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写作之“六步成文法”

2016-12-07闫永锋

学苑创造·C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螃蟹论点材料

闫永锋

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往往安排不好文章的结构,既不知道该在哪里亮出论点,又不知道该在哪里摆事实、讲道理,结果让文章在完成后显得十分松散、凌乱。怎么办?试试“六步成文法”吧。

一、“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立论的指向,对材料进行“定向剪裁”,使材料能够为我所用。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论点服务,同时,根据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概述,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二、“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三、“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合二为一。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四、“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深刻有力。

五、“深”——深入分析,呈现亮点

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佳方式。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深”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要写好这一点,关键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如果对论点的提升把握不足,这部分可以并入“联”的部分,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具体可分为: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六、“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例文1: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黄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析)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像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古代寓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他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古代人物)

当今现实生活中,像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现实生活)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在作怪。如果不引起警惕,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小而言之,它见笑大方,败坏了自己的形象,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大而言之,它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深1,挖根源)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2,说危害)

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如此,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办法)

评析:本文从材料中螃蟹的好奇入笔,抓住螃蟹奇怪人的直行这一结果发出疑问,查原因,定论题,提观点,这种读后感似的写法使论题和观点紧扣材料。论证部份分别从古代寓言、古代人物和现实生活三方面联系开去,避免了就事论事,使内容丰富,论据充分。然后,进一步探求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使论证更加深入。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例文2:

警惕螃蟹及其他

燕雀不会理解鸿鹄,蜩、学鸠不会理解鲲鹏,子兰不会认同屈原,秦桧不会认同岳飞,自然界、人类社会中这类形同冰炭、判如霄壤的物与人太多太多,不足为怪。(析)

现在,我奇怪于一只螃蟹。奇怪于黄永玉的画作《螃蟹》及其解说:“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明确的说,是奇怪于螃蟹的奇怪,奇怪于螃蟹对人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同时,对这只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多了一些警惕。(引、提)

我警惕于横行霸道者的好心情。荀子批评过螃蟹的浮躁,说它虽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身者。更多的人鄙夷它的是横行霸道。曹雪芹说它:“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元好问说它:“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螃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值得人们玩味与警惕了。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社会上,坏人洋洋自得,好人郁郁寡欢的情况难道还少吗,能不警惕吗?能不反思吗?(联1)

我警惕于以不正常为正常的是非标准。自己横行霸道,就奇怪于责怪于别人的正道直行,甚至于将横行霸道定格于行道规范。这样以不正常为正常的、看似“可笑”的行为,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社会却并不少见。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心有警惕的。关键是不能让“螃蟹”有太多的发言权,不能以“螃蟹”的是非标准作为人类的是非标准。不然,人类可就遭罪了。(联2)

我警惕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逆向选择。“看你横行霸道到几时”?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天理昭彰,你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你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你就狐狸尾巴长不了。从整个历史进程看,这也是对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嘛。但从历史的某个阶段,某个局部看,奸诈者为民立范,飞黄腾达,正直者做牛做马,呜乎哀哉的情况却也太多。自然生态的优胜劣汰,到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里,往往却是劣胜优汰。屈原就不是子兰的对手。他激愤,他哀叹:“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他的悲剧,逆向选择的悲剧仍然悲剧般地一代代地上演。我警惕,我痛心。(联3)

由黄老的画,我想起了鲁迅的话:人们常怪异于横行霸道的坏人何以要活在世上。但不明白,这世上有时候不是我们让不让坏人活命的问题,而是坏人让不让我们活命的问题。我想到了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最后一句话:“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结)

评析:文章从燕雀不解鸿鹄等现象入笔,引出螃蟹不解人类的话题,同时提出对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要警惕的论点。论证部分联系古代和现实生活实际,采用并列式结构,用三个“我警惕于”提出分论点,紧扣论题。结尾引用鲁迅和伏契克的话,重申了“要警惕”的观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猜你喜欢

螃蟹论点材料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可爱的小瓢虫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材料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