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出路

2016-12-06王徐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形势毕业生岗位

王徐琳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出路

王徐琳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随着大学精英教育的普及和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带来一个个最难就业季。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就业信息的不畅通又给大学生的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艰巨。这就需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就业方式,调整自身的条件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政府政策为自己的就业保驾护航。

大学生;就业;出路

1 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以来都较为严峻。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28个季度的新低。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到150万人就业。按照这样的测算,今年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要高于7.2%。这使得2016年又出现了史上最难的就业季,有756万青年急需就业。整体经济的下行抑制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人才的供给却是逐年递增。就业市场的竞争自然异常激烈。

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特别是中国的高校扩招并没有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向进行,什么高校都扩招,什么专业都扩招,没有侧重没有突出,甚至没有指导,不仅如此,在学科的设置上也是为了扩展学校的规模而求大求全,专业重复设置所造成的结构性人才浪费增加了部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现在,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院校都有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而这样的专业就业形势也不见得乐观。

总而言之,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不容乐观,不仅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还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式的转变还需要政府、企业单位和就业者自身等多方因素共同调整转变。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高校扩招的影响。虽然现在高校的扩招已经停止,但是扩招的影响还是会在毕业季时展现出来。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加剧了就业岗位的竞争,再加上研究生、硕士生对岗位的需求,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地区间人才分布和专业间人才分布的不均匀。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所占的比率相差较大。这就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招聘时人山人海,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偏远地区人才需求量大但无人问津的现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加剧了当前就业形式的困难程度,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量的人才涌入热门专业,如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学、生物、医学等行业,而农业等专业的人才却稀缺。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期望过高。大学生对自己的预期就业岗位和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屈就,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巨大的现实落差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得不开始转变就业态度。

3 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与创新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20日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进一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经济发展促就业,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大学生要主动走向社会,了解政府关于就业的政策和方针来更好的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确保就业信息数量及传递渠道的畅通。用人单位的需求数量是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高校应广泛搜集、积累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信息、充分利用各大城市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的资源,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各地人才招聘会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网上指导、网上求知等,可以很快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毕业生,既准确,又具有实效性。

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做好就业心理咨询工作。面对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已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情绪问题,当前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首先,高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就业选择与人生价值实现的一致性,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树立到基层、到西部、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基本思想。其次,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要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普遍性的心理辅导和个别性的心理咨询,引导大学生冷静分析就业形势,理性看待就业问题,通过自我调适,保持稳定而积极的就业心态。

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高等院校要加强市场调研,建立高校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以应对时代变化。并有计划地淘汰和增加专业,以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尽量压低废品率。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力争用新的专业人才催生新的产业,拉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狠抓质量,以质量来提高竞争力。学校决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高等教育的繁荣,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意学生人文精神及创新、社交活动、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大学生就业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转化到岗位上,目前我国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并且独立完成工作的时间是1到2年,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比较,他们的毕业生适应期仅需2到3个月,从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不强,职业技能较弱的现象。

[1] 於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06)

[2] 张雅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J].前沿.2007(03)

[3] 雷明,王建波,李刚.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王徐琳(1996-),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G647

A

1672-5832(2016)04-0089-01

猜你喜欢

形势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