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与对策

2016-12-06曾峰刘伟婧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就业指导毕业生

曾峰+刘伟婧

当前,怀揣“艺术”和“设计”梦想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以前作为小众群体,学生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都较高,如今设计类学生群体扩大了,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研究个别高职院校的案例,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共性,进而,提出做好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近几年来,因各高职院校放宽了招生条件,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设计类专业学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外,也需要对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实现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相关就业数据,从而为做好此项工作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一、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基本特点

(一)生源分析

我院是一所公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其中2015届设计类专业毕业生427人,录取时分数文史类主要集中在340-430分之间,理工类主要集中在290-420分之间,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无专业背景,只是因为个人兴趣或看好行业前景才选择报考。

(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四)各专业对口率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各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分别为工业设计:82%,艺术设计:89%,环境艺术设计:90%,广告设计与制作:94%,人物形象设计:92%,动漫设计与制作:96%,建筑装饰工程设计:90%,室内设计技术:86%。

二、高职院校做好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

(一)更加注重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根据设计类学生专业特点,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并以此为平台,打造以指导老师课堂讲授为基础,行业企业参观、讲座沙龙、职业测评为拓展的“一体三翼”立体化教学课堂。

组建“就业指导名师库”,将成功校友、企业家等专家“请进来”,进行专题讲座和团队辅导,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增强就业指导效果。

就业指导按照“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思路,培养学生敬业、严谨、专业的职业态度,树立积极、正确、自信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更加注重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是实现设计类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渠道,应加大对在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力度。同时,也要促进校园招聘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他们就业安全,对进入校园的招聘单位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要想就业好,多往企业跑”,注重开拓就业渠道,收集就业需求信息,通过行业协会等可靠途径,充分利用“同窗携手、组团招聘”等模式,向省内外知名设计公司推荐毕业生,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实现就业机会。

(三)更加注重与知名企业的校企融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工作不能够自我封闭,按照“开放就业、合作就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学院教职工、专业校友等资源,巩固老关系,建立新关系,把就业渠道建得更广、建得更宽。

注重校企融合,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对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和教育,通过进行手绘表现、谈单技巧、施工工艺、团队素质拓展等专题培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求职能力,专业水平突飞猛进,必将成为各类设计公司“抢购”的对象。

(四)更加注重服务意识

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以微信群、QQ群、就业信息网等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线上线下”平台,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网络化和信息化。

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设计专业紧贴市场,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敏捷,在创新创业上有独特优势,结合设计类学生的特点,扎实开展创业引领和创意激发工作,为更多设计类学生提供创业服务,让更多优秀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