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心理课程:成就学生美好未来

2016-12-07唐根林

关键词:心理课程建设

唐根林

摘 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学校提高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举措,本文从课程管理机制的形成、课程实施条件的保障到课程的多角度实施,为学校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心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12-1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心理教育课程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我校适性教育发展的需要,2013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统领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服务中心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副主任,德育处、教务处和教研组、年级组有关领导和教师任组员。

服务中心下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小组,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分管主任和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副组长,兼职心理老师和有关班主任担任组员。每月心理教育课程管理小组正常召开研讨会,扎实做好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创设各项条件,确保心理教育课程顺利实施

1.校长高度重视。我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自上班级心理辅导课,亲自开展个别咨询工作。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各类活动,都渗透了校长的心血。在学校师资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一位专职心理老师,承担心理教育工作。在开齐上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全校各年级班级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2.加强课程阵地建设。每年按照生均不少于10元的标准,加强心理教育经费投入。2014年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建成个别心理辅导室、团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心理辅导室、树木人格测试工作室和档案资料室等功能室,总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这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物质保证。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提高专兼职心理老师的业务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创造教师成长的条件。近几年学校曾邀请吴江心理协会会长陈维麟、秘书长薛晟、杭州心易种子培训师马新波老师、苏州名师工作室陈铮等多名专家来校为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做心理专题辅导,并积极选派老师参加北京、苏州、吴江举办的各类心理培训。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1名,4名兼职心理教师,3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学校将心理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每学期积极承办心理教研活动,为学校青年教师创设学习锻炼的机会。

三、重视阳光心理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我校积极开展阳光心理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各类心理教育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1.全面开设班级心理辅导课。学校在各个年级开设班级心理辅导课,每两周一节,由4位专兼职心理老师和部分班主任执教。每学期心理教育工作小组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低中高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心理辅导课的发展性任务。帮助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与适应,培养他们在入学之初的良好行为习惯。抓住三四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开展学习辅导,促进智力的发展,并根据孩子扩大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需求,帮助他们处理好微妙变化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获得成长中不可少的亲密感与安全感。培养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和归类记忆的能力,以便为今后适应初中学习做好平稳过渡的准备,高度关注学生这个年段的性格发展,让他们面临这样一个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易失衡的性格发展关键期,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性格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提高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我校每月至少有一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或观摩课。心理教育课在借鉴他校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心理辅导教材。

2.举办阳光心理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阳光心理节,至今已经举办三届,每届一个主题,“与爱同行”、“坚持就是胜利”、“责任与担当”等不同主题,形成了全校上下参与心理教育的浓厚氛围。如“与爱同行”阳光心理节,活动丰富多彩,通过“蓝丝带传递”、“爱的拥抱”等活动让孩子学习分享与感恩;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个案、学生成长小故事、小小心理剧等评比,推动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到阳光心理的活动中;通过心理专题黑板报、队角、手抄报的制作评比在校园内形成了阳光心理活动的良好氛围。

3.开设心理社团课程。我校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开展社团成员心理拓展训练、同伴心理互助、观看心理电影等多种形式的心理社团活动,提高团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剧编排、心理小报采编、心理小知识宣传、心理小课题研究等的工作,提高团员心理素养和服务能力。

4.推行全员个别心理辅导制。2014年6月我校教代会上出台了全员“适性辅导”考核办法,这是我校深入实施适性教育和推行心理教育全员个别辅导的有力举措。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确定一名学生作为辅导对象,从解决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出发,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每学期学校安排学生成长故事交流活动,共享辅导成果。个别心理辅导制的推行,让有心理阴霾的学生逐步走向阳光,走向成熟。

5.开展同质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成立“阳光儿童成长乐园”,对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行为矫治。阳光儿童班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在班中处于被拒绝儿或被忽视的孩子”,心理老师,采取教导法、移情能力培养、正强化等训练方式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6.实行案例诊断督导制。每学期对新生和个别辅导的学生先进行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人际交往情况、家庭环境状况、有否防御心理和创伤性事件等,为辅导老师提供参考。每月定期对学生个案或班级进行督导,为教师个别帮扶提供行为干预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心理课程建设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心理感受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