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仓储管理实务》微课设计与创作实践—以“ABC分类法”为例

2016-12-10李玲俐

物流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分类法理实实务

李玲俐,张 伟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仓储管理实务》微课设计与创作实践—以“ABC分类法”为例

李玲俐,张 伟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以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微课“ABC分类法”为例,阐述了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微课的教学设计、创作技术与应用分析,在微课创作实践基础上,对微课设计与应用进行反思,为职业教育微课创作提供参考。

理实一体化;微课;教学设计;职业教育

1 引言

目前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多样以及特定的教学规律等原因,无法形成固定的微课设计与创作应用的基本模式,但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微课设计,如理论教学微课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课在教学设计与应用方式中就存在较大差异,辅助课堂教学型微课和自主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有不同,本文从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微课程的整体设计入手,基于“ABC分类法”微课实践案例,阐述职业教育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模式。

2 职业教育《仓储管理实务》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仓储管理实务》该课程中的知识

点、技能操作过程等制作成微课,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载体,全面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做”融合,让学生轻松的、随时随地的学习课程资源,能大大对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从事仓储与配送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是一门讲述仓储业务流程和管理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首先讲解理论内容,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总结反思。但由于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内容容量等方面的制约,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问题:第一、理论内容讲解时,由于学生接受层次的不同,容易占用实践操作时间,这导致在实操环节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该课程中涉及运算的内容,有必要挪到课前学习,以进一步解放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第三、有些课程内容重复讲解,浪费大量课堂时间。

3 《仓储管理实务》微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对《仓储管理实务》微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职业教育中,微课的设计不仅仅只针对知识点,还包括过程、流程、项目以及动作等,而恰恰这些东西才更有教学价值。所以,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设计了如下《仓储管理实务》微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仓储管理实务》微课程体系

微课程的设计并不是多个子微课的堆砌,而是有一个逻辑主线贯穿始终的,在该微课程体系中,坚持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这个主线可以体现出该微课程是个严谨的整体,学习完该微课程后,能完整的掌握仓储商务作业,货物入库、装卸、堆码、盘点、出库等操作技能。为了说明微课的设计与创作过程,本文以“ABC分类法”子微课为例来说明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过程。

4 “ABC分类法”微课设计与创作

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始终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ABC分类法”怎样设计才能被学生看懂?PPT课件如何制作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首先开展“ABC分类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4.1 “ABC分类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就是要把微课融入到教学模式框架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ABC分类法”这节微课是通过数据处理及运算完成对物品分类,不仅介绍了什么是ABC分类法,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对物品进行ABC分类,执行典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微课的应用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基于这些考虑,本文做出如下微课结构的设计。

该微课结构共分为五个环节:问题引入、理论讲解、实例操作、关键点强调和练习操作。如图1所示。

环节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通过问题描述,引出ABC分类法的必要性:多数企业存在库存量大、而且品种繁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库存,往往多达上万种甚至十几万种,这么多的品种,要一一进行严加管理是很困难的。无论是从能力还是经济角度,企业均不难以做到。因为有的库存尽管品种数量很少,但因为它们的单价比较高,所以占用金额多,如果管理不善,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有的库存虽然品种繁多,但它们的单价却很低,所以占用金额较小,即使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至于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些占用金额大、品种数量少的货品进行重点管理;对占用资金少、品种数量多的货品,进行一般性的管理。从而,分清层次,突出重点,这就是ABC分类管理法的核心思想。

环节二:理论讲解。理论讲解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课中必要的环节,主要讲解实践环节所需要的必要理论内

容,包括ABC分类法的含义、原则和分类步骤等,重点介绍了ABC分类的原则,也是ABC分类能否成功的关键。内容描述:把库存货品按照占用金额的多少及品种数量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A类货品的金额占存货总金额的比例约为70%,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10%;B类货品的金额占存货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0%,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20%;C类货品的金额占存货总金额的比例约为10%,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70%。

微课学习是学生与微课之间进行单向交互,缺乏双向交流。因此在内容设计时,为了更加准确的表达课程教学内容,微课针对必要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内容讲解,以免漏掉内容引起学生的误解。

