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驴得水:刷新你,颠覆你,“睡服”你

2016-12-07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麻花底线信仰

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自开心麻花,但绝不是你想象中的另一部《夏洛特烦恼》,它会刷新你,颠覆你,“睡服”你,它几乎要掐死你。

导演说: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错误的事,终将走上歧途。

故事:一句话讲得清

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有所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这位吕老师的时候,大家只能编造各种借口搪塞,谎言一个接一个,漏洞一个比一个大,最终导致不可收场。

第一场戏是开会。四个知识分子,立志改变中国农民的“贫、愚、弱、私”,千里迢迢从北平来到一个穷山沟里支教,领着微薄的政府薪水,勉强建了一所民办小学,然而教学经费入不敷出,多亏有第五个“老师”—“驴得水”的空饷可吃。其实,此地极度干旱缺水,这是专门为大家挑水的一头驴,校长为了增加收入,把这头驴报了一个老师的名额。为了表示公平、公开、民主,每学期期末,大家都要开会讨论“驴得水”老师的工资使用情况。然而,会议开到一半,收到了教育局的电报,上面派下一个领导来视察,要求各位老师,尤其是“驴得水”老师立刻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开场五分钟,尖锐的矛盾冲突便毫不遮掩地摆上台面,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将戏里的包袱递过来抛过去,故事在观众不断的哄堂大笑中展开。

戏谑、直接明了、通俗、紧凑、带有寓言的风格

《驴得水》是戏谑的,虽然观众不是从头笑到尾,但开心麻花的风格就是笑声不断;《驴得水》是直接明了的,没有拐弯抹角和修饰。“真实即美”—生活中什么样最准确,舞台上就怎么表现。所以戏里会有粗口、性暗示,有时会让人觉得“很黄很暴力”;《驴得水》是通俗的,力求让每一个人看懂、看爽;《驴得水》是紧凑的,严格遵循“矛盾冲突一刻不能停,不能有任何一句台词不在冲突里,不能有任何纯粹的交代或抒情”的原则;《驴得水》是带有寓言的风格,人物的变化既突然又合理。《驴得水》中的人物转变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假定性,但是变化的起点和终点是写实的,过程也会给足内心依据。比如愤青“铁男”被特派员指着脑袋开了一枪之后,一夜之间成为了特派员的走狗。

剧中唯一的女老师是张一曼的角色,原型来自多年前读过的一篇池莉的小说:“小说名字我已经忘记了,其中有个名叫豆芽菜的女孩,我脑中的印象久久不去。有这么一种人,内心单纯善良,却给人感觉浪荡风骚,她的原则是不伤害别人,也不受人束缚,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其实关键时刻远比那些成天满嘴大道理的人能够坚持道德底线。”

真正的信仰是守得住底线

虽然剧中展现了人性的许多“阴暗面”却没能给出希望,但绝大部分观众还是能够理解创作者的目的不是要宣扬阴暗,而是要让大家认识到人性的阴暗本质,进而更积极地寻求觉醒和救赎,并提醒人们不要像剧中人一样,在“美好愿望”的驱动下不断自我妥协、降低底线,一步步从好人变成了恶棍。

戏中的情境,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希望是信仰。剧中人把“理想”、“理念”、“信念”错当成信仰,但那些究竟不是真正的信仰。往往越是美好而正当的愿望和目的,越是容易让世俗的道德底线变得浮动模糊,而人一旦习惯于丧失原则就必然迷失堕落。信仰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人,但起码能给向善之人一个可靠不变的指引和底线。同时,没有信仰也就无法真正面对死亡,无法面对死亡的人只能着眼于眼前利益,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猜你喜欢

麻花底线信仰
义卖麻花有感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真相与底线
论信仰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铁的信仰
爷爷的麻花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