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6-12-07鲍金星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初中科学自主学习能力

鲍金星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初中科学复习阶段教学中主要的课型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能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路上得到拓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实践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就阐述笔者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以学案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的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提出

1.学习实践的思考

我校在实践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和昆铜中学“六步三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构建出“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框架式的流程“自主学习——教师批改——推磨打分——自行订正——合作互助——讲评点拨——当堂训练——整理反刍”将课堂教学模型化,使得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能够迅速掌握课堂节奏,但同时也为后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留下了隐患,如初中科学中概念性知识的讲评,学生由于受前知识的限制而在自学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是二维的、平面化的,无法对概念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三维的理解。基于此,通过多次教学实践研讨,初步实践初中科学主题单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科学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归纳,在保证“学为中心”的前提下,研讨出适合学生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

2.试卷讲评的现状

试卷讲评课传统的教学流程:成绩公布——教师讲评——错误纠正——二次批改。这样的讲评课上完,教师普遍感觉到“累”,而学生则感觉到“烦”与“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认为课堂的时间有限,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多数,往往是放开优生,放弃差生,照顾中等生,致使优等生听着烦,差生听着晕。

3.实践研究的价值

试卷是检验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成果的载体,它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但对于学生前期学习状况的深入了解和指导教师后期教学方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试卷讲评是基于对试卷进行了全面分析,将试卷中错题进行共性错误和个性错误分类,通过教师自我反思,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弥补失误的重要手段。试卷讲评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业务素质成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全面性。

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扫除知识盲区,完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内容

传统的试卷讲评往往是教师照本(试卷)宣科,对中等生讲解试卷的错题,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这种讲评方式往往是教师一人主唱,众人合唱。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减少教师的讲,那就要求学生要多讲。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教学,认为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可从以下方面改革:

1.讲评载体的改变

改变试卷讲评载体,对于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有很大辅助作用。传统的就试卷评试卷,让学生拿着有分数的答卷听讲评,教师总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能直观自己的不足。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尤其是中下等学生而言,试卷上的分数无形中给学生贴上了标签,让学生成为同伴取笑的对象。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怪象:试卷讲评时,学生很少主动把答卷放在桌面上与问卷对照听评,多数学生甚至看到教师从身边走过,还无意识地将放在抽屉里的答卷再往里塞一塞。

从人的发展经历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初中生是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最注重个人形象,关注自己荣誉的敏感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谁都不愿意成为同伴取笑的对象。尊重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过去的错误,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乐趣应该是我们试卷讲评过程中渗透其中的必要要素。改变试卷的载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2.讲评主体的换位

教师由于知识储备或长期的主唱习惯,形成了思维定式,即使讲千遍,仍然一个思路来的大有人在。把主唱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教师要把握住指挥棒的指导作用。

3.讲评方式的多样

即课堂组织的多极化。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人为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但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认识学生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指导不仅是高效课堂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体的需求。

三、教学实践

1.以学案为载体,换位讲评主体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尝试试卷讲评课以学案为载体,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多一次尝试成功的机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好的学案设计不仅要能反映出学生的共性,让优生有新的收获,中等生有所进步,差生有所收获,更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试卷上的共性问题需要教师对任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错误有清晰的掌控,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共性问题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学案中以“提问”“题目”“讨论”等多种方式展示给学生。学案的设计可以简化成三部分:一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针对试卷中共性的错误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错题分析,将学生做错的题搬到学案上,让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展示(讲解);三是强化练习,将本节课的目标具体化,通过前期的交流对共性化的问题再次进行检验,了解学情。

以刚刚结束的期中质量检测为例,通过对学生答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学生理论与生活的应用不能很好结合。试卷第33题属浮力生活应用题,总分6分,全班的平均分仅为2.36分,远低于其他知识点的得分率,为此试卷讲评时,我把浮力的复习作为讲评的重点,并依此设置学案。

A.学习目标:(1)学会整理建立浮力知识框架图;

(2)能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直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B.学习内容

(1)尝试自己建立浮力知识框架图

让学生尝试建构知识网络图,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知识延伸与巩固的过程。

(2)旧题新知:下图所示是期中质量检测卷的题干,请问:通过图中所给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以试卷上原有题目骨干,重新组合建立新题目,不仅使学生对原有题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3)错题解析:分析下列两位同学的答题,找出错误处,补充纠正。

甲同学正确解法:

乙同学错误解法:

将试卷上学生错误率最高的浮力题目换个载体重新呈现,可以让学生重新有了新鲜感。将错误的和正确的解法放在一起对照,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可以避免新错误的出现。

C.当堂检测

(1)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索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水溢出,则物体在水中处于什么状态?(C类)

(2)A、B、C三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物体,现将它们用相同的弹簧连接于容器底部,然后在容器中注入水使三个物体浸入水中,三个物体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判断谁的密度最大?

(3)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两个容器中绳子的拉力和磅秤的示数的关系是____。(A类)

选择与学生易错点相似的题目,并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检测目标,不仅提高了检测的针对性、目的性,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效有更清楚、直观的认识。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试卷讲评往往关注中央,忽视两极。如何让试卷讲评课不那么枯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呢?将学生按照本次考试成绩的优劣分成A、B、C类,A类优等生,只需要教师稍作指导;B类大众生,需要专人指导;C类欠努力学生,需要教师单独督促指导。大致流程:各小组中A类生组成讲师团,先进行交流(5-10分钟),其他学生自行订正→A类生回到各个小组指导B类生,教师单独指导C类生(10-20分钟)→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其他小组给以解答或教师解答(学生无法解决)→当堂检测(10分钟)。如下图所示:

3.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完善评价公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体系正逐步成熟,而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如果还以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进行,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无法将试卷讲评的载体——学案的作用发挥出来,试卷讲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真正体味学习的乐趣,而单纯的检测评价无疑是不可取的,应建立试卷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例如,在日常检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以一次考试成绩为准,而是以多次考试的综合成绩作为依据。也就是说考试结束后,试卷批阅完成,卷面成绩不发给学生,不进行公布,教师通过对试卷分析后,将共性的错误以学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交流,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讲评(通常要求中等生),讲评结束完成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得分和卷面上共性错误得分最高者为本次考试共性部分值,给了学生补考的机会。

四、取得成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真正实现了减负、提质、高效。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学生对初中科学质量检测没有了以前的恐惧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由于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提高,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科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浓厚。

二是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初中科学学科的巩固提升,对其他学科的试卷讲评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是由于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更关注于试卷讲评的理解过程,这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反思与评价,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网络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一年的实践探索中,还需要做进一步思考。

一是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虽具有一定的进步、积极意义,但很容易让课堂模型化、呆板化,如何避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是我们后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是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单元检测评价的跨度拉长,对于教学进度的有序推进有一定阻碍作用,如何再优化单元检测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

三是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期,评价方式的改变在短时期内刺激了学生,并能起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随着评价方式的常态化,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步消失,如何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3.孙宏安.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试卷讲评课初中科学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探析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