环节三:实例操作。实例操作演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演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该微课前后呼应,依据理论讲解时ABC分类法的步骤进行一一实践演示,该环节的特点:步骤清晰,先整体步骤呈现,给学生整体印象,再具体操作逐步展示,符合学习规律;针对具体操作或关键点通过各种符号、文字进行提示,引起学生注意;采用问题导向策略,通过原因分析与解决,引出规范操作;不仅展示结果,还展示公式推理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道结果,还要清楚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对文科学生,这种做法非常有必要;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跟着微课的播放流程单向灌输。

环节四:关键点强调。关键点强调是非常必要环节,实例操作过程有很多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中有些关键地方将决定ABC分类的成败,一旦操作失误,后面操作都是徒劳,需要加以强调。例如,ABC分类法中的关键点是将货品按耗用金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这一步也是操作过程中经常忘记的一步,但如果不排序就操作后面的内容,最后的结果也是错的,做出的分类就没有意义了。

环节五:练习操作。练习操作是一个自我反馈的环节,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与反思,练习结束后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行检查来评价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ABC分类法。

4.2 “ABC分类法”微课的创作技术

该微课的主要内容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其中,理论讲解用PPT呈现,实践操作是在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该微课的创作采用“PPT+录屏”的创作技术,创作步骤如下:

第一、把理论内容创作了PPT,并在EXCEL中编制了需要分类的物品清单,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根据微课教学设计,编写微课解说框架,理顺微课讲解的思路,实践发现,这个步骤是必要的,以免在录制过程中思路混乱。

第三、利用视频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屏幕录制,对PPT讲解和EXCEL分类演示分别录制;

第四、视频编辑,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的编辑功能对录制的素材进行视频编辑,编辑操作包括添加片头片尾、字幕、声音降噪处理、素材片段取舍、添加符号等,最终生产微课作品。

图1 教学过程结构框架

5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ABC分类法”的教学应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微课和学习建议发布给学生,教师借助班级微信群组指引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创作,并给予辅导与评价,课后学生带着教师的作业进行巩固与拓展。

图2 “ABC分类法”翻转课堂应用模式

微课的教学应用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反复学习,实践操作,大大提高了同学们ABC分类法的学习效率,有学生这样评价微课的应用效果:“很多内容通过看老师录制的微课就能学会,再加上课堂上的讨论及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强调,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课程内容;感觉自己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很有自信。”“我的计算机水平比较差,但通过反复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课‘ABC分类法’,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用EXCEL来对商品进行ABC分类。”“有了课程微课,再难的知识点,只要多看几遍就能学会了。”等等。

6 《仓储管理实务》微课创作反思

微课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是对当前教学活动的一个补充;在职业教育中,微课的设计与创作要针对职业教育中文科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好教学设计,把微课设计融入到教学或学习活动中,不能脱离教学模式而单独创作,否则会失去微课创作的真正价值。所以微课设计要考虑其关联性,不仅与教学活动进行关联,还要与微课程体系中的其它微课进行关联。

微课的应用实践证明,随着微课的播放,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削弱,通过对已有网络版微课的播放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得知,微课的合理时间长度是6min,所以,在创作微课时,微课控制在6min以内最佳。

微课创作要考虑成本问题,根据微课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创作技术,一般理论讲授型微课可以采用电脑录屏的方法,这种方法创作成本比较低。对于该课程中“货物入库作业流程”、“货物出库作业流程”等操作型微课,则要采用现场录像的方式,针对微课选题合理选择创作技术是微课创作非常重要的环节。

微课并不能“一次就做对做好”,这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也涉及到微课本身的关联性的特质,微课的设计与创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总之,要创作好的微课,教师首先要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然后选择适合的、有必要的题目进行创作。把微课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的良性引导,才能发挥微课的最大价值。微课的创作与应用不仅可以避免教师的大量重复性劳动,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微课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

[1]郑丽.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3]黄一波,叶爱英,官丹.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4,(6):168-170.

[4]陆建华.微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刍议[J].职教通讯,2014,(30): 37-39.

Creation,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cro-course of Warehouse Management Practice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e Case of ABC Classification

Li Lingli,Zhang Wei
(Foshan Polytechnic,Foshan 528137,China)

In this paper,with the micro-course ABC Classification as the example,we demonstrated the teaching design,cre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cours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t the end,on the basis of the creation and practice of a micro-course,reflected on it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micro-course;teaching design;vocational education

G712

A

1005-152X(2016)10-0181-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0.043

2016-08-27

李玲俐(1981-),女,山东聊城人,讲师,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系统工程;张伟(1983-),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分类法理实实务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