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分析

2016-12-09蔡海霞杨浩哲王跃卿李丽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赛迪苜蓿纤维

蔡海霞,杨浩哲,王跃卿,李丽峰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17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分析

蔡海霞,杨浩哲,王跃卿,李丽峰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为筛选出适应洛阳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提高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对引进的1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等反映其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7个品种之间的产草量、株高、茎叶比、各类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为中苜2号、WL324、WL323HQ,可在洛阳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营养成分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选择作物品种[1-3]。种植紫花苜蓿是解决草食家畜优良牧草缺乏、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种植苜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4-6]。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因品种选择不当、刈割措施不力,往往出现紫花苜蓿草产量低和草产品的质量难以达到优质标准,从而影响到紫花苜蓿的种植效益和农民种植积极性。尽管国内外学者就提高苜蓿产量和质量问题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紫花苜蓿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发育阶段、刈割制度、干燥工艺、储藏方式等多方面分析了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但由于所研究的性状、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本试验通过对17个紫花苜蓿品种周年生产中,不同刈割茬次株高,鲜、干草产量,茎叶比,以及各品种干物质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各品种株高、草产量、茎叶比和营养成分的差异性,旨在了解各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应当地生产,并且兼备高产、优质的品种,为提高苜蓿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区,该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地势平坦。年均气温14℃,10℃以上积温4 000℃,≥10℃的日数210 d,年均降水量640mm,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土质为壤土,耕层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为有机质15.8 g/kg,速效钾166.0(K2O)mg/kg,速效磷(P2O5)10.39mg/kg,碱解氮62.7mg/kg,土壤pH值7.35。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共17个,品种名称及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紫花苜蓿品种、来源

1.3试验设计

17个供试品种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6m2。播种日期2013年4月中旬,播种量1.0 kg/667m2,播前结合整地,施底肥磷酸二胺15 kg/667m2。播种时细土拌种,条播,行长4m,行距30 cm。

1.4测定项目及方法

分别于2014年5月3日、2014年6月15日、2014年7月23日、2014年9月10日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了4次刈割,刈割时间在每茬初花期进行。

1.4.1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留茬3~4 cm,整小区全部刈割后称鲜草产量,小区内随机取样2 kg,自然风干后计算干鲜比,折算出干草产量。

1.4.2茎叶比每次刈割时随机取样1kg,取其中的0.5 kg鲜草将叶、茎分离,称取叶片鲜重、茎杆鲜重后,计算茎叶比。另外0.5 kg鲜草剪段后,放入105℃烘箱内杀青10min,65℃烘干至恒重,用于营养成分测定。

1.4.3营养成分测定烘干后的全株样品粉碎过筛备用。测定项目包括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DN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粗蛋白(CP)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EE)用索氏浸提法测定,粗纤维(CF)用酸碱分次水解法测定,粗灰分(ash)用马福炉灰化法,中性洗涤纤维(DNF)、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三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洗涤后测定。

1.5统计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2.1.1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比较植株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牧草生长能力的强弱,是产量潜力的重要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株高为肇东苜蓿>WL525>WL324>公农2号>中苜2号>WL343HQ>飞马>维多利亚>LaRAS>乐歌>公农1号>赛迪5>金皇后>猎人河>北极星>陕西苜蓿>阿尔冈金。肇东苜蓿、WL525与WL324的株高三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肇东苜蓿和WL525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14个品种(P<0.05),WL324也显著高于除WL343HQ、中苜2号和公农2号外的其余11个品种(P<0.05)。

表2 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

2.1.2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茎叶比比较茎叶比是衡量紫花苜蓿经济性状的一个基本指标。茎叶比直接反映牧草营养价值的高低,茎叶比越小,叶片的比例越高,粗纤维含量越低,则蛋白质丰富,饲料柔软,适口性强,牧草的品质就好[7-8]。从表2可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茎叶比为中苜2号<WL343HQ<陕西苜蓿<赛迪5<维多利亚<阿尔冈金<公农1号<WL324<猎人河<乐歌<金皇后<北极星<飞马<LaRAS<公农2号<WL525<肇东苜蓿。中苜2号的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16个品种(P<0.05),WL343HQ除与陕西苜蓿、赛迪5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低于其他13个品种(P<0.05)。肇东苜蓿茎叶比最大,显著高于其他16个品种(P<0.05)。

