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聂绀弩《北荒草》感言

2016-12-06宣奉华

心潮诗词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聂绀弩荒草北大荒

宣奉华

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聂绀弩《北荒草》感言

宣奉华

聂绀弩《北荒草》53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传统诗词修养和严谨的艺术追求。他的这些诗,是“反右”斗争之后接踵而至的大饥饿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诗所蕴含的人格的光辉,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启示是千古不磨的。它们是是生命的最强音,是诗的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聂绀弩诗是我国现、当代诗坛的精品。聂绀弩凭借他500多首真实地、艺术地反映时代生活的诗歌佳作,成为影响深远的大诗人。他的故乡——湖北省荆门市,为纪念聂绀弩,为继承、发扬这位大诗人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遗愿,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专门成立了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设立聂绀弩诗词奖,创办《心潮诗词评论》杂志,举办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这些举措将对我国当代诗词创作和理论探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笔者仅就聂绀弩诗《北荒草》发表一些感言,以求教于各位诗家学者。

《北荒草》是聂绀弩1959年至1962年因被错划“右派分子”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时所写的50多首诗。当时正是“反右”以后的三年饥荒时期,文艺界许多人都被打成“右派”。在政治重压、生活的极度困难和饥饿的折磨下,许多劳改中的“右派分子”、被关押人员非正常死亡。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诗坛最沉寂的时期。聂绀弩在北大荒劳动时所写下的《北荒草》可以说是在最困顿的处境中写下的充满深沉哲思、光彩照人的诗章,填补了这段寂寞诗坛的空白,成为当时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北荒草》几乎都是写诗人在北大荒的劳动生涯以及在劳动中的所思所感,体现特有的时代氛围和诗人乐观、旷达的诗意情怀。例如,在《搓草绳》这首七言律诗中,诗人把搓草绳这种简单、枯燥的体力劳动写得兴味盎然,妙语连珠,使人读来不禁会心一笑,拍案叫绝: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在那艰苦、高寒,饥肠辘辘的劳动中,诗人的心、诗人的眼睛也随时随地找到美、塑造美、发现美的所在。在《刨冻菜》这首律诗中,诗人把冻菜写成明珰、翠羽,碧绿的琉璃……何等美丽动人;刨碎的冰渣子如玉屑纷飞,手捧的冻菜竟那么晶莹剔透,真是太美了。恨不得去亲吻那绮貌冰姿。这颗诗心,这创造美的诗人的语言真能化腐朽为神奇:

白菜隆冬冻出奇,明珰翠羽碧琉璃。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

千朵锄刨飞玉屑,一兜手捧吻冰姿。

方思寄与旁人赏,堕地惊成破碗瓷。

尤其是《挑水》这首七律,当时诗人已年近六十岁,长期的艰苦劳动,饥饿和心情的压抑,使他身体病弱,挑水可是重体力劳动,但他不以为苦,反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写出劳动的自豪、挑水时的哲理沉思:

这头高便那头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

汲前古镜人留影,行后征鸿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鹧鸪偏向井边啼。

聂绀弩是一位有深邃哲理思维的天才诗人,他善于在逆境中自我解嘲,自我宽慰,把艰辛的劳作写成一首发人深思的哲理诗。例如《推磨》这首七律:

百事输人我老牛,惟余转磨稍风流。

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

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在《丁聪画老头上工图》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描绘了漫画家丁聪笔下的自己:驼背弓腰、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白发苍苍的传神写照。那时,诗人的形象虽然消瘦枯槁,但仍不乏豪情和幽默。其诗曰:

驼背猫腰短短衣,鬓边毛发雪争飞。

身长丈二吉诃德,骨瘦瘪三南郭綦。

小伙轩然齐跃进,老夫耄矣啥能为。

美其名曰上工去,恰被丁聪画眼窥。

在苦寒透骨的北大荒,诗人常借古人的遭遇来激励自己的坚韧、表达自己的大爱大节和旷达的意志、胸襟。在《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这首七律中,他写道:

神游忽到贝加湖,湖上轻呼汉使苏。

北海今朝飞雪矣,先生当日有裘乎?

一身胡汉资何力,万古人羊仅此图。

十九年长天下小,问谁曾写五单于。

在艰辛繁重的劳改生活中,诗人不但没有消减诗兴、隳颓自信,反而磨练了意志、增添了豪情,使他这个大写的诗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光彩四射。在《柬周婆》这首七言律诗中,诗人激情奔涌,诗兴大发。诸如担水、砍柴、背草、推车这些重体力劳作,对于一位几十年操笔杆的文人来说,确实够艰难的,何况当时诗人已是近六十岁的老人,又羸弱多病,但是在他笔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富于诗意,那么美不胜收:

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聂绀弩笔下的北大荒的劳动,常常是苦中作乐,妙趣横生,诙谐可喜。例如在《拾穗同祖光》这两首七律中,诗人把拾谷穗需要千百次地折腰这样辛苦的劳动,写得纵横捭阖,浮想联翩,拟古牵今,兴味醇厚:

