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6-12-06马成龙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学范式主义

马成龙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马成龙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当今全球化及现代化的条件下,各学科的比较研究都开始采用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以平等交流的心态开展异文化间的比较研究。本文将在理清多元文化主义范式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

1.1 范式的本质及含义

“范式”这一概念原始于科技哲学和科学学范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范式”一词的大量使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范式”讨论之风。不过,托马斯·库恩并未对范式精确的定义。他认为,范式是通过科学成就体现出来的,也是科学发展方向的指南,是某一特定时代的特定科学共同体所支持的信念,同时还意味着在科学研究中所运用的特定的符号概况、模型、范例等。

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中认为“范式本质上是反映和描述特定学科推进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它运用一定的概念和逻辑程式,概括把握科学研究之认识、实验和运用等活动的规律、规则及发展轨迹,是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逻辑观和科学信念。”[2]这一定义从方法论角度定义了范式的概念,指明了范式为学科研究提供的方法论意义。

1.2 多元文化主义观

多元文化主义的研究范式之核心即为“多元文化主义”,即在多元文化主义这一价值取向引导下的研究范式。“多元文化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观——它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的标准可以证明这样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它的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影响。”[3]此外,多元文化主义倡导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国际理解,其目的是要通过沟通和理解达到人类世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1.3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

比较研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范式,指在比较研究中,秉持世界多元、文化平等的理念,强调以跨文化理解为核心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某种现象的一种研究模式。

2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在多元主义文化观的影响下,新时期比较文学实现了“跨文化研究”的转向,以“通过文学促进文化沟通,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人类文化生态的人文环境,避免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4]为根本目的。1993年5月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表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方向报告根据近年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做出两个预测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因此比较文学应彻底反思并放弃其顽固的欧洲中心的倾向,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随着跨学科趋势的加强,比较文学关注的中心必然由文学转向文化。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新的地缘政治关系,文化的更加多样与丰富以及不断增强的社会流动性,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采用实现了比较教育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和视野的转向。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涉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研究碎片化的局面。石中英教授在自己的著作《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中指出:“教育活动的‘文化解释’就是要跳出以前种种的‘从教育学认识教育学’或‘从某一哲学派别认识教育学’,把教育学看成是一组孤立的,利用概念、实验技术等进行的认识过程的老路。”[5]另一方面,方法论的转向直接促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视野投向教育背后的文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顾明远教授在我国比较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各国教育状况,并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中华基金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他的名言是“只有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理解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6]。

3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特点

3.1 对作为“文本”的共同问题的开放的解释观

在认可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隐含不可回避的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可以将比较研究视为对作为“文本”的学科共同问题的解释与理解。在研究中,往往采取开放的解释观。即在研究者阐明自身立足点的前提下,可支持多种解释的存在。承认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价值观生成的合理性,并以此作为研究一个切入点,通过他者视角丰富以研究。

3.2 将解释视为有待不断改进的假说

在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中,所有对跨文化问题的解释都被视为对问题提出的试探性假说,需要在交流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不存在普遍主义所宣称的终极真理。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具有内在契合性。研究者所能做的不是去发现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而是通过反思推进对现实问题的认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

3.3 通过对话交流达成理解

单一的经验描述及过于功利的借鉴意识会导致研究结果碎片化的现象,只能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片面性认知,使得比较研究呈现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理论深度。而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异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描述事实、罗列不同的理论清单,而应具有更高阶的学术追求——达成对不同文化的互相理解及借鉴,为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之解决提供多元视角。

异文化之间的理解,需要对话来达成。对话不仅是比较研究的方法,更是异文化之间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对话不是单声道的,而越来越会形成一种多元、多声音的交流。今天我们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多是吸收借鉴外来经验,是否有一天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经验被他国所采纳。这种输入与输出并存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异文化之间的理解。

4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启示

4.1 建立本土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核心是承认文化平等和互相影响,充分尊重差异和特色,并认可研究者出于自身立场对不同问题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建立本土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是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因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较其他比较学科而言更应注意自身的研究立场。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的了解、唯物辩证的批判、超越的借鉴”这是我们研究的基本态度,同时也是建立本土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的基础。

4.2 跨文化对话基础上实现深层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乃是人类阶级社会中的一项普遍的实践活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虽然名称和形式各异,但本质及目的都是相同的。很多国家虽无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往往通过公民教育、法律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名目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实。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文化对话之目的是为了在研究中充分关照所研究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以此为背景探寻该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及诀窍,促进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制度与实践的发展。比较研究若不达到对研究对象文化背景的深层理解,就无法真正确认其经验,充其量仅能从他国的理论或做法中得到启示。对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解决并无助益。

4.3 拓展研究领域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长期以来盛行以发达国家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多元文化助益研究范式以承认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比较研究不应仅以发达国家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应该拓展研究视野。如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关注一国内不同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效果;关注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外的其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主体如家庭、社区、宗教团体等。

[1] J·D贝纳尔.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J],思想教育研究,2014(7).

[3] 姚琳.论比较教育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兼论霍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J],2006(6).

[4] 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6]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马成龙(1988-),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助教,法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40-059.3

A

1672-5832(2016)04-0107-02

猜你喜欢

教育学范式主义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新写意主义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近光灯主义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浅析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