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现代文讲评课可以这样上

2016-12-09姚赛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景色景物赏析

姚赛男

开学伊始,不是进入新课,照例弄一张试卷让学生做一下,一来检查一下学生假期作业的情况,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二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三来刚开学,缓一下教师进入上课的匆忙节奏,便于充分备课讨论。这次语文试卷由两篇文言文、一篇现代文阅读、一首诗歌阅读组成,总分为100分,年级平均分为48.3分,惨不忍睹!

高二以这样的分数开始语文学习并不让人太畅快,该如何开始语文课,从枯燥的文言文一字一句地开始,还是从数落责备开始,还是稍稍让练习课有些吸引人的地方,这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切入口的选择

所谓切入口,即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入手处,它对全课往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古语有云: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切入口因文因课不同而不同,一个好的切入口或是一堂课的“领”,或是一节课的智慧而精彩的开篇曲,无论你选择文题,还是结构、细节等,都应该是深思熟虑的。

针对学生的疑问抛出了两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是文章题目为什么是《日月行色》,请大家思考;二是针对最后一题31位学生0分的情况,切入口是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请学生缩文,去掉一切景物描写,一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只留最核心的人物对话,从而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地精彩,生1回答:“日月”为文章的写作时间的变化,从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到新月升起的时候,这两个时间段在古诗词中用的最多,文章写男女爱情非常适合这样的景色和氛围。“行”为变化,“色”为天色。生2回答:我同意他的第一个观点,但是我认为“色”为“景色”的意思最好,因为本文在第一二节中集中进行了夕阳西下的景物描写,而在文末又用一二句话对新月升起之时的景色也做了描写。生3回答: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回答,只有如此美丽的景色才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人物美的描写上去,景美衬托了人美。师生共同讨论,他们的回答很精彩:生1说到傍晚与黄昏是爱情发生缠绵的最佳时间,很准确;生2对“色”是“景色”的意思,诠释非常准确;生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做了说明,对生2的回答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这样的切入带来了预想的效果,比在ppt上直接亮出答案好很多。总之,想要找到好的课堂切入口,需要教师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和认真研究琢磨的态度。

二、注意对学生欣赏习惯的培养

如果一到练习课,总是从问题切入,所有的讲解都围绕问题展开,围绕学生的错题展开,长此以往,学生对好文章的领悟能力就会下降,敏感度就会减弱,教师只会就着答案讲问题,教师的水平也显得低下,自然毫无魅力可言。进一步来讲,如果语文课不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为主要抓手,恐怕也就失去了语文味,索然无味。所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语文练习的讲评课,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词都可以成为教会学生赏析的例文,都会给师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赏析习惯包括:细读文章,品味语言的习惯;体味构思,分析技巧的习惯;发现新颖,咂摸独特的习惯;等等。有了这些习惯,学生的心就会静下来,会沉浸到文字中去,会领悟到一篇文章、一首诗词的精粹之处,解答那些问题自然都不在话下了。不落痕迹地将景物特点作用分析,以一种学生不反感的方式嵌入课堂,不仅课堂是艺术的、流畅自然的,而且学生也会投入地积极思考。

三、将问题巧妙嵌入文章的赏析中,使答案自然而然地呈现

可以说文章讲评课,最差的讲评方式是一题一题依照顺序根据答案讲解,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常常茫然无知;较好一些的分题型、分做得好差一类一类地讲;最高明的是将问题巧妙嵌入文章的赏析中,使答案水到渠成,让学生觉得答案不官样,不拘泥,不硬套,学生在无意中答案得来全不费功夫。

仍以《日月之行》为例,赏析到景物的作用时,问题2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地组织好了;在提炼文章的主要情节时,将作者构思的精心分析到位,问题3就迎刃而解了;文章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只是用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特征,自然离不开语言,问题1和4的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其实,拟题的人无非也就是围绕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以及其中的一些细小点,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赏析也不外乎从这几方面下手,如果教师能将问题巧妙地嵌入赏析中,学生就不会觉得问题面目可憎了。

猜你喜欢

景色景物赏析
咦,春天!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步辇图赏析
秋天de景色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哪儿景色好
作品赏析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