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利·波特》小说中死亡隐喻的艺术表现研究

2016-12-06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布莱克罗琳

王 莉

《哈利·波特》小说中死亡隐喻的艺术表现研究

王 莉

20世纪90年代末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经过十多年来的学者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从小说中死亡事件描写的隐喻进行解读,探讨不同类型的死亡艺术表现,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哈利·波特》 死亡隐喻 艺术表现 二元对立

一、前言

《哈利·波特》自1997年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不同年龄阶层读者群的追捧,也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其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是作者对西方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的思考,在死亡叙事的艺术表现中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从而别出心裁地用死亡隐喻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二、献身性死亡隐喻的艺术表现

(一)女巫母亲的爱与亡

小说以主人公哈利的父母亲被伏地魔杀害开篇,莉莉作为哈利的女巫母亲的形象贯穿全书始终。这位勇敢优秀的年轻女巫,将“超越死亡,虽死犹生”作为对待死亡的态度,她为了“爱”投向了死亡的怀抱,由此产生了自我毁灭的勇气与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女巫母亲所代表的正义感和牺牲精神,化作爱永远地融进哈利的血液里,保护着哈利不向黑暗和邪恶屈服,是伟大母爱的化身。这种向死而生的崇高精神,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生命,隐喻着坚韧生命的诞生。

(二)英雄式人物的献身

小说中魔法界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巫师邓不利多,是罗琳塑造的理想英雄人物,保护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不受伏地魔的侵扰,也是哈利迅速成长的睿智导师。当邓不利多了解到伏地魔为自己制造了六个魂器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邓不利多的生命意义已然超越了死亡的限定,他的离去坚定了哈利及其伙伴们团结抗邪的决心。罗琳将英雄的死亡与人的生存态度、生存方式、生存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隐喻生命意义的延续和思想教育的传承。

三、恐惧性死亡隐喻的艺术表现

(一)伏地魔的死亡恐惧

伏地魔追求对死亡的征服,代表了人类的贪婪欲望,他通过制造魂器分裂灵魂,保护身体遭到损坏时灵魂的永生。为成功制作魂器,伏地魔不惜以谋杀他人为代价,掀起魔法界的血雨腥风。他之所以对死亡充满恐惧,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巫师母亲的去世使他无法直面死亡;杀害自己的亲人,切断了仅有的羁绊;贪恋自己在魔法界的的权力和名望;试图超越平凡、与众不同、造就辉煌的强烈渴望等。伏地魔在对物质世界形色声貌的追求中越陷越深,被官能欲望遮蔽了本性,束缚了心灵,从而堕入生死忧惧的无底深渊。

(二)隐喻对死亡的严肃思考

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无不以死亡的到来而归于寂灭。对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无处不在,是笼罩在生命之上的幽秘阴影。对于普生来说,死亡恐惧大致产生于死亡带来的巨大的苦痛、死去后万事皆空的虚无、被身边人忘却的遗憾等。因而,抗拒死亡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尊严、责任的永恒探索。与献身性死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伏地魔对死亡的抗拒,注定无法逃避在恐惧中死去的命运。

四、神秘性死亡隐喻的艺术表现

(一)布莱克的“反叛”

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出场,是以臭名昭著的罪犯身份,疑似伏地魔的助手和亲信。由于莫须有的罪名未被洗脱,小天狼星只能四处逃亡,后重新成为哈利的教父,执掌凤凰社的工作。布莱克的反叛始于少年时代对黑巫师家族的叛逃,由于在格兰芬学院与“非纯血统”巫师的交往,心怀对家族的强烈不满,布莱克16岁便离家出走,被从家谱中除名。长大后,小天狼星仍深深厌倦和反抗着布莱克家族,他骨子里的自由、反叛精神,使他走向反对黑巫术、抵制家长制的高贵家族的道路。小天狼星的死亡,意味着家族命运的彻底没落。

(二)隐喻人类命运背后的神秘死亡

罗琳在《哈利·波特》中对布莱克的人物塑造和死亡事件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预示死亡未来的存在,给死亡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罗琳为小天王星的死亡安排完全有迹可循,从头到尾不断出现预言和不祥之兆,最终导向神秘死去的结局。这种死亡以某种可能性的偶然方式出现,正是神秘性死亡的魅力所在,隐喻死亡的必然性隐藏在人的命运背后。死亡的神秘力量,将个体化死亡的影响渗透到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中。小天王星虽然神秘离去,但他的精神在哈利和他的朋友身上得到了继承。这种虚构的、神秘的命运结局,也给读者留下了开放式的想象空间,引导读者对人类命运和死亡关联的思考。

五、结语

在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死亡时,可以看出,“牺牲”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由此可以窥见作者罗琳的写作本意:成长必将伴随着牺牲自我和为我牺牲的苦痛,应严肃思考死亡和人生命运的关系,找寻生而为人的意义。

[1]王昀.<哈利·波特>中死亡的象征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2).

[2]王宁川.狂欢中的理智:奇幻文学诗美学解构——以《哈利波特》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9(01).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王莉(1976-),女,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在读,讲师,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及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布莱克罗琳
新生
一粒沙子
罗琳 从自杀阴影中走出的哈利·波特
救命钱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