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及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思考

2016-12-06郑红红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普查藏品文物

郑红红

关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及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思考

郑红红

博物馆工作开展的目标是对藏品实施良好的收藏、保护及管理。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发展,博物馆对于藏品的管理也开始向着数字化管理的方向转变,这也是现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需求。本文针对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任务及内容进行分析,推出普查工作当中的文物统一标准及规范化形成的数字资源、文物保管流、藏品附属信息、藏品管理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明确此类工作对于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博物馆 藏品 数字化管理 可移动文物普查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与博物馆业务发展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国内外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发展,最早起始于1988年,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发展,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均实现了藏品数字化建设。这些博物馆中,有的结合国家文物局所开展的文物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所提供的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而有的则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发了相应的管理软件,由此成立了自身的藏品数据库。尽管当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发展势头很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一、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数字化发展不理想

我国国有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文化教育机构,也是事业单位一种,因此其发展过程中,对其资金的投入以及人才方面的建设明显不足。因此,各个博物馆现有的藏品数据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所进行的数字化建设也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保管部门当中的主要业务职责,整体建设速度相对缓慢。并且我国多数博物馆内,缺乏大量的专业化计算机人才,导致博物馆数字化转化效率偏低,难以有效的发挥藏品数字化的作用[1]。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之间内部信息交换逐渐频繁,因此需要加快博物馆臧品数字化工作的步伐。

(二)数字化标准混乱

我国对于藏品的定级、信息指标体系以及二维影像采集等多方面的标准,在2001-2003年就已相继制定完成。但是此类标准在各个博物馆中的具体执行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藏品信息的认定标准,该标准出台时间相对较长,执行起来具有明显的跨度,其中一些标准相对滞后,很难真正有效地适应当代藏品管理信息的需求,因为这些藏品标准间的横向关系并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标准体系。(2)藏品信息数字化方面,各个博物馆在对相应标准加以执行的过程中,通常由于馆内人员业务水平、管理藏品经验以及具体的培训经历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其在藏品的定级、信息指标的认定、采集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情况分析

(一)构建可移动信息平台,形成藏品信息资源总库

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将全国文物信息登录至管理平台,形成国家文物信息资源发展总库,从而为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藏品管理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需要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登记审核藏品信息,首要工作内容就是基础信息的录入,要求各单位都应将其文物信息录入到全国文物普查登陆平台当中,属于文物信息采集的工作类型。而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包含国有可移动文物的规模、数量及保存的状态等,同时还包括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年代、类别、级别、规格以及质地等基础类信息。为了切实保障普查工作的真实、完整及科学性,经过登录后的数字均需经文物办公室进行专业初审,再由地级市级普查办公室进行专业复查,最终由省级组织实施终审,在确定信息无误之后,才可将其上报至普查小组领导办公室当中[2]。(2)藏品信息统计分析,主要是藏品信息录入至文物普查登陆平台后,可以借助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帮助国家全面深入了解可移动文物整体数量、规模及保存的状态等,由此实现对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及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的掌握。

(二)归纳总结普查成果,为文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将形成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目录、可移动文物名录、国有可移动文物编码、文物收藏单位编码系统、全国各省市可移动文物登录系统、全国可移动文物中心数据库、国有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估报告、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及报告概览以及政府网站可移动文物普查项及组织出版的各类文献等等,为制定国家文物工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强化了对文物的保护及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服务工作。

三、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规范博物馆文物保管业务流程

囊括全国范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的部门、人员以及参与其中的普查单位、所需普查的文物数量等都非常多,因此需要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流程来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对普查工作流程、文物信息登录业务流程、文物登陆流程和文物信息填报审核流程以及收藏单位直报业务流程等进行了规范,促使各区市级普查办审核业务流程和国家文物普查办审核业务流程向着科学化转变。所制定的此类流程,对各个博物馆藏品保管业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博物馆必须充分结合国家所制定的标准程序、藏品保管业务流程制度来实施有效管理,促使保管工作业务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行。

(二)完善博物馆藏品附属信息

可移动文物普查除了针对文物基本信息进行普查外,同时还针对藏品的来源、考古、著录、鉴定、保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普查记录,同时还需对其损坏、修复、移动、展出等相应附属信息进行录入,这些信息的存在将极大地扩大博物馆藏品登录人的工作量,将促使博物馆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整理大量的藏品信息[3]。但是从博物馆信息方面来分析,这项工作本身也是对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梳理、整理、调查及研究的重大机会。所以博物馆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藏品管理并不仅仅是针对藏品的基础类信息实施揭示和认定的过程,这其中还包含了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展示及研究工作。博物馆通过此次普查工,耗费巨大的人力将所需保管的藏品信息进行整理,最终此类信息都将成为博物馆当中极为重要的数字类资源,这对往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而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统一检索

以往博物馆对于藏品的管理都是采用书面记录的形式来进行,其中博物馆业务不论是进行教育宣传还是藏品研究,或者编写陈展大纲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进行藏品信息的查阅,极大的耗费人力和物力,即使这样,却也难以保证所查阅的信息是否全面。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由此开发建设出了全国可移动文物登陆平台,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可移动文物信息均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数据库。可直接通过全国可移动文物登陆平台来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统计和查询。博物馆方面在采用此信息平台时,可结合所需研究的内容及业务需求,来实施多条件和自定义形式的检索,由此筛选出相关的有用信息。此外,此平台还可生成多种藏品分析报表,在日常工作中,只需做好相应的维护工作即可,馆内藏品管理统计工作随时可以完成,真正将藏品价值转换为社会发展价值。

四、结语

藏品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及文化艺术价值而成为国家珍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博物馆只有在保证臧品得以安全保管的前提下才能最大化的实现自身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藏品也开始向着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数字化标准混乱、数字化发展不理想的等一些问题,而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并开发并建设出可移动信息平台,形成藏品信息资源总库,通过可移动信息平台归纳总结普查成果,为文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可移动信息平台也对规范博物馆文物保管业务流程、完善博物馆藏品附属信息、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统一检索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1]冯甲策.谈国家博物馆新藏品管理系统建设与文物普查工作的衔接[J].博物馆研究,2015(01):29~34.

[2]程晓君,董清丽.对县市级博物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2):46~47.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十笏园博物馆)

郑红红(1972-),女,山东潍坊人,大专学历,山东潍坊十笏园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库房管理。

猜你喜欢

普查藏品文物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