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钢的琴》及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桂林钢琴音乐

孟 旭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析电影《钢的琴》及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孟 旭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通过对影视作品《钢的琴》剧情、社会背景、片中音乐的浅析,论述影视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电影;音乐;《钢的琴》

引文

《钢的琴》是一部用画面和音乐结合起来的经典之作,随着剧情的发展,其中背景音乐配合的恰如其分,不仅很好的烘托出了影片的氛围,而且带给观赏者更多听觉上的享受。影片中只能听到多首背景音乐的片段,若将这些音乐单独来欣赏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本文将在对《钢的琴》这部影视作品作出简要分析的同时,解析影视音乐的选择、特色及创作风格,和这些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1 《钢的琴》剧情简介

《钢的琴》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北某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在下岗后独自组建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因无法忍受日渐窘迫的家庭生活而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的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和陈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命运的失败,于是一心想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两人决定,谁能为女儿买钢琴,女儿就跟谁过。为了得到女儿,陈桂林开始四处筹措买钢琴,甚至和女友淑娴以及当年钢厂夜入学校偷钢琴。当所有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制造钢的琴的征途……

最终钢琴造成了,可丈夫还是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因为他看不到自己除了钢琴,还能带给孩子什么美好的未来。因为残酷现实压得他不得不放弃亲情。

2 《钢的琴》是怎样“炼成”的

2.1 主题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来本影片的主题即为歌颂父爱。在上世纪90年代,虽然家中不富裕,但是为了女儿的抚养权,借钱买琴,和大伙偷琴后被抓,后来又看许多关于制造钢琴的书来想着造一架钢铁制造的钢琴,虽然小园被妈妈小菊接走了,但是他仍然将钢琴造好。影片还有另一个胖头,在他发现女儿被欺负后,提着铁棍,不顾一只胳膊已经骨折,去找小混混,当大伙找到小混混安昌业时,胖头叹气了一声放了他,摇头转身而去,亦是父亲对女儿的爱,不想再伤害毕竟也还是个孩子的安昌业。

2.2 镜头

本影片运用了推、拉、摇、移四种镜头运动拍摄,运用最多的是移镜头。影片开始时,丧葬礼上六人乐队,移镜头,从六人乐队移动到了淑娴,之后,又从七人移动到了葬礼的花圈上;下一个是在老师家中对女儿的拍摄,从小元的左后方移动到了她的右后方,平移拍摄,为我们展现出小元在弹钢琴的画面;第二次同样运用移镜头拍摄在夜晚学校里在点着蜡烛弹钢琴的小园,介绍了背景环境;在地摊儿上桂林和淑娴吃饭聊天,运用移镜头拍摄下来,走在道路上,下一个镜头也是移镜头,拍摄两人在路上走;还有打麻将的场面,运用移镜头为观众展现出事情发生的地点,以及其将发生的事:偷琴前小聚餐。本影片主要用的就是移镜头来拍摄,用镜头语来叙述故事发生的过程。摇镜头是在桂林后想象着,弹钢琴,仅仅一个人雪花飘落,镜头摇上去,后又摇下去。拉镜头是在下一个镜头出现时运用,在工厂里商量如何造钢琴时,将钢琴的钢铁构架推入箱时,还有影片结尾时将造好的钢琴用机器的过程中,都用的是拉镜头。

2.3 构图

首先是画面安排,前景元素在桂林和淑娴聊天时运用,在淑娴屋里,有别致的鱼缸,就是只有一条鱼在竖立的玻璃管里游动,竖着七八根养着鱼的玻璃管,由于透视关系,前景的景物一般比较大,较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当时是淑娴在前景后方用俄语唱歌;其次是珠帘,镜头拍摄桂林说话时用了前景的拍摄。影片中的画面构图的边缘位置拍摄。一开始乐队演奏时喊停后,桂林靠近左边边缘线说话,但没有出现喊停的那个人;桂林去找朋友造琴时,同样也是靠近边缘线,朋友未出现在镜头中。表现出了一种郁闷压抑的情绪。片中多次运用了镜头的分界线,在王抗美和桂林的对话时,左边是王抗美,右边是桂林,偏右点是一个炉灶烟筒车位一条较为偏斜的自然分界线,两人是不同的,对话中我们也可发现王抗美是丧偶,桂林是离异。在桂林去接小元时,由帘子的檐也成为一种构图画面,半开到一半的两扇帘子构成了三角构图,三角中是小元弹钢琴,是从桂林的视点拍摄的,透过三角又对桂林坐在椅子上进行了正面拍摄。

