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是给孩子最美的礼物

2016-12-06咸阳市旬邑县城关小学燕小艳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马琳同学学校

咸阳市旬邑县城关小学 燕小艳

爱是给孩子最美的礼物

咸阳市旬邑县城关小学 燕小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祖父是一名从事了半辈子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员,后在文革期间被遣返务农。我的父母则是名副其实的文盲,而我自幼受祖父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

2001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西边最偏远的塬区——高家湾小学任教。9月1日开学那天,雨一直下个不停,母亲用蛇皮袋子把我的被褥装好,捆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我一手撑着伞,一手扶着车把手,在雨中足足蹬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临近晌午的时候才找到了这所没有大门、没有操场的学校。它在村子的最北边,前面是一座深沟,后面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烤烟地。学生上学需要穿过沟边的一条羊肠小道。

学校只有五位老师,开学初分课的时候,校长说我是年轻人,于是就给我分了两个年级的语文课和全校的音乐课,同时兼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想都没想就接下了所有的教材。那时候,一天的作业量下来相当于一门课程老师两周的批阅量。尽管这样,我从来都没有找过校长,因为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课业负担。这就应了那句“新和尚爱念经”的俗语。

那时候,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每周末安排六年级语数辅导,和我搭班的副班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家里要收玉米,让我替他看着,这样一周又一周,他收完玉米种小麦,种完小麦收苹果。后来干脆我啥也不问,每到周末的时候我就让他回去安顿家务,我替他值班、辅导。当时,学校没有灶,星期天没有热水,我就用凉水泡方便面;学校没有大门,每天晚上我就用桌子把宿舍门顶得紧紧的,然后在炕头再放一根木棍。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吓得钻到被窝里偷偷地哭,后来变成了不敢喘气,再后来就慢慢地习惯了。时间长了,全校师生亲切地称我为“护校姐姐”。

在这种条件下,我一呆就是七年。我把每一级带过的学生信息,包括姓名、地址、学习情况等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七年下来,整整记录了八个本子,其中一个专门记录帮扶过的学困生的情况。七年来,学校发的纸和笔我全都送给了贫困留守儿童。2007年,因脱产进修我要离开这里,许多家长不明情况联名村委会,向教育局提交申请,请求不要调走我。当时我被大家的信任感动了,便向他们承诺:等我上完大学,还回来给孩子们上课!

三年后,我毕业回来分配到县城唯一的一所直属小学任教。我没有忘记自己对高家湾学生和家长的承诺,为了对得起他们对我的信任,这几年我不断地努力,终于在取得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之后,我又一次回到了高家湾小学,不过这一次我是带着“燕小艳名师工作室”团队来给这里的师生送教、做培训的。有的乡亲见了我还亲切地说“这不是那个‘护校女子’吗”。

“你选择了我这个老师,我就绝不会放弃你这个学生!”这是我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在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过情况各异的特殊生。郑翔,一位永远没有头发的小男孩,小时候由于病患导致寸发不生。刚开始接到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同学们都歧视他,我不由得心生同情。生活中的郑翔不管春夏秋冬,时常戴一顶黑色的棒球帽,可这依然遮挡不住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有一次,班里有位调皮的同学故意揭掉了他的帽子,一瞬间那颗光秃秃的脑袋一下子暴露在了大家的面前,同学们指着他的头哄堂大笑,一时不知所措的郑翔“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把推开围在身边的同学,抓起帽子,冲出教室一下子消失在校园里。大家知道闯了祸,就让班长来叫我,我知道后很气愤,但我明白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找到郑翔。我带着那位闯祸的同学和班长一起追出了校门。这件事情以后,虽然同学们再也没有人拿郑翔的头搞过恶作剧,但我知道他始终因此而自卑、孤僻。为了不让他遭受歧视,我一边动员家长给他看病,一边向村民打听生发的偏方。有人说用皂角水洗过的头发特别密,我就千方百计托熟人找来成熟的皂角,然后把它洗干净熬成水,每天放学后把郑翔带到宿舍给他泡头。开始的时候,他还不好意思,后来就慢慢接受了。还有人说羊粪水能够促进头发生长,我就到村子里养羊的农户家里要来羊粪,先用热水泡开,再经过沉淀之后给他泡头。皂角用了还好,可羊粪水泡过之后的气味着实不好闻,我就动员班里的同学捡来梧桐树的花包到卫生纸里塞进他的帽子中。尽管后来他的头发还是没有长出来,可大家看我对郑翔那么好,再加上平时课上课下,我有意识地点名让他领读、收作业、办黑板报,他们从心里开始羡慕郑翔。慢慢地,找他玩的同学也多了,小组学习都抢着和他在一个组。从郑翔开心、神气的笑容中我感到他又重拾了自信,我也就少了一份担忧。

