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校园

许 龙

(武警警官学院战术基础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谈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许 龙

(武警警官学院战术基础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思想观念剧烈波动的特殊背景下,我国也不时有校园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的恶劣。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对于身心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校园暴力不仅给他们带来直接的身体伤害,也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本文主要就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校园暴力;成因;预防对策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事件性质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国内校园报道的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到国外校园频发的枪杀案中,暴力行为与学生这个群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该是一方净土的校园也被笼罩了一层阴影。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也因为参与者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随着网络和各种媒体将一幕幕“校园暴力”展现在人们眼前时,我们不禁要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滋生了校园暴力,如何才能有效的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保护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论和评价标准,但笔者认为校园暴力通常是指发生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 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针对教师、学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其人身、财产及心理伤害的暴力行为。其主要手段包括谩骂、打斗、抢夺、威逼、恶意攻击、杀害等。

结合近几年在国内校园发生的各类暴力事件来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及教育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状况。在应试教育的现实环境中,学校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对学生之间的矛盾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尤其在一些非重点学校或职业院校中,校园里的学习氛围不浓厚,早恋现象严重,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发展也不好,而学校在管理中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只是简单的禁止和强行要求,缺乏民主与必要的沟通,再加上部分老师习惯性的用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等级,语言和态度上也区别对待,导致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受到老师的歧视而产生愤恨,这些都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少家长忽略了对子女的全面教育,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就算尽到责任,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更少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过分宠溺、骄纵,或者过于严厉、动辄打骂。这两种环境中,都容易使子女产生叛逆和逃避的心理,当外界压力过大时,就可能受偏激心理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特别是在家庭结构存在缺陷的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的破裂,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时,子女往往选择放任自流,同时产生自卑、怨恨、孤僻等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潜在的性格特点容易使孩子在刺激下发怒,冲动,甚至使其行为走向极端。

1.3 社会风气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带来的贫富差距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使他们受到很多不良影响,攀比、拜金、仇富等现象日益严重,加上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通过资讯平台、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各种论坛和社交网站等渠道,学生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和广度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对很多现象的理解和判断比较模糊,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别有用心人士的恶意煽动。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从思想上到行为上均产生变质。

1.4 自身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过,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在众多校园暴力事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往往是肇事者自身。首先,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处于成长阶段,理性分析、判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其次,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受到刺激容易冲动,往往用极端的手段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第三,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当压力超出他们承受能力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形成颓废、腐败的思想观念;第四,人际交往混乱,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和不良交往有密切关联,他们同那些被家庭、学校排斥的“不良少年”交往密切,受其影响形成错误的社会认知、不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甚至加入地域性的非法组织或犯罪团伙。

2 校园暴力的特点

2.1 校园暴力主体多元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作案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单个人员,也有团体组织,甚至还有校外人员参与其中,其中主要以男性学生为主,但近几年的数据表明,女性学生参与的校园暴力数量在逐渐增加。除此之外,校园暴力牵涉的人员也由学生之间,发展成为师生之间,或校外人员与校内师生之间等。其中,团伙化是校园暴力的显著特征,由于青少年年龄结构偏低,认知程度不高,往往因为兴趣爱好相同,脾气性格接近而随机结合,通常暴力手段及形式相对单一,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不强。

2.2 校园暴力形势多样

校园暴力的诱因通常以尊严受损、感情受挫、发泄不满和满足物质利益需求为主要代表,但其表现形式却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前我们普遍认为体罚、变相体罚、言语侮辱等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就已经属于校园暴力,但在这几年的案例中,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暴力行为随处可见,为了满足施暴主体的欲望需要,他们甚至会伙同一些不法分子窜入学校或在学校附近、学生上学的路上抢劫学生财物,对学生进行人身侵害、人格侮辱等。

3 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

3.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除在课堂上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外,还应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可以聘请法院专职人员到学习进行案例剖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启发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1 加强校园体系建设,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学校在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成立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应急小分队,全方位对校园内存在的隐患进行监控,派出专人对校内的死角、地形复杂地段实施巡逻和监测,定期对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对矛盾的分析、研判。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确保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尽可能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G718.3

A

1672-5832(2016)04-0237-01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