2.4 景别

影片中人物对话多运用的中景、近景拍摄。而在影片开头两人讨论离婚实时是全景拍摄,背景是工厂;同样是在同一地点,运用的景别是俯拍近景,内容是桂林让小菊抚养小元,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对在做“钢琴”时,在纸板上画键盘,在桌子上钉钉子,以及制作工具的特写,桂林动作的大特写,展现出他对女儿的爱。虽然不让在教室里练,但希望女儿坚持下去,用木板上画的键盘代替钢琴的黑白键进行训练,并且用心去练。在制造钢琴时,每个人的分工详细,都进行了近景拍摄,展现出了友情,朋友间的互帮互助。钢琴造好后庆祝,镜头有对一个倒下的电动车进行了大特写,桂林的爸爸去世了。

2.5 光线与色彩

本影片的基础色调是较为灰暗的,对人物的光线上的处理是自然光,片中出现过三次的工厂里由上到下射来的阳光,斜射的直射的,以及在淑娴以风衣短裤的形象出现在工厂里时,背景即为射下来的光线。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与用人工光源,出现的舞台效果。第一次是在偷琴后,幻想着他在弹钢琴,飘着雪花,一束光投到他与钢琴上,周围是黑暗的;第二次是在秋叶满地桂林和淑娴在会场听讲《烟囱的改变构想图》,大家鼓掌后出现了两束光打在淑娴和桂林所在的位置上,由上到下呈锥形。

2.6 拍摄方面

首先是拍摄高度方面。运用到移镜头,两人对话时几乎用的都是平角拍摄,镜头与人物处于同一水平面;对于造好的钢琴,桂林与淑娴作为主持人主持婚礼,对当时的乐队,还有片头片尾出现的两次小山坡上桂林与父亲的聊天画面,在进行拍摄时用的都是仰拍。

其次是拍摄方向方面。本部影片与其他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对某一特殊事物进行拍摄时都会进行正面拍摄、两个侧面拍摄以及背面拍摄,影片中多次出现桂林与小元弹琴时的侧面拍摄,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具有叙事的效果。对桂林骑着小摩托带着父亲时,进行了侧面拍摄,背景是动态背景,进行了正面拍摄、背面拍摄,还有改变视点,由他人转换成主人公桂林的视点,对前面的路进行拍摄,是换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动感。在造琴前一晚,他们的欢唱中运用了正面拍摄;在“服装促销”时,先是对淑娴以及乐队的正面拍摄,令观众会在潜意识下会认为台下肯定会有许多人在看演出,当镜头给他们以背面拍摄时,发现台下竟无一人观看。

3 片中音乐

说起电影中的音乐,自然要明白“电影音乐”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外影视大辞典》中被定义为“专门为特定影片二创作、编配的音乐”。按以上定义来看,《钢的琴》里原创音乐不多,大多是由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音乐编配而成。从内容上看,音乐涵盖了多个地区、多种风格,有苏联歌曲《三套车》 《芦苇沙沙响》等,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内地的港台歌曲《张三的歌》 《跟往事干杯》等。从形式上看,导演以手风琴为主演奏乐器,比如《玛奇朵漂浮》等。

4 《钢的琴》中的音乐作用

4.1 描摹功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特色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借鉴到电影中来它就不再只是单纯的一个个音符了,音乐可以起到交代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的作用。《钢的琴》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东北一个钢铁厂的故事,代言巧妙的运用了音乐这一元素相关中表明影片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了那个记忆中的年代和那段不回去的曾经。除了开头的《三套车》以外,片中也时常想起上个世纪在中国有着广泛听众的东欧歌曲尤其是苏联民谣,比如《山楂树之恋》 《芦苇沙沙响》等,这些音乐都为全片设定好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时代氛围。

