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教学中体悟的创造方法

2016-12-06蒋秀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417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体悟逆向中国画

蒋秀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417000)

论中国画教学中体悟的创造方法

蒋秀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417000)

创造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品格,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重要品质。在中国画教学中体悟的创造方法,主要有运用“非常”的观察方法,点燃创新意识。巧用逆向思维,迸发创造的火花。杂糅多样学养,结出优异果实。

中国画教学;获取;创造方法

中国画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其中中国画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传统,历史上评价某个画家时,往往是“直追宋元”“师法倪、黄”等。然而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画也讲创造。明朝王世贞总结山水画之变曰:“山水则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是最为讲究创造的时代。在中国画的教学中琢磨与探究、体悟出一些艺术创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可助其成长一步之基。

一、运用“非常”的观察方法,点燃创新意识

人都只有两只眼睛,而富创造力的艺术家可能有“第三只眼”,多出来的这“第三只眼”不同于常人,这“第三只眼”可以提供一种“非常”的观察方法。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人们面前有一个杯子,然后可能会拿在手上,再慢慢旋转起来,把整个杯子看过一遍之后,再看看杯子里面。那还有没有一种“非常”的观察方法呢?如果有的话,就是从玻璃杯的底部往上看,那将是一个平常不曾注意的景象。当有人直接将杯子的底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大多就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如此的创造更能使人印象深刻。而要想获得类似、甚至更加美妙的创造运用好“非常”观察方法,就可以在意识中增加了创造的因子,带给人们更多的创造机会。

在重视改变通常的观察方法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观察感知受的积累。艺术家的“第三只眼”也不是天生而来的,是在长期的观察中练出来的。只有在平常生活观察的积累中,当视觉记忆逐渐丰富起来,观察的经验丰富起来,好的观察角度就容易被找到,“第三只眼”就长出来了。肖舜之老师引用过一个很好的例子。说的是艺术创作中好的点子,也可以叫做艺术灵感,都是要经常观察加思考的。好比是在池塘里养鱼,鱼儿一天天、一年年增加,同时也一天天、一年年地长大。终于有一天,一条大鱼蹦了出来,跳出了池塘”。这个比方说明了“第三只眼”神奇之处,获得它赋予的“非常”观察方法也是需要创造意识的长期积累,终将体悟的。“艺术家是带着自己丰富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经验,特别是带着自己深挚的艺术思想、情感、不同的心境去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的,因此,被观察的客观事物必然受到作者主观审美目的、态度、心境和情绪等的紧密牵连的影响的。同是观山咏水,却会产生‘山欢水也笑’和‘山泣水也悲’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1

二、巧用逆向思维,迸发创造的火花

独特的观察方法是外在的,思维是内在的,二者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艺术家在创造思考中,会养成自己的思考习惯,造成面对事物的无意识状态,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艺术创作中对产生好的想法有阻碍的作用。要克服思维定势对艺术创作的阻碍,就要利用方向思维。以中国画构成而言,取得独一无二的画面组合,才可能获得独到的形式美感。要做到这点是相当不容易的,除了观察方法的灵活独特,还需要运用逆向思维。比如中国画有比较固定的结构方式,象三段式等。这种构图的方式从宋代的山水画起,到近代的还是山水画的重要形式。近代来自西方风景画构图形式出现后,激发了很多人的逆向思维,发现透视的观察方法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构图。

创新的思维,指挥思考者用独特的观察方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中国画有强大的传统力量,保留了特有的东方艺术之美,同时了保持了一种顽强的创力。类似音乐的旋律,总共只有八个音符而创造出无穷优美的旋律。这个无穷是真的无穷,给了每一个艺术家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样,世界上应该没有两幅绘画作品是完全相同的,如此也可以说艺术创造的空间是无限的。那种开创性的创造固然重要,但一部分大画家就是成功在某个方面取得自己的创造,而在美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比如五代董源开创的披麻皴是表现南方山水的基本范式,到后来的很多画家就在其基础上稍加创造,创造出荷叶皴、短披麻皴、甚至牛毛皴等,也便成就一家面貌。也只有善于思考,多运用逆向思维的画家,容易在艺术创新中得到回报,用一种自己独特的创造来回报自己艰辛的艺术探索。

三、杂糅多样学养,结出优异果实

创造的方法还要向外界吸收营养,很多成功的艺术家往往是诸多领域的专家,这样可以在不同学科知识里相互借鉴,类似生物学里的优势杂交,结出品质优、样子独特的新品种。比如中国画的经营位置由南齐谢赫提出已经1500多年了,到后来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中国画传统结图方式的完善。之后元明清时代的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主要力量,造就了中国画笔墨的繁荣,而对画面的组织方式的探讨相对比较薄弱。清代,在石涛的《苦瓜和尚话语录》中的《蹊径章》就提出了取得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的看法,对“蹊径”一词的理解有人就认为是窍门的意思,足见好的画面图式取得与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到了现代,画家发现平面构成的理念与方法可以运用到中国画的构图之中,于是为中国画图式的创新多了一种可能。当下,构成的观念更是对包括中国画的图式创新增加了养料。吴冠中的作品中就有一种强烈的现代气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构图中成功使用平面构成的理念与方法。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重视传统的研习是根本,可以对古代经典的作品进行认真的临摹,深谙其中的奥妙之后,感受生活,表现时代是目标。创造是给艺术生命力增加的养分,输入新的基因。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将中国画这颗繁茂艺术之树长久的枝繁叶茂。在教学中体悟而来的创造方法是从思维上、观察方法上“非常”而为,或者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使得面貌焕然一新。

注释:

1.王宏建等.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286.

蒋秀召(1976-),男,湖南怀化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美术教育、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体悟逆向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逆向而行
中国画
懂,才能得
逆向思维天地宽
《远方》中国画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解题中的数学史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