2.1.3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鲜、干草产量比较 苜蓿种植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获干草或鲜草,牧草企业收购主要以干草为主。从表2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鲜草产量为公农2号>WL343HQ>中苜2号>WL324>肇东苜蓿>WL525>维多利亚>公农1号>乐歌>赛迪5>飞马> LaRAS>北极星>阿尔冈金>猎人河>金皇后>陕西苜蓿。公农2号的鲜草产量除与WL343HQ、中苜2号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14个品种间均差异显著(P<0.05)。陕西苜蓿和金皇后的鲜草产量较低,显著低于其他15个品种的鲜草产量(P<0.05)。

从表2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干草产量为肇东苜蓿>WL525>中苜2号>WL324>公农2号>维多利亚> WL343HQ>乐歌>公农1号>LaRAS>北极星>飞马>阿尔冈金>猎人河>陕西苜蓿>赛迪5>金皇后。肇东苜蓿、WL525与中苜2号的干草产量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肇东苜蓿和WL525显著高于其他14个品种的干草产量(P<0.05),中苜2号也显著高于除公农2号、WL324和维多利亚外的其余11个品种(P<0.05)。陕西苜蓿和金皇后的干草产量较低。

2.2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

2.2.1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比较粗蛋白含量是反映苜蓿营养品质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为WL343HQ>赛迪5>WL324>阿尔冈金>中苜2号>公农1号>维多利亚>WL525>陕西苜蓿>肇东苜蓿>飞马>乐歌>北极星>猎人河>LaRAS>金皇后>公农2号。WL343HQ与赛迪5、WL324、阿尔冈金的粗蛋白含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13个品种(P<0.05)。另外,粗蛋白含量较高的赛迪5、WL324、阿尔冈金、中苜2号、公农1号、维多利亚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6个品种除维多利亚外,均显著高于其他10个品种(P<0.05)。

2.2.2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脂肪含量比较脂肪是热能的主要原料,具有芳香气味,在牧草适口性上是很重要的。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粗脂肪含量为肇东苜蓿>乐歌>公农2号>猎人河>阿尔冈金>北极星>金皇后>维多利亚>中苜2号>WL324>LaRAS>WL343HQ>飞马>陕西苜蓿>公农1号>赛迪5>WL525。粗脂肪含量较高的肇东苜蓿、乐歌、公农2号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14个品种(P<0.05)。

2.2.3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纤维含量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粗纤维含量为肇东苜蓿>猎人河>金皇后>LaRAS>公农2号>WL525>北极星>公农1号>乐歌>WL343HQ>赛迪5>维多利亚>飞马>阿尔冈金>中苜2号>WL324>陕西苜蓿。粗纤维含量最高的肇东苜蓿与猎人河、金皇后、LaRAS、公农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品种间均达显著差异(P<0.05)。陕西苜蓿与WL324粗纤维含量最低,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成分%

2.2.4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较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影响家畜对牧草的消化率,其含量与养分消化率呈负相关[9]。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陕西苜蓿<维多利亚<赛迪5<乐歌<WL324<WL343HQ<阿尔冈金<中苜2号<飞马<金皇后<北极星<WL525<肇东苜蓿<公农2号<公农1号<猎人河<LaRAS。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陕西苜蓿显著低于其他16个品种(P<0.05)。

2.2.5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较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直接影响家畜的采食率,含量高适口性差。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赛迪5<陕西苜蓿<阿尔冈金<WL324<飞马<乐歌<中苜2号<维多利亚<WL343HQ<WL525<北极星<猎人河<金皇后<肇东苜蓿<公农2号<公农1号<LaRAS。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赛迪5与陕西苜蓿、阿尔冈金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显著低于其他14个品种(P<0.05)。

2.2.6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灰分含量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17个品种苜蓿的粗灰分含量为LaRAS>赛迪5>肇东苜蓿>陕西苜蓿>中苜2号>飞马>公农1号>北极星>乐歌>>阿尔冈金>WL324>金皇后>公农2号>WL343HQ>维多利亚>猎人河>WL525。

3 讨论与结论

对于苜蓿品种的生产能力评定,主要测试指标是苜蓿草产量,其产量高低对于苜蓿生态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苜蓿青、干草产量高为主要指标进行苜蓿品种选择,不仅经济性状好,而且也具备综合性状相应优良的特点。

