估

对于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为详细准确了解问题的处理情况及解决措施,通过对朔州市六区县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行后评估。

2.1 后评估范围

主要评估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包括五类:实际活动范围(或法定许可范围)位移(或漂移)问题;矿业权交叉重叠问题;探矿权人越界勘查、采矿权人超层开采问题;探矿权人有采矿嫌疑、勘查矿种不一致、勘查实际投入不足等;采矿权井口、巷道在矿界外;一般数据项不一致问题等[9]。

2.2 后评估方法

1)试点矿区调研。选择试点煤矿,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中以2009年朔州市实地核查成果为基础,针对核查工作后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查看问题处理情况。

2)收集区县核查情况信息。通过对朔州市六区县下发通知,以及到办公场所调研、资料收集,调查各区县辖区内问题的整改情况,对收集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核查。建立矿政管理系统,对2009年实施核查成果数据进行整合入库,通过信息系统,对收集到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数据分析与系统比对,排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2.3 后评估结果

2009年矿业权实地核查时,在实际活动范围(或法定许可范围)漂移、矿区交叉重叠、采矿权人超层越界开采、一般数据项不一致等方面共发现335个问题,经过现场查看、实地调研、资料整理等方式,发现已解决295个,整体解决情况较好,其中朔城区、应县等区域全部解决,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对已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除个别问题通过关停、换证等方式解决外,93%的问题通过非煤资源整合及资源重组、煤炭整合及关闭注销等方式解决。具体解决情况见图1。

表1 矿业权实地核查问题解决情况统计表

图1 矿业权实地核查问题解决措施统计图

3 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

朔州市在对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时,积极借鉴其他地方成熟经验,如重庆南川[10]、湖北[11]、河南洛阳[12]等地实现“一张图”管矿。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以“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电子政务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建立矿政管理系统,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矿政管理工作中。

3.1 矿政管理系统建设

在应用方面,以现有的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分析朔州市矿政管理业务需求,完成矿政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调试、试运行以及推广使用工作,实现采矿权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采矿权交易等主要业务的电子化管理,以及对全市矿政数据、地质测绘基础设施数据的录入、存储、更新、修改、流转、查询、图文互查等功能。矿政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见图2。

图2 朔州市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3.2 数据拓展和动态更新机制研究

1)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拓展

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对朔州市截止2014年底所有矿政实地数据、储量数据以及日常检查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表2)。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将矿政管理所需的图层,如采矿权图、探矿权图、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图、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采矿权核查图、核查成果图等与原有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图等进行坐标转换与叠加显示,形成矿政管理“一张图”。

表2 矿政数据成果表

2)数据更新机制研究

对原有数据更新机制进行完善,将矿政管理数据更新纳入到朔州市国土资源数据更新体系中,在保证本级数据时效性的同时,实现省、市、县三级之间矿业权数据的统一。完善后的数据更新流程(图3)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更新(图4)、数据存储、数据使用等主要内容[13]。

图3 数据更新机制

图4 实时更新与非实时更新

同时,在更新机制中增加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方面,将所需数据更新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信息数据年度采集和更新工作的经费稳定投入;技术保障方面,采用“以市局为数据中心,各区县为访问节点”的运维模式;机构保障方面,成立领导组,健全实施机构;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与完善数据汇交与更新制度。

3.3 地质测绘基础设施保护措施研究

在2009年实地核查时,对全市的加密控制点、向矿区引入控制点、界桩都进行了布设与调查统计。经过这几年的煤矿重组以及开发利用,目前这些控制点、界桩已经部分损毁或者消失。针对此情况,为更有效对基础测绘设施进行保护,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保护管理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1)地质测绘基础设施资料数字化。现有控制点资料多数是以纸质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与管理,实际操作较为繁琐。为便于管理,将地质测绘基础设施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扫描以及关键信息提取,并与矿业权数据进行关联,形成基础设施数据子库(图5)