班里有一个叫马琳的女生,学习不太好,家里情况也很特殊。马琳的爸爸在她四岁的时候煤矿塌方出了事故,她妈妈后来改嫁了,只剩下马琳和不识字的爷爷一起生活。有一段时间,马琳经常无故缺课,为了弄清原因,一天下午我决定去家访。一进门,看见他爷爷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用藤条编笼,马琳正两手塞进一个大铁盆里给爷爷洗衣服。见到她我温和地问道:“琳琳,你怎么两天了都没来上学?”还没等她说话爷爷就开口了:“她老师,我娃不念了。女娃娃,长大就到别人家去了,念书有啥用!”听到爷爷这么一说,腼腆的她杵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流眼泪。我走上前去对老人家说:“叔,您别这么说。咱怎么能耽搁娃的前途呢?您想想,您将来是不是要靠琳琳给您养老,您不让她念书,她长大拿啥挣钱养活您?”听了我的话,老人家略显无奈地说:“她老师,我知道你为娃好,可我实在让娃念不起……”说着,老人就抽泣了起来,“我八十多岁的人了,一天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哪来钱供她呀!再说,不念书跟上谁出去打工也好着哩!听了老人的话,我一时不知该怎么说服他。临走的时候我要带马琳回学校,老人家硬是不肯,无奈之下我便独自离去。回学校我立刻去找校长,在学校的倡议下,老师和同学们为马琳捐了六百多块钱。带着这些善款我又一次来到她家,老人家激动地一手接过善款,一手拉着我哽咽地说:“你们都好为了我娃这么多人都掏钱了,我还能敢把娃留到屋里?”说着他转过头对马琳说:“你想念不?如果想念那就跟你老师回去。”马琳听了,略带为难地走向了我。为了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临走的时候我对老人说:“叔,您就放心吧!琳琳以后的学费我来掏!”老人家听了感动地说不出话来。从此,马琳就成了我资助的第一个贫困生。如今,小姑娘已经毕业,在我们县医院当了一名妇产科护士。从教十多年来,像她这样的学生我一共资助了7个,尽管有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一个个的品质都很优秀。由于平时经常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就比班里其他的孩子多了份了解,所以我们的师生情中也因此多了一份亲情。

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五年来,为了拓展德育,我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创造锻炼学生的机会,我把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如逛“书吧”、辩论会、演讲赛、经典背诵、我来“秀”等是我的固定训练项目。遇到传统节日,我还会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例如:围绕历史重大节日开展“记历史立宏志”爱国教育故事会;进烈士陵园扫墓,开展历史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科技进步我知道”班级交流会,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组织学生献爱心,并开展班内“手拉手友情帮扶”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大赛,给儿童刊物投稿,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安排亲子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清除野广告,进行“爱我家乡、爱我旬邑”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品诗文、诵经典”读书活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于我平时注重对学生的锻炼,所以在每次的校内外活动中,我们班的参与率最高,获奖最多。在全县的中华经典诵读中,我指导的《道德经》一举拿下最佳节目奖、集体表演奖和优秀指导奖;在全省少儿书信大赛中全班40名同学有16名获奖;在学校的评优树模活动中,全年级评出了10名学习标兵我们班就有6名;在全县环保、法制、卫生等部门举办的不同主题的演讲大赛中,我的学生刘子昂、李想、马泽祥等屡次夺冠;在全县各类文化演出活动中,我的学生还经常同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一起担纲主持。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逐渐得到了提升。

(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骨干教师、咸阳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咸阳市最美青工、咸阳市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马琳同学学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马琳
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学校推介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