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情境让学生“卷入”数学学习

2016-12-06周运凯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周运凯

(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0)

好情境让学生“卷入”数学学习

周运凯

(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目前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细细品味有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

1 主要表现

1.1 片面理解情境创设。有的教师只注重导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可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1.2 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地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1.3 “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在数学课堂上,有的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给人的感觉是仅仅停留在生活的层面,教师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实质。这样的情境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关注了生活化,而失去了数学味。

1.4 设计的情境过于虚假,内容脱离现实。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情境创设中凭空想象,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所必然存在的,导致内容与生活难以挂钩,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理解。

1.5 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作用。

2 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着眼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2.1 什么是“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将数学问题或融合或镶嵌或隐藏在学生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的背景材料之中,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交给学生如何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问题情境的组成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前提,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情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数学问题,这是内核,反映的是思维对象的内容;二是背景材料,这是外壳,是生成数学问题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思考的脚手架;三是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这是思维的动机,反映的是背景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方式。

3 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师必须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营造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情境。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策略。

3.1 问题情境创设要有一定新颖性。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在几所学校数学教学交流活动中,一个老师上五年级《确定位置(一)》,老师先用一个小视频介绍她们的学校,学生不时发出:“好美啊!”视频中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了学生,老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想去参观我们学校吗?”生:“想!”师:“那我们要先确定学校的位置。”整节课围绕她所在学校的大情境展开,新颖问的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

3.2 符合认知规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不同的学段应创设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生活阅历协调一致的情境。有位老师在上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创设“让学生猜颜色的情境,先出示一组有涂色规律的圆形,学生都能猜对下一个圆形的颜色,再出一组涂色没有规律的圆形,学生就猜不对下一个圆形的颜色了。”启发学生思考:前一组圆形涂色有规律,第二组圆形没有规律。一个真实的、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破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让学生较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的人,都应该依赖于兴趣。”有位老师在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刚一上课,老师满怀激情地说:“踢球的11个,赢球的13亿。”这是一句电视广告上常见的用语,老师用这样一句话,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4 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少年学生与生俱来具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现实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位在教学《公倍数》一课时,创设“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的主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地去挑战、探索。

3.5 可行性原则

情境创设时“原始的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课堂所无法容纳的,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原始的真实”直接搬到课堂中,有时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从教与学的角度对原始的真实进行提取、重组、加工、构建“人工的真实”。同时情境的创设要便于操作,如虽然用精美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平时的课中不可能经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课件。因而大多数情境的创设的素材最好是就地取材,随手拈来,既贴近学生,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有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相遇问题》时,老师先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师:“这位同学这么一走,你能提出少什么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回顾速读、时间、路程等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表演“同时、相对、相遇”。简单地把“原始的真实”直接搬到课堂中,逐步展开相遇问题的教学,整个课堂充满情趣与智慧。

4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

首先,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实质。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言:“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满足一个基本要求: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其次,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情境并不一定联系生活现实,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哪怕是由数学到数学,抑或是从其他学科到数学,同样是好的情境。

第三,注意问题情境的选材与呈现方式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心理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这样可减少课外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探索心理。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问题情境的创设最关键一点是,情境要为数学学习服务,把其中的数学凸显出来,真正符合学生特点,立足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G63

A

1672-5832(2016)04-0150-02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