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 厚积薄发
——“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述评

2016-12-10谭芳芳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炉火艺术作品玻璃

谭芳芳

编者按:“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王建中教授从业以来设计创作的艺术精品,涵盖陶瓷、紫砂和玻璃等艺术领域。通过艺术作品全面展现器以载道、器以载美的工艺造物理念。此次“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亦是对时代精神的弘扬,同时是王建中教授职业精神的彰显。这些作品都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艺术结晶,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王建中教授的设计独具匠心,艺术内涵丰富大气,古今相融,独具气质。

Editor’s note: “When Ceramic Meets Glass: Wang Jianzhong’s Artwork Exhibition” is a concentrated display of the top-notch art works designed and created by Professor Wang Jianzhong since he started his artistic career, covering ceramics, boccaro ware, glass, etc. The ideas guiding the creation of handicraft articles, “objects as a vehicle of the Way” and “objects as a vehicle of beauty”, are fully manifested in his art works. “When Ceramic Meets Glass: Wang Jianzhong’s Artwork Exhibition”, in which both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and the highlighting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re embodied, manifests Professor Wang Jianzhong’s professional spirit. These works are products accumulated in the long process of history, from which we can find that Professor Wang Jianzhong’s design is unique in its abundant and impressive connotation and its combin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elements.

“炉火正红——王建中艺术作品展”开幕仪式于2016年11月2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副院长策展。王建中教授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在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作品在造型处理上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巧妙运用一些古代造型艺术中的纹样或符号,既不使人感到突兀,又恰当地将历史感与现代艺术语汇表述方式融为一体。经过炉火烧炙淬炼出的陶瓷、紫砂、玻璃作品,透彻纯净,简洁大气,厚重幽远,高雅清新,都以美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使得观者体悟到亲切感、认同感,并从中感受到王建中教授淳朴的个人品格和文人情怀。

在陶瓷艺术领域,王建中教授的突出贡献是对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应有的审美功能给予理论上足够的支撑,更在实践中做出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他倾注于陶艺造型的基本形态和形式美的研究,探寻其一般规律和普遍原理。在此基础上,力图将陶瓷产品的功能性、经济性和审美性融于一体,使其产生社会意义。他的陶瓷作品在吸收西方陶艺流派精华的同时,并没有迷失研究方向,而是博采众长,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语汇完美地融汇在一起,在表现内外的张力的同时致力于创新变革,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走出了一条既保持本土文化特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陶瓷艺术发展道路。

王建中 《永恒系列》之三 38×35×90cm 1998 年

王建中 《永恒系列》之二 68×48×78cm 1987年

王建中 元·初 玻璃作品 52×11×43cm 2015

王建中 宇宙洪荒 玻璃作品 11×13×21cm 2006年

王建中教授是一位中国现代玻璃艺术的开创者。他的玻璃艺术品,充分发挥玻璃材质特殊的艺术表现力,用透明、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神秘影像建立新的审美意趣,使得原本冷峻的材料、单调的色泽,变得生动、富有想象力,也让观者体悟到玻璃艺术的奇幻之美和作者的品格与情怀。王建中教授从玻璃折射的光色微妙变化中看到了瞬间的永恒,从光怪陆离的结晶分布和光影的构成中找到了艺术形式的生成方式。他借鉴西方玻璃艺术,并融入东方气派,观众从其作品中能看到汉唐的浪漫大气、宋明的清朴素雅,色彩单纯而具有丰富变化,其作品充分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精华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多元开放的体系。王建中的许多玻璃艺术精品,如《望风云卷舒》《回声》《元·初》等,都是经过他精心酝酿、构思,通过玻璃在炉火中的熔炼,又经他适时地识别和决断创造出来的,刺激人们勇敢探求未知的激情,鼓舞人们热爱艺术,热爱创造,热爱生命。这些作品体现了他“采宇宙光华,纳天地神韵,循自然之道,守造物之法”的玻璃艺术创作过程。王建中说:“大澈、透明、火热、冷峻、光韵、律动,这就是玻璃艺术。”二十年以来,他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把握了玻璃艺术的这些属性,并致力于追求一种新的发现、新的探求,使玻璃属性得到有效的释放,创造出有文化深度、有视觉感染力的艺术品。

王建中 清风明月

在展览的研讨会上,各相关学术领域的教授、专家对王建中教授的作品和为人给予了高度评价。清华美院张守智教授称:“(他是)集陶瓷与玻璃艺术大成者。将玻璃与陶瓷的审美特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新的审美感受,堪称时代精品。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不是将个人名利摆在前面,也从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而是时刻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振兴中国陶瓷和玻璃事业的需要放在首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副院长评价:“王建中的陶瓷艺术造型很讲究、很大气,对于器皿的起伏、收放都有一种全新的变化,端庄中透露出一种灵动、活泼的因素。他的作品是以艺术的面貌呈现出来,其中有高度的技术含量,不是炫耀技术,而是出于主题表现的需要,出于审美意象表达的需要,结合得很完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方晓风教授评价王老师的玻璃创作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在玻璃里面的材料熔化后产生的絮状肌理效果,取得了一种类似于水墨的视觉感受,加上造型切割的纵深感是其玻璃创作中国化的体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尚刚主任对于王建中教授作品的日用瓷这样评价:“适用的并且是好用的,期待建中的作品能够让陶瓷艺术界狂怪、无理的面貌得到根本的改进。”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邵亮院长评价说:“王教授能够用一些最新的视野、最新的观看模式,可以用自己的作品跟今天的视野进行互动的对话,从而让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因此,融合和贯通不仅仅表现在技艺上,更重要的是要有现当代的视野,有价值的坚守,在坚守和视野开拓中间,这样一种融合是非常可贵的东西,也真正能够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提示,这是好的现当代艺术家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清华大学吴倬教授评价说:“王建中的造型艺术是赋予陶土、瓷土、玻璃等物质以生命和灵魂的美好艺术创造,能够以蕴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启迪着人们的思想,激荡着人们的情感和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诉求。”王建中教授很好地把握了时代精神,将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传承和充分发挥个人的个性和灵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碰撞出当代艺术的火花。

王建中 抵达 68×39×28cm 2015年

王建中 山水天

王建中 雨林 玻璃作品 26×21cm

王建中 组系列《擎》之二

王建中 慧 30×35×42cm 2016

王建中 战国印迹

王建中教授始终坚定而执着地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孜孜不倦地为中国陶瓷和玻璃艺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真、善、美是王建中教授的艺术追求,正如他所说:“如果你的艺术,你所创造的美,感动了别人,使人觉得幸福和美好,你便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和奖赏。”“基础知识的宽厚是创新的源泉,学科交叉和审美意识的通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这是他一直践行的学术主张。王建中教授胸怀美好理想,秉承包容、豁达的态度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运用不同材质,历经炉火淬炼,创造出大气、灵动、有韵味的艺术作品,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使人感受到兴奋、欢愉、思考,乐享其中。这就是王建中艺术作品的魅力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相信在未来的路上,王建中教授一定厚积薄发,把陶瓷和玻璃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猜你喜欢

炉火艺术作品玻璃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属于冬日的褐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炉火
十二月十九夜
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