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猪生产中品种的选择与利用

2016-12-07王希彪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猪品种效率

王希彪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养猪生产中品种的选择与利用

王希彪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博士,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养猪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猪的育种、猪的生产、肉质评定。承担动物科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家畜育种学”、“养猪生产”、“肉类科学”、“动物育种专论”等教学任务。

1 养猪生产目标

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物质、文化需求。而养猪者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效益的最大化。详细分析一下,生产者所追求的具体生产指标又不尽相同,生产种猪、扩繁、商品猪、仔猪的指标各不相同。消费者的目标是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对于此,哲学家、动物福利学家、生态学家又有不同的看法。

1.1 过去的目标

从历史上看,养猪生产的目标是什么呢?年龄大的人都知道,“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养猪的目的就是积肥。另外,养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生产脂肪。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对猪产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遗憾的是,在中国,我们没有进行详细区分,多数人都认为品种都一样,生产的产品也都一样。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养猪的目的演变为攒钱。这些都是早期养猪生产相对具体的目标和认识水平。

1.2 现在的目标

现在养猪生产相对具体的目标是:①猪的主要产品就是作为人类动物蛋白来源的瘦肉(狭义、现在),决定其效益的除市场因素外,主要就是产量(生产效率)和品质。但是,目前多数考虑的因素并不是这两点,而是市场。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社会、经济、自然等)下,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内涵会有较大的变化,也会受人们认识水平的影响。③其他很多与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关的“猪的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效率和品质,如猪的抗病力。但是,无论在育种、引种还是饲养管理中,对此考虑的并不是很多。④在考虑更大的体系或生产系统时,还会涉及到更多的指标,如粪便污染物的排泄量等。

1.3 养猪生产的具体指标

养猪生产群体的具体指标包括生产效率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生产效率指标对于育肥猪来说,有日增重、饲料效率等;对于母猪,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成活率等。产品品质指标有胴体品质(瘦肉率、后腿比例等)、肉质(颜色、嫩度、吸水力、肌内脂肪等)、卫生安全指标(微生物污染、药物残留等)等。其中胴体品质也可以作为效率指标,但是通常还是作为品质指标来考虑。

2 品种

2.1 品种的作用

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的就是遗传的作用。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说的则是环境的作用。在技术进步对

生产水平的贡献中,遗传育种所起的作用最大,为40%,营养饲养20%、疾病防治15%、繁殖与行为10%、环境与设备10%、其他5%。很多人对此的理解是,在养猪生产水平中,遗传育种占比40%。而我的理解是,这个数据是人们总结多年来在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中,育种对进步的贡献大小,而不是说在养猪生产中育种的贡献比例。

2.2 品种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

2﹒2﹒1 生产目标 效率指标和品质指标。不同品种的目标关注点不同,对于大白猪更多考虑其繁殖性能,对于长白猪考虑繁殖性能的同时也会兼顾生长性能,对于杜洛克则很少考虑其繁殖性能,一般关注胴体品质。

2﹒2﹒2 条件 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设备设施、饲料资源、饲养方式、疫病环境。

3 繁育体系

3.1 繁育体系的结构

对于繁育体系结构(图1),如果考虑三级体系,最上层是育种、中间是杂种扩繁、最下层是商品猪繁殖和生产。但是,想说明中国目前在繁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用通过四级结构图了解得比较清晰。在四级结构图中把纯种育种部分分成了核心育种群和扩繁群(在三级中将这两部分合并是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我国目前的繁育体系中,只有有限的几个大型的种猪企业、一条龙企业在做育种工作,大多数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不到位,他们所做的仅是纯种扩繁这类的基本工作。

纯种扩繁的下一步,在一般的商品生产中用长大二元母猪,应该是扩繁场做工作,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市场等因素影响,没有几个猪场做这样的工作。目前我国的繁育体系中,育种、扩繁这两部分均存在很大的缺失。

3.2 各类群体的功能

3﹒2﹒1 育种场(核心群) 主要任务是从事纯种(系)的选育提高,并按照不断变化的市场来培育新的品系或改变育种方向。

3﹒2﹒2 繁殖场(扩繁场) 是按照统一的育种规则进行杂交以生产商品代生产所需的杂种母猪。

3﹒2﹒3 商品场 组织父母代杂交以生产有计划杂交的商品肉猪。

假如育种、扩繁、商品生产的利益不相关,就没人会按照商品场的需求去引种、育种、扩繁。所以,应该综合考虑各个群体,整体效率与效益才是最终的目标。

3.3 现有“体系”的问题

现有体系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体系各部分脱节,不考虑整体效益。育种场(核心群)在引种、扩繁,与育种场应该执行的功能不匹配。繁殖场(扩繁场)似乎是纯种扩繁场的副业。只有一条龙的大企业坚持在做扩繁工作。商品场在客观上“被动”用种。只能引进了什么品种就用什么品种。