4.2 结构功能:定下影片基调、完成场景过渡和时空转换

《钢的琴》可以说是一部带有喜剧风格的现实主义影片,片中除了幽默的台词,贯穿故事始末的音乐也奠定了影片黑色幽默的基调,这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比如电影一开始,陈桂林的小乐队从弹唱《三套车》到欢快的《步步高》,这一新颖的开头设计就为全片定下了轻松诙谐的基调,也夹杂着小人物内心淡淡的伤感。再如导演选择的游戏插曲《超级玛丽》

曾出现了两次,其中一次是桂林仔家门口做纸板钢琴时,这首带有游戏性质和滑稽味道的插曲想起,配合着桂林装灯泡、画琴键等颇有意思的动作画面。接着出现了小元在屋里打超级玛丽游戏的镜头,观众方才发现那首插曲其实是有声源音乐,导演用音乐起到连接场景。自然过渡的效果。再如导演运用《致爱丽丝》这首钢琴曲完成了桂林偷琴失败后在雪中弹琴的超现实时空到众人在派出所里的现实时空的转换,过渡流畅,一个美好的音乐梦瞬间就被现实击碎了,颇有几分苦涩的味道。

4.3 抒情功能:外化人物内心情感、凸现角色性格特点

在电影的众多表意符号中,音乐是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和独立的存在价值的一种符号。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世界通用语言,音乐代表了一种情绪力量,它可以超越民族、国家、性别、年龄感染所有人,这点在电影中有突出表现。导演张猛很好地利用了音乐在影片中的抒情功能,外化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剧中人物性格更丰满。例如影片中陈桂林完成招兵买马后和一群哥们到歌厅唱歌,他点唱的是《怀念战友》,此处音乐掀起了一个情绪上的小高潮,一声“亲爱的战友”,抒发出了兄弟们之间的真挚友谊,这些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工友因为钢铁厂的倒闭而各奔四方,然而在桂林的号召下,他们又重聚在一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造琴战斗中,他们就是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战友。这首歌也凸显出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配角胖头、王抗美等人的豪爽、正直,为朋友敢于两肋插刀,同时也赋予了人物以时代特色,使角色更立体丰满。

4.4 节奏功能:调节影片节奏、契合画面情绪

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极富节奏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当电影融入了音乐元素后,可以更好地实现其调节节奏的功能。音乐和画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管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做到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于导演的精心安排下。

例如被观众成为“造钢琴之曲”的《Skorodembel》在片中数次出现,可以说是《钢的琴》的主题曲,当陈桂林和他的兄弟们开始实施造琴大计时,伴随着他们一步步劳作的就是这首听着很有质感的曲子。它是由俄罗斯著名的摇滚乐队柳拜乐队所演唱的,略带沙哑的男声配上颇有味道的和声,虽然唱的是俄语,但却丝毫不影响观众对乐曲动感活力的感知。此处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画面,但却以独特的节奏契合了桂林等人造琴的画面节奏,将画面连贯起来,同事在内容和精神层面上也同样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和坚持的勇气。

结语

和“中国式大片”不同,《钢的琴》是一部接地气的“中国小片”,投资少、明星少,但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却不小。片中富有特色的音乐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手风琴在影片里多次出现。手风琴于陈桂林,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具,也不知是一件弹奏的乐器,他是桂林内心的一个发生器。导演关注的是哪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代里,一群底层百姓成了社会的失语者,被社会所遗忘。导演借用小人的视角描写了大时代的变迁,用音乐、语言和动作呈现出了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毋庸置疑,张猛是一个优秀的“音乐编辑”,用音乐开拓了电影的四维空间,表现了像陈桂林们这样的小人物在自己并不华丽的人生舞台上执着地奏响着属于他们的生命乐章,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正像淑娴在《张三的歌》中所唱:“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光明……”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注释:

① 汪流:《中外影视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

[1] 张洁敏:论电影《钢的琴》中的音乐叙事性,《电影文学》出版,2013年。

[2] 重庆评论《艺术冲击波》,重庆出版社,2013年。

孟旭(1989.1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国际标准舞方向。

J617.6

A

1672-5832(2016)04-0111-02

猜你喜欢

桂林钢琴音乐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