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6-12-06邓莹莹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目标课程

邓莹莹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邓莹莹

人才培养是高校整体性的中心任务,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本文将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基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一、我国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虽然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理念不清、内容薄弱、师资不稳定、评价机制欠缺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未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构建,导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少正确的定向、调控和评价机制。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要着重以人才培养为定位来统领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里提出要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说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这三点为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分目标

具体落实到不同层次、类型、区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学生特点来细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本文从创新创业总目标这个角度进行纵向分层,分为三个目标:第一层是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第二层是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人才;第三层是培养创业实践的人才。

三、深化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一)开发具有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为零,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较为零碎。[1]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下,虽然很多大学生蠢蠢欲动,但根据2016年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仅为3.1%。这说明,真正最后落实到创业实践的学生并不多,而真正能成为企业家的更不多。显然,基于教育普遍性的特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CEO,而是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纳入大众教育,成为学生潜在的意识。只要条件许可,他们就会有自发的意识去创新创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有递进的层次性。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开发。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宜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因为大一新生对新生事物会更加好奇而且更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钻研。第二层次针对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大一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育,进入大二的学生能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可以选修专业教育中欠缺的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同时可以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如到企业见习、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或开发创新创业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可以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增加实操的体验。对于高校,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已经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第三层次的培养,综合评估他们的团队和项目,安排企业导师跟踪指导,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二)拓展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内容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内容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最重要的支撑。课程内容开设上,第一层次主要是创新创业必修的基础知识类课程,包括行业前沿、外语、法律、经济管理等公共基础课;[2]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类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如财务、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社交礼仪等与商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知识类课程以及模拟创业、项目比赛等形式的着重解决创新创业实际问题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可以学到创业理论,也能学习到具体的创业技能技巧。第三层次更加偏重于实用的创业实践类的课程。在这个阶段,项目已经落地,学生迫切需要融资、企业管理与运作、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知识。考虑到创业学生的时间安排,高校应从学生需求出发,为创业的学生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或在线创业实践课程,并且安排对应的导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教育的推进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并不缺少与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相关的专业课老师,但缺少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老师。缺少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犹如纸上谈兵,效果甚微。高校应当注重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为教师提供企业资源,鼓励教师以个人形式或团队形式从事创业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水平。另外,有着丰富企业运作经验的企业家能起着更好的示范作用。高校应创造机会与企业合作并建立固定的校外企业导师信息库,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导师以授课或项目顾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的产业结合,成立学生团队为企业开展项目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

[1]吴广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9):119.

[2]赵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4(25).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本文系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XG12。

邓莹莹(1987-),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法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目标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