植株高度是描述牧草生长状况,反映其产量高低较为理想的一个特征量。高植株通常具有更高的相对生产潜力。彭宏春[10]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生长高度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柴来智[11]指出,植株高度既是衡量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标准,也是反映草地生产能力高低的生产指标。任继周[12]指出,牧草高度与干物质呈强正相关。

茎叶比是衡量紫花苜蓿经济性状的一个基本指标,干草中叶量越丰富,其品质越好,茎叶比高低关系着牧草营养价值和品质[13]。茎叶比是与品质有较强关联的农艺特性。曹致中[14]报道,苜蓿富于叶片,全株叶片占鲜草产量的一半以上,蛋白质含量约为茎的2.5倍。王成章等[15]报道,苜蓿叶中所含的总可消化养分高于茎部。

对于紫花苜蓿营养品质,主要从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来评价。其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是反映苜蓿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粗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则营养价值高。反之,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则营养价值低[1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是对植物细胞壁或纤维成分的一种测量指标,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由不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组成,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纤维的实际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直接影响家畜的采食率,含量高则适口性差。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影响家畜对牧草的消化率,含量越高,消化率越低。

本试验主要测定了1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鲜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能主要反映品种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的一些指标,对于钙、磷等矿物元素含量因试验条件所限,未做测定。并通过分级评分的方法,综合评价出中苜2号、WL324、WL323HQ表现良好,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试验中,17个品种均能在当地安全越冬,但各品种越冬率的差异性需要今后进一步详细调查和研究。

[1]杨青川,孙彦.紫花苜蓿在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科学,2000,18(3):37,38-39.

[2]曾月梅.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紫花苜蓿促进农区舍饲畜牧业大发展[J].内蒙古草业,2002,14(2):17-19.

[3]黄新善,张东鸿,刘晓霞,等.高寒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J].中国草地,2002,24(6):70-72.

[4]郭庆魁,乌雪飞.海拉尔区发展人工草地的途径及效益分析[J].草原与草坪,2006(3):11-13.

[5]许付仁.种植苜蓿草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42-143.

[6]郑家明,王辉,马凤江,等.辽西地区紫花苜蓿种植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04(3):20-22.

[7]易鹏,杨晓光,冯利平,等.北京地区引种国外紫花苜蓿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

[8]王成章,韩锦峰,史莹华,等.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J].作物学报,2008,34(1):133-141.

[9]孙启忠,韩建国,桂荣,等.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J].草地学报,2001,9(3):165-170.

[10]彭宏春.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J].草地学报,2001,9(3):218-222.

[11]柴来智.碱茅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动态变化初探[J].草业科学,1991,8(4):27-29.

[12]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6.

[13]吴景海.禾本科牧草品种引种试验报告[J].牧草与饲料,1988(4):30-35.

[14]曹致中.优质苜蓿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5]王成章,许向阳,杨雨鑫.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引种试验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3):29-31.

[16]阎旭东,朱志明,李桂荣,等.六个苜蓿品种特性分析[J].草地学报,2001,9(4):302-306.

Analysison Production Perform ance and NutrientContentof17A lfalfa Varieties

CaiHaixia,YangHaozhe,Wang Yueqing,etal
(Luoyang AcademyofAgricultureand Forestry Sciences,Luoyang471022,Henan,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alfalfa and select suitable alfalfa varieties for local production,the fresh yield,dry yield,plant height,stem-leaf ratio,CP,CF,EE and ash of 17 alfalfa varietieswere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ce among 17 alfalfa varieties on yield,plant height,stem-leaf ratio and all kinds of nutrientcontent,Zhongmu No.1,WL324 andWL323HQweremoresuitablealfalfavarieties thatcould bewidely planted.

alfalfa;variety;production performance;nutrientcontent

S54

A

2095-3887(2016)06-0030-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6.009

2016-08-02

2014年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01403048)子课题(201403048-6)

蔡海霞(1970-),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相关研究。

杨浩哲,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赛迪苜蓿纤维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苜蓿的种植技术
赛迪数据之二:一图看懂大数据创新
赛迪公有链技术评估指数第13期发布
要造就一片草原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闹场专业户”被禁接近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