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设置与功能实现

2016-12-10王丽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区博物馆儿童

王丽娟

(廊坊博物馆,河北 廊坊 065000)

浅析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设置与功能实现

王丽娟

(廊坊博物馆,河北 廊坊 065000)

博物馆儿童教育作为其社会教育的形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探索如何遵循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并结合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独特性,通过新兴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儿童专区互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提高集科学知识和趣味性以及激励儿童亲身探索体验与实践为一体的展览内容和互动参与的形式,实现针对儿童个性化的互动体验式教育。

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设置;功能;实现

博物馆是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职能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如今,随着其社会功能不断发展和演化,许多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在世界各地的教育领域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博物馆,乐于享受由此而带来的精神愉悦,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展览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儿童,他们需要更新颖的方式来吸引眼球,博物馆儿童教育已经作为其社会教育的形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如何遵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儿童主动探索学习的天性,真正意义上达到全民教育,是当代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设置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成长发展情况,将儿童分为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几个阶段,其中3~15岁作为儿童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还曾强调6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儿童时期是最佳教育

阶段,这个时候的教育往往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错过这个时间段后往往许多的努力都是差强人意,甚至徒劳的原因。

如今,许多国家都对学龄儿童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然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仍不可忽视。博物馆是儿童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单霁翔认为:“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组成更加健全的社会教育网络,既符合世界博物馆发展潮流,是博物馆履行教育使命的需要……”[2]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把博物馆作为孩子课外学习的首选之地,而博物馆则应在展览形式,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多个方面满足“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目前,博物馆的大多数展陈均是针对普通成年观众,几乎没有考虑儿童的诉求,对于儿童来说,展览形式过于单一,展览内容较为枯燥,导致不能足够吸引其注意力,无法产生观展兴趣,甚至在展厅嬉戏打闹影响其他观众的正常参观,有悖博物馆的教育初衷,为此,开辟博物馆儿童专区显得尤为重要。

2 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的功能

迄今为止,国外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探索应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1899年,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在美国纽约诞生,随后美国大小不等的儿童博物馆陆续建立,并将影响扩展到许多国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首家儿童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建成,不仅如此,由于各地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纷纷在馆内开辟儿童专区,如首都博物馆的“七彩坊”;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南越玩国”;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儿童科学乐园”等,然而随着博物馆儿童专区的逐年增加,可曾思考过儿童专区的功能是什么?开辟的儿童专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对儿童真正达到传播知识、课外教育的目的?

博物馆对于儿童专区的理解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以为就是简单地划分一个区域作为儿童的活动室,仅提供儿童娱乐、休息,或者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然而真正的儿童专区必须还设有属于儿童观看的展览,无论从展览主题还是展览形式均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特别设计,也可以说,儿童专区就是一个儿童博物馆的缩影,儿童在这里既可以通过展览增长知识,又可以动手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寓教于乐,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对博物馆有正确的认识,让记忆中的博物馆不仅是娱乐的场所。具体而言,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1)对儿童的教育功能。 与学校一样,博物馆在培养少年儿童道德伦理、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博物馆教育模式主要是借助实物、模型、复原场景以及色彩、灯光、音响等艺术表现形式,从激发儿童对事情的内在兴趣出发,通过为儿童提供各种教育资源,来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以及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与学校课堂教学相比较,博物馆具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它没有规定的课程和教学顺序,没有人给博物馆的学习规定完整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它无所不在,只要你踏入博物馆,教育就随时可以发生”[3]。

(2)为儿童提供游戏功能。学者们一致认为,游戏之于儿童,不仅是精力的发泄,而且是让他们巩固新认知结构和发展情感模式的一种方式。游戏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整体的心理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4]。在实际展览设计操作中,大多数儿童博物馆都意识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在馆内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来鼓励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中的“儿童探知馆”(图1),设计了多种互动性游戏和展览项目,其中大部分展品特别为4~10岁儿童设计。如,在“考古园地”展区,通过妙趣横生的游戏和互动展品,让小朋友轻松了解到原本对他们来说高深晦涩、枯燥单调的考古学知识;在模拟的丛林区,小朋友还可以漫步在小溪里、徜徉在林地间,和鸟儿、昆虫及各种鱼类交个朋友;在“香江童玩”的展区里展出香港设计、制造或销售的玩具,细说香港玩具的发展,不仅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也让大人重温儿时旧梦[5]。

图1 香港文化博物馆“儿童探知馆”一隅

(3)科学探索和兴趣培养功能。所谓探索性,按照陈列设计研究者马歇尔 .麦克卢汉的解释,就是在博物馆陈列设计时所注重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向观众提供问题的答案。观众若想要得到答案,就必须运用展陈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自己去寻找。总之,探索式的博物馆儿童展区强调的是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学习行为的过程性。儿童在这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探索。他们不仅接受馆内设计的各种信息,而且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如上海科技馆通过奇思妙想、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把抽象、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催生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和兴趣。

