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惩治管理

2016-12-09李庆华王雪玲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合理教育

李庆华+王雪玲

【摘要】班级管理中,合理的惩治教育是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把握惩治的度是一门学问,度把握的好,能起正面作用,反之,如果火候不到或者过头,都会起反作用。

【关键词】教育 惩治 合理 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现在学校里老师们最不愿意说的教育方式就是惩罚或者说惩治,因为一旦说起惩罚就会让人和体罚联系起来,甚至有人认为惩治就是一种体罚或者是一种变相体罚。教务教育法中禁止体罚的规定也深入人心,学生及其学生家长对于自己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使得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慎重运用惩治手段,有的觉得仿佛成了雷池不敢越半步,生怕家长告状,给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方面带来了一些困惑,甚至蒙上了一层阴影,对那些屡教不改,肆无忌弹,自控能力极差的学生,激励、赞赏、提醒这些教育手段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管不了他,他反而更加嚣张。该如何运用,如何把握这个度,这也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班级管理中的惩治不是体罚,也不是变相体罚

体罚一般指用罚站,打手等手段来处罚犯错误的学生的错误的教育方法。体罚实际上是一种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即使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都不可取,用在教育上危害极大,加深了班级管理中的师生矛盾,使得班主任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往往还会引起学生的不成熟的仇恨心理,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危害很大,严重的还会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等不客观的认识。而班级管理中的惩治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他不是一种简单的强制性的惩罚,它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有的时候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是符合客观教育规律的。学生在学校里也是一种社会体现,体现集体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当自己真的犯了错误时,是不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共秩序要遵守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犯了错误跟没犯错误一样的处理方式最后会导致更多的错误。就如同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处罚措施一样,如果不管不问不处罚,势必会引起更多的闯红灯,由此产生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所以说这种惩治教育,虽然也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为了尊重多数人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权利。什么是“惩治”?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但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学校中不可能完全没有惩罚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要把握好惩治的度是有效果的关键所在。首先,任何惩治处罚措施要有依据。我们有句老话叫先讲好后不吵吵,意思是先把规则讲好,等清楚规则后如果再有人不按规则来,给与措施的时候不要喊冤叫屈。对学生实施惩罚,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儿,要让他知道惩罚的标准,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不可随意而为。知道了规则还是执意去碰,那肯定要付出一定代价,这个代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接受老师的惩治措施。惩罚标准要公开透明,要让被惩罚的人心服口服才行,这样他也才容易接受惩罚,从而心平气和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其次,班主任要明确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决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所以,即使是实施惩罚措施,也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分析犯错误的学生,他们的错误有的时候可能不值得社会上的人一提,但是,我们为了让学生明白对错而给与一定的惩罚。而且惩罚不要拖时间久了,只有刚犯过错的同学才体会到惩罚的作用,相反的,即使这个学生真的犯错了,由于时间战线拉得太长,他自己就会有所遗忘,我们再对他实施惩治教育的时候,他就会变得不容易接受,就跟自己没有犯错而被冤屈了一样。对于学生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惩罚,因为结果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心。

惩罚要具体,也就是具体到哪件事情,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还有,惩治措施切记秋后算总账,我们应该对事不对人,一事一清,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与关爱并存,它所针对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学生本身,惩罚是使他明理、知错,让他承担责任。千万不要让学生形成我是坏学生,大家都不喜欢我的错误印象,以免其自暴自弃。同时教育犯错的学生,人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犯错后不知改正的态度。

再次,惩罚措施不能搞一刀切 惩罚方式有很多种,关键看需要惩罚的学生属于哪一种,该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学校教育是一件动脑思考用心观察的工作,凡事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的学生要具体分析他的性格特点,要分析他身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效,什么样的措施无效。有时候,我们所说的贬义的欺软怕硬是可行的的。对于那种硬碰硬的学生,我们再采取强硬的惩罚性措施,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倒不如来个柔性政策,以柔克刚,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不论从语言上还是具体措施上都不能相同,不能简单的搞一刀切,还用所谓的一视同仁的理论劝说自己,孔子所讲的因材施教既适用于学习知识,也适用于教育学生或者对学生的惩罚措施上,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才会有好的效果。还有一点,需要班主任们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们注意,对学生的惩罚措施要取得家长及其他老师的支持。学生犯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后,他已经反省到位了,可有时家长糊涂的安慰,学生反而又觉得冤枉委屈。所以,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好。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必不可少,班级管理中,合理的或者适度的运用惩治措施,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玮.大夏书系·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班主任兵法(修订版)[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

[2]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安奈特·布鲁肖 (Annette Breaux),托德·威特克尔 (Todd Whitaker).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任颂羔.特殊教育发展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合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