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07罗兰芬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素养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1-03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是国家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近年来在各级文件及各种会议上也要求职业院校要开展以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为重点的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养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就高校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是指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外在行为上的综合显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人文精神的修养和人文行为涵养。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校总体教育教学理念表现为重职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第一课堂或者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各职业院校也都在提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等与职业技能有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在不少职业院校中,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还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以不少职业院校网站首页的学院简介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可见,不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的技能培养占据很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比重,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少之又少。虽然现在国家不断强调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但是,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来尝试和摸索。

除上述问题外,当前有不少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尝试中,盲目模仿本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模式,没能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性特点来开展。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职业院校作为新升格的院校,在师资、校园建设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的资源不多,且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果职业院校照搬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的做法,可能会因为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安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用度等方面的实际有所差距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大打折扣。

(二)人文素养教育教学和训练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呈现出重技术实用、轻人文素养的趋势。且随着不少学校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环节、时间或教学活动安排,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安排有增无减,人文素养教学内容和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不断压缩、有减无增。实际工作中,不少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和基础课程不断被压缩甚至取消,如美文鉴赏、数学基础等课程在不少职业院校已经被取消,所新增开设的英美影视赏析等人文类的课程,大多以公选课为主,课时不多且辐射面小,对全体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覆盖面、普及度等方面都不够。

从技能培训和训练来说,不少职业院校主推和鼓励的是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证、秘书资格证、微软办公自动化资格证等,但对于能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和品位的茶艺师、咖啡师、调酒师等资格证,除非是专业教学所需,基本都不主张学生参加培训和考取相应证书,对学生提升生活品质和品位的知识和技能的摄取,主张、鼓励、支持较少。

在专业技能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不少学校的现状是就技能培训而技能培训,就技能实践而技能实践,在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人文知识和素养方面涉及少,学生所能受到的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等人文和素养的熏陶不多,导致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匮乏。不少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资料和数据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当前职业院校过于追求实用技术而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和熏陶,最终只会把学生培养成死板的、生活幸福感不强的人,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工作效果。

(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精神总体表现为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底子相对薄弱。大部分录取到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储备等方面,都比不上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他们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素养养成的知识阅读习惯,了解途径和习得与体验都弱于本科层次的学生,很多学生极少阅读文学作品和经典的中外名著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书籍。由于应有的阅读和写作基础缺乏,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在阅读和使用文字时受限,影响了他们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2.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意识缺失。大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和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甚至有的学生反感、排斥经典著作。手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快餐式的手机文化、潮流的网络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在学生中广受欢迎。这给我们的人文素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使用手机或网络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倾向于追求新鲜的、潮流的、刺激的新闻,几乎不主动了解和学习人文素养方面的经典知识,甚至有些学生对传统人文文化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文化遗产嗤之以鼻,人文知识积累和意识不够。

(四)人文素养师资专业成长空间不大且缺乏培训的系统化和持续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人文知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素养高于教师的人文知识和素养。专业课教师总体来说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功底较为扎实,但由于受到个人喜好、教育背景、工作实际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更多为只掌握了专业教学有关的知识,对其他的人文知识涉猎、熟知、掌握较少,不能有效地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有的教师在观念上就没有摆正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轻视人文的修养和熏陶。且在职业院校中,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大多还是以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领域有关,在人文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考核和培训甚少。加之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暇顾及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2.人文类课程在职业院校逐渐被专业类课程排挤甚至是替代,人文学科类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当前不少职业院校的人文类课程在严重萎缩甚至取消,原来负责担任人文类课程的教师因为没有足够的课程发展空间和课时量,有的被迫转为其他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有的虽然还继续担任着少量的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但相比其他专业类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不会投入大量的经费来给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类的培训,教师也会因教学地位不够重视等主客观原因,被动或主动地懈怠了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对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导致知识和技能老化,难以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教育工作,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受学生欢迎,陷入内耗严重的恶性循环。

二、职业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树立并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从学院层面来说,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应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等方面,体现在职业院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员化等方面。上至院领导下至每位教职员工,都应树立并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改变职业院校单纯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训练的理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的地位,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高精尖职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生活品位和生活鉴赏能力的人,提升学生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宽学生生活幸福感的渠道。