图1 繁育体系的结构

4 引种

4.1 企业引种的“动力”

4﹒1﹒1 用种的企业没有办法对品种做“系统”的评估 在引种时,很多企业都以体型是否好看为标准,另外在产仔数、增重或者背膘等指标中再找一个亮点。购入种猪存在很大“盲目性”,以“新”为“好”。

4﹒1﹒2 “新”是最好的广告? 今天引的可以比昨天的价格高!但是新引进的真的就比旧的好吗?多数企业没有办法评估。

4﹒1﹒3 引种企业效益有保证。

4.2 企业引种选择的“依据”

4﹒2﹒1 供种企业的“广告”对引种者作用较大。

4﹒2﹒2 指标 ①多数引种者仅凭外观体型是否好看,而不是外貌鉴定的“体型”!②增重、料肉比、产仔数、背膘、瘦肉率。③肉质。

4.3 引种数量与来源

引种数量与来源见表1。有人说,中国人有钱,引进这些猪不算什么,但是我们要考虑引种的目的是什么,引进的猪是否和我们的引种目的相匹配。目前多数是从美国、丹麦、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引种,但是这些国家的自然条件、饲料资源条件差别很大,并且消费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差别也很大。显然,这些国家,同样是长白、大白或者杜洛克,他们的育种目标和选育方向也不尽相同。而我们的引种企业将各国的猪种都引进了,说明引种目标并不明确。

丹麦全国的育种核心群总共有7,000多头。从引种的数量看,我国引种最多的年份相当于丹麦全国育种核心群的3倍,少的年份相当于一半左右,这些年累计数量超过10倍以上。这些种猪可以负担全中国1/3生产群的育种任务。很显然,我们引种不是为了育种,也不是为了丰富素材。

从种猪来源看,我们的育种目标、生产目标、产品目标都比较模糊。没有考虑养猪生产整体的效益,也没有充分考虑商品猪生产场的效益。曾经一个企业想引进某个国家的卷毛猪,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新鲜(国内没有),我也说新鲜。但这应该是动物园的工作!

4.4 品种的形成

一个品种是由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合力形成的。自然选择压力来源于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等除了遗传以外的因素。人工选择考虑的是按照人的需求施加的选择压力,但与自然选择有时候是相反的。所以,任何一个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自然条件、饲料资源、饲养方式、设备条件等一系列的约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产品需求,所以育种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表1 引种数量与来源

表2 民猪杂种猪的性能

4.5 品种具备的属性

除了畜牧学上的定义外,品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某些生产目标,比如产仔数、饲料效率、背膘厚、瘦肉率等。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饲料、疫病、生产方式等。如果脱离品种的适应性去认识、评价、选择品种,都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最终影响生产效益。

4.6 引种以后

大家普遍感觉,引种以后退化很明显。退化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因为没有选育外,还有就是品种选育的环境与品种引进地区的环境不匹配,相当于改变了选择压力,从而改变选育方向,最终导致品种退化。

生产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是由于营养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还可能是由于选择的品种与环境不匹配,相当于改变了利用条件。引种企业以无限制的环境(圈舍、疫病、饲料)改进去适应品种,但是成本相当高,一般的生产企业负担不起。

从生产目标来看,引种以后的饲料效率、日增重、胴体品质确实有所提高。但是,从国家的统计数字来看,母猪产仔数并没有提高,肉质和卫生安全指标也没有提高。适应性更是无从谈起。从效益目标来看,我们的目的也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还是品种与生产条件不匹配。

5 利用地方猪种

如果利用地方猪种会如何?外国的报告肯定会说利用地方猪种会导致生产水平下降,但是从南方将三黄鸡利用在肉鸡生产的成功案例来看,如何利用地方品种值得我们猪育种工作者思考。

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繁殖性能好等优点,可以通过本品种选育、杂交育种、杂交利用等途径加以利用,但是需要对利用手段进行有效地评估,在完整体系中评价。■

(编辑张瑞霜整理)

猜你喜欢

养猪品种效率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种什么品种好?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