3 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功能实现方式

(1)根据儿童学习和认知规律设计展览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管儿童自身经验如何、社会需要如何,只要成人认为是有用的东西,便把它凝成一块,硬把它装到儿童的心里面去。实践证明,如果在儿童博物馆仍然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设计展览内容,就不会引起儿童多少兴趣。所以,儿童博物馆首先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去设计和策划展览内容。 儿童的心理与成人心理有着很大不同,儿童通常比较缺乏知识和经验,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所要表现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因此,应选择儿童喜欢易接受的主题,展览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适合儿童学习和认知特点。例如,台湾的儿童探索博物馆以及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等,这类馆内有教小孩子如何正确刷牙的展览项目,还有类似于“小厨师”“小超市”等活动,这些展项都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一隅

(2)运用高科技手段丰富展览形式,提高展览对儿童的吸引力。作为信息科技的杰出代表,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文明的跃迁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在当代的博物馆展览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成熟。通过创造和表现虚拟空间和虚拟物体,使博物馆展示的设计方式更加新颖和独特,信息能够更直观有效地传递,以加强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沉浸感,才能有利于发挥主体的创造性,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例如,上海科技馆“人与健康”展区的骑自行车展项(图3),充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一套仿真自行车系统,包括:脚踏力、俯仰、左右倾斜、上下颠簸、急刹车的惯性和前翻运动等运动的控制,以及风力模拟、网络通信、视频和音响仿真、数模转换等。通过让游客骑自行车穿行于虚拟场景中,体验不同道路状况下自行车的上下坡、颠簸等运动特性,使得参与者置身于一种自然的环境氛围中,在互动参与中亲身体会自行车运动中对身体协调平衡以及耐力的要求[6]。

图3 上海科技馆“骑自行车”展项

增强现实是指用虚拟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增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增强现实技术是集合了全球定位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视频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使展品突破空间限制,回归到原本的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互动体验方式,使观众能够对于展览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

(3)为儿童营造舒适的安全环境。具体而言,博物馆儿童展区在设计时,需要注意选择对儿童安全的展品和材料,避免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儿童专区在展览空间设计,展品高度和密度等方面要兼顾儿童好动、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要避免安全隐患的设计。考虑到对儿童用眼卫生及安全,儿童专业展览设计需要选择对儿童安全、柔和并适宜的灯光,以免对儿童眼睛造成伤害。为避免对孩子耳朵和听力造成损害,展区设计还要做好声效与噪声控制。另外,儿童展区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都需要格外加以注意,给儿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由于儿童行动的随意性及盲目性,为了避免儿童相互间的挤压与踩踏事故的发生,需要设计更加流畅的参观路线。有时,为缓解儿童长时间观展所产生的厌烦和哭闹,儿童专区可借助卡通形象的设计,以对儿童心理产生安慰和缓释作用。考虑到儿童实际需求,对儿童展览专区生活服务设施要求更高,如展厅空间或其他空间整洁度,休息处和餐饮的方便度,特殊设施考虑(如安装婴儿更换尿布台面;提供家庭使用的家庭厕所;饮用水取用便捷等)。

(4)根据主题设计儿童感兴趣的展览与活动。博物馆中各种物品的收藏、陈列、讲解需蕴含一定的教育价值,且能引发儿童的探究意识。如,北京汽车博物馆利用精美的展品和新颖的设计,充分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探索求知的欲望(图4);又如,在“一起玩玩具”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儿童收藏自己的玩具或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曾经玩过的玩具,收藏的过程中儿童内化了“种”与“属”的概念,掌握了不同类别的分类方法,了解不同年代玩具的变迁历程,追寻玩具背后的故事、传说、文化及意义,理解玩具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小收藏家们”为了追寻玩具背后的故事,必须学习如何采用有效方法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收集后,还需要经历一个整理、内化的思维过程,以“讲解员”的身份清晰、连贯地与同伴分享他们的收获[7]。

图4 北京汽车博物馆一隅

(5)让儿童把“博物馆带回家”。考虑到儿童好奇和爱玩的天性,尤其是对感兴趣的东西有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博物馆儿童展区可以利用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结合儿童的兴趣和规律,设计并开发一些具有儿童特色的博物馆宣传页和相关文创产品(图5)。也可以直接设计成相关的礼品或者玩具。这样的话,儿童在参观和体验完博物馆之后,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博物馆带回家”。

图5 廊坊博物馆绘本文创作品

[1] 疏梅.基于儿童用户体验的地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以安徽地质博物馆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1)∶87- 91.

[2]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

[3]倪杰.博物馆教育再探∶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谈起[J].中国博物馆,2006(1)∶26- 31.

[4]黄江洪.从游戏心理学看儿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68.

[5]胡琳.试论儿童博物馆特点及展览设计要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1)∶110- 114.

[6]董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互动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31- 32.

[7]杜丽静.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幼儿教育服务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3(12)∶86-88.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Function Realization of Children’s Exhibition Area in the Museum

WANG Lijuan
(Langfang Museum,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As one of the forms of social educatio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museum is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follow the rules of children'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museu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of interactive exhibition in children's area in the museum.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accumul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nterest, as well as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as one of the exhibition content and interactive form of participation,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for children's education.

museum;children's exhibition area;set up;function;realization

G265

A

王丽娟(1981-),女,廊坊博物馆文博馆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管理、文创产品等。E- mail∶39546050@qq.com.

猜你喜欢

专区博物馆儿童
小读者俱乐部会员专区
博物馆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会员专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