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千法“读”为本

2016-12-09王荣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感读书初中语文

王荣

【摘 要】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因此,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从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和帮助学生记忆积累知识五方面入手,浅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作用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则形成了重视讲授忽视诵读的局面。事实证明,这种教法苦了自己,更害了学生。学生无兴趣学习语文,被动地听讲,各种能力无法提高。

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通过以“读”引领,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色,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教《春》一课,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然后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可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读第五幅图时,则要加重语气,读出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就能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记住了它美妙的词句,体会并理解了其中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时声小语低,吐字不清,而这些学生往往读的能力较差。所以,若想“说”好,还得先“读”好。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会“说”的弱点,在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入手,让他们读书时放声朗读,这样一遍一遍由浅入深,不断加强训练,学生读和说上口了,声音洪亮了,口齿也比原来清晰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平淡,语速过慢,比较罗嗦。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进行训练,要求他们注意语气的恰当运用。如陈述句,语调要平缓;疑问句,语调一般较高;感叹句,语调一般较低等。从表达的内容来说,语音长而缓,一般用语庄重、严肃、悲伤场合;语音短而急,一般用于表达惊讶、兴奋、激动之情。在教学中,随时注意指导纠正,这样学生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古人是重视朗读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读懂别人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学会写文章,学生在领悟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了作文教学,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当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想原因就在这里。

五、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积累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方法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它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大量出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解,默记来背诵还是远远不够的。经验证明,我们记忆知识,朗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朗读,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积累声音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如对《出师表》的学习,如果我们只是理解,默记,不知这样一个艰涩的文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如果我们用朗读的方法,就会迅速地把这篇古文背下来,其中的许多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如果把初中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中考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

“教学千法读为本”,朗读是一种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方法,因为它最有趣、最有效,是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真。语文教师如果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把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得体,处理得有水平,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必能收到 “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通过它来释放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猜你喜欢

语感读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我们一起读书吧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