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逼真战争片不只是《血战钢锯岭》(聊天室)

2016-12-09韩林

环球时报 2016-12-09
关键词:战争片大兵国产片

韩林

“《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获得美国观众如此高评价的《血战钢锯岭》,8日终于在国内上映。之所以叫人感动,盖因影片呈现了战场上无从躲避的残酷感,让人切实地被残躯断臂的炼狱景象所震撼。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导演梅尔·吉布森花了一半时间来展现美军在冲绳岛上的攻坚战。影片中的战斗取自于真实历史,日军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战”减低了在美军舰炮下的伤亡,趁着登陆部队立足不稳时发动反击,匆忙撤退的美军士兵伤亡惨重。

因为预算成本所限(不足5000万美元),同时忠实于战斗本身的规模,《钢锯岭》并未出现我们熟悉的“千军万马”战争场面。不同于前苏联和国产战争片动辄动员兵团拍摄的方式,这部美澳合拍片多是近景和特写——只见身边的战士前一秒钟还在说话,后一秒钟就被子弹爆头,手断了,脚飞了……这种身临其境感越逼真,越能激起观众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反战情绪油然而生。

战争题材电影如何更准确地反映战场,更真实地体现伤亡?随着拍摄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思潮的转变,导演们越来越挑战观众的生理极限。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用一场逼真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战做出开创性尝试,剧集《太平洋战争》中也曾聚焦惨烈的冲绳战役。欧洲电影、韩国片和国产片也效仿这种美学思路——法国影片《光荣岁月》、以色列电影《黎巴嫩》、丹麦影片《地雷区》、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冯小刚《集结号》里打造的近战场面,也与八一厂传统的拍摄手法有着明显区别。直面鲜血与痛苦,而非过去那种模糊化、浪漫化普通士兵的牺牲,这也是另一种尊重。▲

猜你喜欢

战争片大兵国产片
大兵
调查
战争的女性书写
调查
国产电影能否突围?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2013年前三季度国产片票房增九成 西游登榜首
大/兵/二/题
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