2.从职能部门分工和配合来说,全体教职工应秉承教书育人人人有责的理念,学生人文素养不是学生工作部门或第二课堂活动的事情,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贯彻在新生踏进校门的第一步和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务处、图书馆、学生所在院系等单位,都应承担自己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应有的责任,如教务处应在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实习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加大并保障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实践的课时、平台和师资;图书馆需储备和提供能够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需求的影音资料、报纸和杂志,并基本保障这部分图书资料的量和更新率等;学生所在院系应结合本院系学生实际,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活动安排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安排,为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宜的人文素养知识摄取、锻炼和养成的时间、空间和平台。

(二)重点把好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的课堂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职业院校应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专业+人文素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因此,职业院校应结合职业性的特点,在课程总课时数量不多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优先选择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人文素养提升类课程,开设“人文素养+专业”的特色课程包,兼具职业教育特色和人文素养特色,如“园林设计专业+美术鉴赏”、“宝石加工专业+美学课程”、“国际商务专业+音乐赏析”,等等。在“人文素养+专业”的特色课程包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还应结合本校学生专业实际,开设一定量的人文素养类选修课程,如插花、茶艺、影视/音乐鉴赏等公共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所需。

在开课的过程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都应是“+人文素养”课程。对于实践课来说,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企业文化等课程和知识,让学生在模拟或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近乎于仿真状态的模拟场景,遇到并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进一步印证人文素养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最能直接让学生体验未来职业生活的场景和感受,是职业人文教育的极佳场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还需改变“灌输式”的单向输入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式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等方式,增强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可感官力、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性,以帮助学生能尽快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

2.职业院校应在第二课堂中全面贯彻和渗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二课堂是职业院校学生接受人文素养的主要活动载体,职业院校要结合职业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相关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依托社团开展活动,如人文类社团可以开展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如组织开展国内外经典歌剧欣赏、合唱歌曲欣赏、著名影片钢琴曲欣赏、名画欣赏、名著导读等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二是依托学生管理部门或学生团体开展系列有益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或讲座,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开展的“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把京剧、中医养生、茶文化等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知识和技能引进校园,使得这些优秀的知识和素养在校园内外得以广泛传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依托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如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便利的人文景点、博物馆、规划馆、书画展等,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中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在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养成方面下大力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职业院校应建立鼓励和要求教师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机制。职业院校可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考核工作中,将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其中一项指标,推动和促进教师自觉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和质量,从而实现工作和生活的良性循环的同时,能通过自身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影响,带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2.职业院校应加大对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培训力度,重视人文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如通过鼓励教师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参加人文知识讲座、参加歌剧欣赏等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职业院校还应加强对非人文素养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提升培训,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和魅力。

3.教师本人也需要结合本职岗位和个人喜好的实际,主动摄取相关人文素养领域的书籍,参加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各类沙龙活动,有意识地参加自己兴趣范围内的各类培训或提升等,主动学习、涉猎、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在专业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人文素养+专业教育”的互动和互通。

(四)从软硬件建设和网络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熏陶氛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职业院校应从硬件设施方面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熏陶。在校园环境设施建设和改建过程中,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实际,赋予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以文化,无论是户外大楼的总体建筑风格还是室内的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教室,还是图书馆等地方的布局,应从宣传标语、宣传画框等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人文素养熏陶的软环境,让学生身在其中便不由地习得、体验、感悟并积极地践行。

2.职业院校应顺应潮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实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程。一是职业院校应把牢话语权,借助本校的各种宣传媒介如微博、微信和官方网页,积极宣扬主流价值观,以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主动明辨是非,不造谣、不传谣,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借助网络或技术的力量,在宣传过程中将人文素养教育与现代通信平台结合,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让人文素养教育更令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三是以严格有效的技术手段抵制网络垃圾和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绿色网站,为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五)建立检验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系。人文素养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都应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如人文知识的摄取情况,可以在第一课堂的教学和测试中得到检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则更多需要在学生课堂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进行检验,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行为处事进行检验,看学生的谈吐、行为、服饰等个人礼仪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不断纠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举止和行为,是否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通过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检验,看学生是否能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付出和帮助收获喜悦之情;从学生在参加环保协会等活动过程中,看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是否到位和自己践行情况是否言行一致;通过学生参加京剧艺术赏析、经典合唱曲目赏析等活动,看学生是否能理解、沉醉,甚至是否懂得什么时候适宜鼓掌等,以此判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国清,王玉宝.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2]尹秀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之现状分析——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

[3]裴金涛.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0(5)

[4]司娟.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
人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