其一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伸艰拙仆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

其二

乱风吹草草萧萧,卷起沟边穗几条。

如笑一双天下士,都无十五女儿腰。

鞠躬金殿三呼起,仰首名山百拜朝。

寄语完山尹弥勒,尔来休当妇人描。

由拾谷穗想到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一次腰,而今诗人与剧作家吴祖光却要为区区五合米(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折腰上千次。写拾谷穗居然又联想到:吴祖光俯仰雍容如王羲之的风雅;而“我”瘦弱病拙如曹交的愚笨;乱风吹草的萧萧声好像在嘲笑我们两个大男人干这弯腰拾穗的活,却又没有十五岁女孩儿柔韧灵活的腰肢。别忘了带话给完达山的画家尹瘦石,请他千万别把咱俩当作米勒笔下“拾穗者”的妇女来描绘。多么潇洒旷达!腰都折了无数次,还能那么乐观、诙谐,笑对人生坎坷,笑谈古往今来。诗是聂绀弩的自由天地,在这里,他随心所欲,无往不胜;在这里,他上天入地,啸傲古今;他在折腰拾穗中,想到了金殿三呼,名山百拜,这是何等的诗思,何等的心智!所以他的诗让我们也一咏三叹,百读不倦。

诗人常把眼前简单、重复、繁重的劳动与自己平生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使干活与人生意义交融成一体,便觉眼界顿宽,胸襟开阔。如七律《脱坯同林义》中曰:

天晴日暖水澌澌,要起高墙好脱坯。

看我一匡天下土,与君九合塞边泥。

万方俯首归行列,广厦萦心定作为。

倘晋文公来讨饭,赏他一块已丰施。

中间四句为神来之笔,表达诗人胸怀天下,思通九合,梦想广厦连云,大庇天下饥寒的高远志向。那么“脱坯”也就不是普通的劳动,而是灵感的飞升,心魂的律动。这是聂诗的普遍规律,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诗核”。在聂诗中,像这样的“诗核”和神来之笔随处可见。例如《草宿同党沛家》:

成百英雄方夜战,一双老小稍清闲。

眠于软软茅堆里,暖过熊熊篝火边。

高士何需刘秀榻,东风不揭少陵椽。

清晨哨响犹贪睡,伸出头来雪满山。

“高士何需刘秀榻,东风不揭少陵椽”也是这样的“诗核”。诗人与忘年小友党沛家连续夜战中实在累极了,就钻到茅草堆里睡着了。本来,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诗写四句也就写到头了。诗人加了两句“诗核”,就使茅草堆里的酣睡增加了巨大的历史内涵和无限的诗意,困极累极的酣睡穿透千秋史迹,具备了无与伦比的诗的特质,诗的沉思,诗的理趣。这就是聂诗的鲜明特色和个性。

在《伐木赠董汉岑》这首七律中,诗人怀着满腔的怜爱,为比他年轻30多岁的北大荒伐木青年董汉岑(即董承汉)造像:

弃被抛裘入老林,一冠一锯一提琴。

满怀流水高山意,一片苍松翠柏心。

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吟。

明朝风卷人琴去,墓志滇南董汉岑。

董汉岑是一位文学青年,爱好音乐,大学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助教,“反右”后被送北大荒当伐木工,去林场时,丢弃棉被、皮大衣,只带去一顶帽子、一把锯子和一把提琴,他一片纯真,满怀流水高山,寻觅知音的美好愿望,和一颗不畏严寒的苍松翠柏之心,白天在风雪中伐木,棉袄与帽翅如蛱蝶旋舞,夜深人静时,常可听到他的琴声和锯木声。诗人十分耽心这位小友在深山的狂风暴雪中连人带琴被卷走,再难寻觅,那时他的墓志上只会写着“滇南董汉岑”几个字。

纵观聂绀弩《北荒草》53首诗,除了一首七言绝句外,另外52首全是七言律诗。这些诗韵律严整,对仗工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传统诗词修养和严谨的艺术追求。他的这些诗,是“反右”斗争之后接踵而至的大饥饿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聂绀弩的这些天才的、睿智的诗章,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段诗词文学史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也将成为一种遗憾。这是聂绀弩对我国现、当代诗词文学的一份呕心沥血的巨大贡献。诗人以他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下了那段历史,那段生活,苦涩而又悲壮,荒谬而又发人深省,痛彻骨髓而又启迪心智,凄绝而又仍存希望,滑稽而又深蕴哲理,严酷而又大爱无疆。总之,这些诗所蕴含的人格的光辉,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启示是千古不磨的。聂绀弩在极左年代的饥饿、困顿中所写的《北荒草》是生命的最强音,是诗的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

责任编辑:江 湖

猜你喜欢

聂绀弩荒草北大荒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多彩的秋天
荒草丛中盛开的花朵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第三届聂绀弩诗词奖揭晓
聂绀弩的不报复
聂绀弩的不报复
荒草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