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选择

2016-12-09褚润贞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协同高职

褚润贞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常熟215500)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选择

褚润贞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常熟215500)

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政行企校研合作实践平台建设及文化引领等方面,探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会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1]。

会计专业作为每所高职院校必办的专业,分析其原因,一是,相对一些工科专业而言,会计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二是,会计作为一个通用职业,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在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招聘岗位可能就是会计岗位了,一方面,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拿着会计证去找工作,但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提供高薪的情况下,都找不到合适的会计岗位人员,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招聘会上寻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岗位的要求,及时优化和调整相关教学环节,特别是会计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会计岗位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角度,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路径[2]。

一、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导思想

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把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纳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以过程导向构建持续改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导向重塑实践教学内容,以问题导向完善实践训练体系,以创新创业能力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会计岗位实际需求,构建一种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制度引领、平台支撑、项目推动和课程提升为抓手,以政行企校研协同育人为保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加快培养做人有德、就业有岗、创业有道、发展有余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原则

面向应用、总体设计、汇聚合力、协同推进。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创业实践与社会、业界需求深度融合,坚持校内外多部门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深度融合,构建与本校会计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的,多元融通 、一体多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让有志于创业或具有创业背景的学生顺利成长并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汇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做实第一课堂,做优第二课堂,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助推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和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三、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一) 构建能力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基于会计专业职业和岗位能力的需求,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要注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序渐进原则、注重由通识到专业的双能协同原则和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学时融通原则,要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一体化地整合创新创业课程,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设置上,在通识必修模块,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题讲授;在专业选修和辅修环节,开设创新创业技能模拟和实践的公共选修课程或辅修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理论教学内容体现较强的针对性、互补性、可学性、普及性和时代性,能够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在创新思维和能力进一步强化的基础上,创业意识和主动性得到增强;实践环节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性,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普通的创新创业相关的素质拓展性训练、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基地参观实习等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因材施教,对于某些创新思维很灵活的学生,根据其专业及个性特点,加强创新创业锻炼,给予更多的创新机会,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课程、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对于通过训练与实践体现出较强的创业能力和欲望的学生,通过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器对其进行创业项目实践、孵化和融资等知识的传授。

(二) 搭建条线协同、产学融通的多元实践训练平台

积极探索构建政行企校研协同推进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建立,形成校地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教科融通,汇聚合力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统一于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目的的保障支持体系。校内要以制度保障为引领,建立硬件平台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量核算、学分认定与置换、多部门联动、教科学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获取创新创业 政策及资金支持,要积极对接行业、企业,争取优质平台、师资及项目的支持。一方面,搭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面向地方会计岗位需求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孵化基地。为学生学习积累行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投资人创造良好条件。

(三) 加强文化引领,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的灵魂,也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文化环境的核心内容。优化精神文化环境,学校领导班子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及办学理念和追求等,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倾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领导班子要尊重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鼓励和推进在校园里形成“推崇创新、鼓励创业、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通过校风、学风、教风、校歌、校训等精神文化要素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并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校报、宣传橱窗及微博、微信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措施和成效,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并逐渐形成将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价值追求。

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在学校层面。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低年级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通识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中高年级要面向部分学生以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及素质教育类课程,如学科前沿、创新课程、创业技能训练等。在高年级要面向少数学生以毕业设计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模拟、孵化及实践类课程,如创业技能训练、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及融资等。形成专业教育与,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的“漏斗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推进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参与的创新创业协同教育机制。学校要着力破解当前客观存在的办学封闭、同质、低效以及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推进学校与学校,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协同,通过资金、师资、项目、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创业孵化等方面的协同保障,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度。

在教师层面。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重点在教师,难点在教师,出路也在教师。学校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通过“选、训、引、聘、挂”等方式充实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多元化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在大力引进“双师型”师资的同时,要积极聘请各行业、企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优秀人才担任学科前沿、创新课程及创业训练与实践的指导老师。

在学生层面。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实验实践资源建设与共享,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实践锻炼,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学校要加大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开放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专项基金,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至少能参加一项创新创业训练或竞赛项目;三是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朝着有利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去改。教学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把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激发出来。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1] 朱浩松.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56-58.

[2] 汪红兵.基于“研究-学习”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12):55-58.

[3] 孙祥.关于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4-246.

2016-09-20

褚润贞(1979-),女,山西交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电话:13812810305。

G715;F230

A

1671-4733(2016)05-0059-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5.016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协同高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