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为什么要贿赂大臣

2016-12-06吴钩

华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王旦真宗天书

吴钩

宋真宗请王旦过来饮酒,在宴席结束时,送给王旦一瓮酒,说“这是好酒,卿带回家跟老婆孩子分享。”王旦回到家,打开酒瓮一看,哪里有什么酒,是满满一瓮珠宝。

说起官场贿赂,通常都是民贿赂官,小官贿赂大官,大官贿赂更大的官。这类事情史不绝书,没什么新鲜的。若说皇帝也要贿赂臣下,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位居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即使是为了收买人心,大大方方赏赐即可,也用不着偷偷摸摸行贿嘛。

但历史上确有皇帝行贿大臣的故事。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大约景德四年(1007年),副宰相王钦若鼓动宋真宗“封禅泰山”,说这样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增进皇上的权威。宋真宗有些动心,但又担心宰相王旦反对,说这事儿王旦能赞成吗?王钦若说,“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他找了个机会跟王旦说,皇帝想封禅,你没意见吧?《宋史·王旦传》称王旦“黾勉而从”,即勉强同意。

但王旦实际上是反对泰山封禅的,因为据《续资治通鉴》,曾有一名御史“上言请封禅”,王旦直接就表达了反对意见:“封禅之礼,旷废已久,若非圣朝承平,岂能振举!”宋真宗只好悻悻地说:“朕之不德,安敢轻议!”

因为顾虑王旦的态度,真宗对封禅一事一直犹犹豫豫,不搞吧又舍不得,搞吧又担心大臣闹意见。最后终于下了决心,还是搞。但宰相王旦这一关不好过,宋真宗想出了一个主意——行贿。

《宋史·王旦传》这么写道:“遂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意思是说,宋真宗请王旦过来饮酒,君臣相谈甚欢,真宗绝口不提封禅之事,只是在宴席结束时,送给王旦一瓮酒,说“这是好酒,卿带回家跟老婆孩子分享。”王旦回到家,打开酒瓮一看,哪里有什么酒,是满满一瓮珠宝。王旦是聪明人,知道皇帝的意思,之后对封禅之事,不再提异议。

皇帝为什么要贿赂大臣?

这是因为,宋朝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皇权受士大夫政治的限制,宰相不同意办的事情,皇帝往往是办不成的。举个例子,宋真宗朝有个叫做刘承规的内臣,“以忠谨得幸”,临死前向真宗说了人生最后一个心愿:“求为节度使”。真宗找宰相王旦商量:“将这官儿给他吧,承规待此以瞑目。”王旦坚决不同意,说:“此例一开,他日若有别的内臣求当枢密使,奈何?”真宗只好打消了念头。王旦收了皇帝一瓮珠宝,改变了立场,是不是说明他这个人比较贪呢?也不是。王旦的人品非常好,被公认为“贤相”。我觉得,他没有坚持反对封禅,并不是因为皇帝贿赂他,而是理解了真宗的苦心。宋真宗是一个平庸的君主,他决心封禅泰山,无非是希望通过这一仪式,让上天为他的皇位加冕,以增进君主的权威(而不是权力)。在君权象征化的宋代,神化君主的权威,并不会危及君臣间的权力平衡。所以王旦阻止了宋真宗给近臣封官,而没有坚持反对真宗封禅。

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王旦晚年对自己迎合皇帝封禅一事,深引为憾,临终时告诉子孙:“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宋真宗为给封禅造势,制造了多封“天书”),为过莫赎。我死之后,当削发披缁以殓。”觉得自己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人们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皇帝贿赂大臣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是拥有无限权力的。即使在废除了宰相制的明代,尽管君权大炽,但皇帝也要受礼法约束,而礼法的解释权通常掌握在士大夫手里,皇帝不能硬来,硬来就丧失了合法性,所以需要放低姿态去行贿。而且,行贿也未必有效。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史太Long”

猜你喜欢

王旦真宗天书
论北宋真宗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天书”》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一席话救百人
王旦之清
王旦之清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