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翅绢野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2016-12-06张玉静王艳璐董子舒顾燕萍许小娟郑霞林

植物保护 2016年6期
关键词:有效积温历期起点

张玉静, 王艳璐, 董子舒, 顾燕萍, 许小娟, 郑霞林, 陆 温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4)



绿翅绢野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张玉静, 王艳璐, 董子舒, 顾燕萍, 许小娟, 郑霞林, 陆 温*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4)

本文采用18、21、25、29和32℃ 5个温度对绿翅绢野螟[Diaphaniaangustalis(Snellen)]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在18~3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7、13.07、12.46、7.60℃和10.98℃,有效积温分别为76.45、280.57、158.32、105.62和666.58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6.25代,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可在其预测预报中应用。

绿翅绢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L.)]属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Alstonia),又名灯台树、大枯树、面条树等,为常绿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及澳大利亚[1]。该树常作为绿化和南药资源树种,在中国南部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及澳大利亚等地广泛种植[2]。绿翅绢野螟(DiaphaniaangustalisSnellen)是该树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等地均有其为害的报道。该虫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或吐丝缀合叶片形成虫苞,在虫苞内取食为害,嫩叶受害率可达80%,重者植株受害率达90%~95%[3],导致枯叶、落叶、外观缺失、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绿翅绢野螟的为害已严重影响了糖胶树的观赏、经济和药用价值。

目前,对绿翅绢野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面[3-9],还未见有关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文研究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期为该虫的准确预测预报和及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2013年8-9月从南宁市市区行道树中受害糖胶树上采集新鲜虫苞带回实验室。剥开虫苞,挑出幼虫置于直径150 mm培养皿中,每皿放10头幼虫,用新鲜叶片饲养至化蛹。将蛹置于直径90 mm培养皿内,每皿1头,内置湿润滤纸保湿,每天补充1次水分,待其羽化后将雌雄成虫配对放入透明塑料杯(直径100 mm,容量1 L)中,杯壁上扎孔透气,杯内放置浸有10%蜂蜜水的棉团和新鲜幼嫩叶片,以供成虫补充营养和产卵,取同日龄卵作为供试虫源。

1.1.2 供试设备

人工气候箱型号为MGC-450HP-2,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将人工气候箱设置成18、21、25、29和32℃5个温度梯度,温度波动范围为±1℃,相对湿度80%±5%,光周期L∥D=14 h∥10 h,光照强度1 000 lx。将叶片上的卵块连叶剪下放至铺有湿润滤纸的直径90 mm培养皿内,分别放置在各温度处理下,每处理40粒卵,观察并记录卵的孵化情况。幼虫孵化后用毛笔将其挑入直径90 mm培养皿内单头饲养,喂以糖胶树新鲜幼嫩叶片,每天更换1次饲料并清理虫粪,直至化蛹和羽化。蛹和成虫的饲养方法同1.1.1。试验期间每天9:00、15:00和21:00观察绿翅绢野螟的发育进度,记录各虫态出现时间,统计各虫态发育历期。每处理重复3次。

1.3 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记录的数据,计算不同温度(T)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D)和发育速率(V),根据公式:T=C+KV,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10]。

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ukey’s法比较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绿翅绢野螟的发育历期

不同温度条件下绿翅绢野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18~32℃范围内,绿翅绢野螟均能完成1个世代,各虫态和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温度升高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在18℃下完成1个世代最长平均需要88.1 d,32℃时最短,仅为33.2 d。在相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卵期。

2.2 绿翅绢野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绿翅绢野螟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表2。绿翅绢野螟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该虫发育起点温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卵(7.47±0.93)℃、产卵前期(7.6±0.79)℃、全世代(10.98±0.65)℃、蛹(12.46±0.87)℃、幼虫(13.07±1.03)℃。幼虫的有效积温最高,为(280.57±22.44)日·度,蛹次之,为(158.32±10.19)日·度,而卵最短,为(76.45±3.92)日·度。绿翅绢野螟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积温为(666.58±28.99)日·度。

表1 不同温度下绿翅绢野螟的发育历期1)

1) 表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下同。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Tukey’s法)。

Data in the table are mean±SE; the same below.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Tukey’s method).