图5 地质测绘基础设施数据处理流程

2)基础设施保护措施调整与完善。在原来保护措施中,由于所上报的资料数据格式复杂,彼此独立,坐标信息和照片、图件信息是以电子文档、图片等形式分开存放,而且设施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现有制度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如明确每一个基础设施的现状,实现设施保护情况历史回溯,监督损坏设施的修复情况等[14]。因此,将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加入其中,提出了完善后的保护措施(图6)。

图6 地质测绘基础设施保护流程

管理流程优化后如下所述。

1)D级控制点统一移交国家测绘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矿区控制点由矿业权人负责保护;当发生设施损毁情况时按照规定数据格式上报主管部门进行损毁登记。

2)主管部门通过矿政管理系统,根据基础设施数据子库中的数据,对设施损毁程度进行评估。

3)如需要修复,主管部门通知测量单位进行基础设施修复。

4)测量单位制定方案报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5)测量单位组织基础设施修复工作。

6)修复结束后,测量单位将修复结果资料上报给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7)主管部门根据备案,将修复后数据存入数据库中。此外,要求矿业权人定期按统一数据格式上报的基础设施信息,统一对基础设施数据库进行更新,形成对同一设施不同时段的动态管理。

4 结 论

1)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历史形成矿政管理成果进行开发与应用,对矿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2)矿政管理系统需与矿政业务进行深入融合,并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整与功能的完善。

3)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必须建立完善的更新机制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才能对矿政管理业务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1] 付晶泽.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必要性及其意义[J].中 国矿业,2009,18(5):11-12,18.

[2] 谭永杰,杨建锋,付晶泽,等.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及其成果应用[J].中国矿业,2011,20(7):24-28.

[3] 杜剑伟.朔州市圆满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内外业工作[EB/OL].http://www.shanxilr.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 ticleID=6652,2012-07-05.

[4] 刘扬正.深度应用结硕果—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报道十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09-09003.

[5] 殷腾飞,缪谨励,谭永杰.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现状[J].中国矿业,2014,23(8):31-33,38.

[6] 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朔州市国土局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公开招标公告[EB/OL].http://www.ccgp-shanxi.gov.cn/view.php?nid=84357,2014-05-22.

[7] 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朔州市国土局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二期招标公告[EB/OL].http://www.ccgp-shanxi.gov.cn/view.php?nid=112623,2015-01-22.

[8] 杨文府.朔州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报告[R].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2010(9):1-5.

[9] 朔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山西朔州)“回头看”问题处理情况报告[R].2014.

[10] 徐仁勇,郭佳,郑文鉴.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的重庆市南川区矿政管理信息系统[J].地理信息世界,2011(6):34-38.

[11] 杨文森,路世东,张玲,等.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湖北省矿政管理信息系统[J].地理信息世界,2011(6):39-41.

[12] 谭德兴,赵文涛.矿业权实地核查及其应用探讨—以泾县檀树岭钼矿为例[J].安徽地质,2011(4):260-262.

[13] 朔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山西朔州)数据扩展与更新报告[R].2014.

[14] 朔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开发与应用(山西朔州)地质测绘基础设施成果保护方案[R].2014.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mineral rights in Shuozhou city

CAO Jun-bin1,2,BAI Zhong-ke1,3

(1.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Land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of Shuozhou City in Shanxi Province,Shuozhou 036002,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035,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min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level and to achieve the fin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Shuozhou area by making use of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mineral rights.Based on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mineral rights in Shuozhou city in 2009,by using the meth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needs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on four questions:to eveluate the field verification work,to study data updating and expansion,to develop software for mineral administration,to study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frastructure.With the popularition and applicaiton in the land and resources system of Shuozhou city,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ield verification of mineral rights play an sginfic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mining administration.

mineral right;field verificatio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in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2016-06-13

曹俊斌(1984-),男,山西朔州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资源管理。E-mail:junbincao@139.com。

白中科(1963-),男,山西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治复垦与生态恢复、环境影响评价。E-mail:baizk@cugb.edu.cn。

F206

A

1004-4051(2016)11-016-05

猜你喜欢

矿权朔州市实地
杨 诚作品
南非矿业本土化立法进展及相关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矿权流转机制及建议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实地探访切尔诺贝利
矿权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