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产业新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性分析

2016-12-08周九锡

中华建设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城常态公共服务

周九锡

新常态下产业新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性分析

周九锡

Xin chang tai xia chan ye xin cheng fa zhan yu xin xing cheng zhen hua xiang guan xing fen xi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对原有的区域发展模式的一种校正和优化,而产业新城发展的模式(非传统工业区与新城模式)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本次研究即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产业、人口与公共服务四个维度展开,建立起产业新城与四个维度的关系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相关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背景

中国在经历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自2012年起,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呈持续下滑趋势。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共同塑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作为中国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即工业化与城镇化,必然也要建立起适应“新常态”之下的发展规则、运行机制以及驱动模式。

新型城镇化是对中国30多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机制的一种校正和优化,正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所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过去30多年城镇化进程已经堪称为全球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城镇化进程之一。1978年,中国只有不到17.92%的城镇人口,到2013年末,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70%左右。在“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下一波城镇化,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中国成功实现发展目标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镇化冠以“新型”体现了一种“新常态”之下政治意愿及特定的目标诉求,表现为确立和秉持新的发展观,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诸多模式中,产业新城的模式值得关注。“产业新城”既不同于20多年来发展如火如荼的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又不同于大都市边缘区域出现的以满足单一居住功能的卫星城,即“睡城”。产业新城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产城共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产业新城概念可以归纳为“可以兼顾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交通和休憩等需求,并使之高度有机融合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是产城互融模式的实践载体。

通过产业新城发展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的模式,是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是要素集聚和时空秩序的整合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城镇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城镇化需要产业提供支撑,产业发展需要城镇化提供保障。本次研究重点即是在新常态下城镇化与产业新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关系模型分析

一般而言,新型城镇化内涵包括人口城镇化、产业城

镇化、土地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城镇化(或称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其中,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其实质是人口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在地理空间中的转移过程。产业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指整个地区伴随着GDP的上升进程中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空间载体,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及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公共服务城镇化是伴随着经济、人口、土地的城镇化进程,原有城市服务功能向新发展的城镇化地区进行延伸,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新型城镇化的四个要素是相互影响、均衡发展的,每个要素发展速度与节奏必然遵循其客观规律,若出现某一要素大幅度超前或滞后另一要素发展,则说明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失衡状态,需要采取外部力量进行纠偏。

在产业新城建设过程中,由于产业新城的内在属性及形成路径,其基本遵循“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发展阶段,因此,本次研究对城镇化四个要素进行微调,即“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城镇化”,其与产业新城发展要素之间关系如下:

产业新城与新型城镇化关系模型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到,产业新城建设成片开发、产业导入、创造就业、配套建设四大目标与新型城镇化四大要素是高度吻合的,其关系体现在:

成片开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成为可供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建设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空间载体。

产业导入以土地、厂房或办公楼宇为载体,吸引企业入驻投资,企业有效运转后形成工业、服务业产值与税收,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创造就业通过入驻企业正常运营后,形成对技能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及创业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快速集聚人口。

配套建设通过公用事业设施建设,如水、电、气等,及公共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硬件能力与软件能力。

三、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关联性分析

根据以上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关联模型,以产业新城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其土地、产业、人口与公共服务四大要素亦是同步推进的,一般意义上不会出现各要素发展失衡的局面,其内在成长的动力机制如下:

产业新城与新型城镇化比较关系表

通过上表可以得知,相比“传统城镇化-传统新城-传统工业区”关系范式,在“新型城镇化-产业新城”关系范式下,土地、产业、人口、公共服务四大要素的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上关联性分析说明,产业新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新城对新型城镇化的四个要素,即土地、产业、人口与公共服务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对几大要素推动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产业新城发展过程中并不单一推动单一要素城镇化,特别注重各要素之间协调均衡发展,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促进联动发展。产业新城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实现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变,形成规模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影响地域空间结构演变。

(作者单位: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新城常态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