表2 绿翅绢野螟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回归方程1)

1)**表示T和V极显著正相关(P=0.01)。

**indicates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TandV(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8~32℃的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2℃下各虫态历期均为最短,证明该虫耐高温,与该虫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规律是一致的[9]。绿翅绢野螟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98℃,有效积温为666.58日·度,结合南宁市的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为23℃),计全年有效积温为4 168.3日·度,根据推算公式:M=K1/K(M代表年发生世代数,K1代表某地全年有效总积温,K代表某虫种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可推算出南宁地区绿翅绢野螟理论年发生代数为6.25代,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实验室内饲养结果为7代,野外调查结果为6~7代,待发表)。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当地绿翅绢野螟的测报预警。

有研究认为在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的昆虫发育历期与野外实际情况最为符合,所测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准确性高[11]。例如,朱红毛斑蛾[12]、蔗扁蛾[15]等均是采用这种方法。但也有研究发现,室内恒温与自然变温条件两种方法测得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差异不大,如双带夜蛾[17]。本研究结果是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而实验室种群具有食料充足,温湿适宜等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这些结果与野外条件下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害虫发生期预测时应适当考虑。

[1] 刘贵周,蔡传涛,罗媛,等.不同混农林种植模式下糖胶树生物量与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1):150-154.

[2] 舒梅,李忠恒. 灯台树主要害虫绿翅绢野螟的发生及防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3): 132-133.

[3] 雷艳梅,谢荔元. 绿翅绢野螟在盆架树上的发生及其防治[J]. 广西热带农业,2009(1): 46-47.

[4] 李忠恒,王志斌,罗承燕,等. 绿翅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6, 26(1): 29-30.

[5] 李忠恒,黄文杰,王志斌. 绿翅绢野螟药剂防治试验[J]. 云南农业科技,2006(1): 47-48.

[6] 柴正群,朱建青,杨发军. 云南普洱糖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3): 57-60.

[7] 廖明标. 盆架树二种常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J]. 现代园艺,2013(11): 107-108.

[8] 陶卉. 厦门市绿化树害虫发生情况与生物防治[J]. 福建农业科技,2007(4): 58-59.

[9] 陈海妹.绿翅绢野螟的为害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11-112.

[10]文礼章. 昆虫学研究方法及技术导论[M]. 第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1]张孝羲.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12]刘俊延,何秋隆,魏航,等. 室内自然变温下朱红毛斑蛾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 植物保护,2015, 41(1): 137-140.

[13]甘炳春,林一鸣,陈葵,等. 红脉穗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 21(2): 52-54.

[14]唐旻昱.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测定及在防治上应用[J]. 昆虫知识, 1993, 30(6): 350-353.

[15]魏靖,左秀峰,惠祥海,等. 蔗扁蛾在自然变温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2):201-203.

[16]向玉勇,殷培峰,汪美英,等. 金银花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 48(1): 152-155.

[17]吕环照,陈金安,徐运清,等. 双带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 21(1):19-21.

(责任编辑:杨明丽)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and 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s ofDiaphaniaangustalis

Zhang Yujing, Wang Yanlu, Dong Zishu, Gu Yanping, Xu Xiaojuan, Zheng Xialin, Lu Wen

(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The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DTT) and 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EAT) ofDiaphaniaangustalisSnellen were determined under five constant temperatures (18, 21, 25, 29 and 3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D.angustaliscould complete a generation from 18℃ to 32℃. The DDT and EAT of egg, larva, pupa, preoviposition of adult and generation duration were 7.47, 13.07, 12.46, 7.60, 10.98℃, and 76.45, 280.57, 158.32, 105.62 and 666.58 degree-days, respectively. We predicted that this pest had 6.25 generations annually in Nann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in this study,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forecasting and planning an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is species.

Diaphaniaangustalis; developmental duration;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2015-12-24

2016-02-1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计字(2016)380号]

S 433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6.020

* 通信作者 E-mail:luwenlwen@163.com

猜你喜欢

有效积温历期起点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植株性状变化的相关性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观察与防治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疯狂迷宫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