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鱼文化及其对后世民俗影响之研究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河南师范大学大雅小雅

邵 田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诗经》鱼文化及其对后世民俗影响之研究

邵 田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且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对当今一些传统文化的继承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诗经》中出现的鱼以及其所蕴含的鱼文化对后世民俗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诗经》;鱼文化;民俗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受《诗经》影响的鱼文化更是占了较大的比重。挖掘将要流失的鱼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近几年来,国人热捧经典作品,吸收其中的精神养分。《诗经》作为一部现存文献中最可靠的典籍之一。诗篇中的民俗文化,尤其是鱼文化丰富多彩,至今在各地民俗中仍有许多遗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 《诗经》中的鱼

(1)《诗经》中涉及到鱼的诗篇,共有24首,占诗歌总数的8%。分别为:

《风》:《齐风·敝笱》、《陈风·衡门》、《邶风·新台》、《豳风·九罭》、《卫风·硕人》、《桧风·匪风》共六篇;

《雅》:《小雅·无羊》、《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小雅·四月》、《小雅·六月》、《大雅·韩奕》、《小雅·斯干》、《小雅·正月》、《小雅·小旻》、《小雅·采绿》、《小雅·采薇》、《小雅·采芑》、《小雅·鱼藻》、《大雅·旱麓》、《大雅·灵台》、《大雅·行苇》共十六篇;

《颂》:《周颂·潛》、《鲁颂·閟宫》共两篇。

(2)这些诗篇中涉及到14种鱼。分别是:鲂鱼、鳟鱼、鲨鱼、鲤鱼、嘉鱼、台(通“鮐”)、鲦、鰋、鲿、鲔、鱣、鰥、鱮、鳢。

(3)“鱼”字在诗篇中出现了26次,除了1次表示马的名称,2次表示渔网外,其余23次都是指生活在水中的鱼。

2 《诗经》中的鱼文化及其对后世民俗的影响

通过对《诗经》中关于鱼的诗句研读,我们看出鱼文化在先秦时代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特点,并且还寄托了华夏民族特殊的情感。《诗经》中的鱼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象征的作用,一些地区延续至今的捕捞方式、年俗和婚俗等传统习惯仍然可以找到《诗经》中鱼文化的痕迹。

(1)鱼是食物的重要来源。古时候的人类都是靠河而居,他们的食物也大多是就近选择,因此鱼也就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由此而来的捕鱼方法也延续至今。

我们可以从一些与鱼相关的词语及其古注中,去寻找线索,从而作出一些初步的推断。

关于钓鱼。《诗经》里有关钓鱼的记载有三处:

其一 “其钓维何?惟丝伊缗。”《召南·何彼禳矣》

其二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卫风·竹竿》

其三 “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小雅·采绿》

根据上面所引的三组诗句得知:

第一,钓鱼使用的是竹竿。

第二,钓鱼所用的绳,是整理后的丝线。

第三,《诗经》时代只有“竿钓”一种钓鱼方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钓法。

(2)《诗经》中的鱼文化不仅可以反映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承载着江河流域的民间风尚习俗,对民俗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鱼被赋予吉祥、美好、高贵等象征意义

a.祭祀之用物

例如:在《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以鱼来象征人才,进行祭歌的颂唱。

b.丰收之兆

例如:在《小雅·无羊》中,“牧人乃梦,众维鱼矣”一句,不仅道出了鱼象征期盼来年丰收的愿景,而且也寄托了多子的愿望。并且对流传至今的年俗(对联上的鱼,逢年吃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年年有“余”也与此相关联。

c.爱情之媒介

例如:在《卫风·竹竿》中也有体现,“籊籊竹竿,已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虽然没有提到鱼,但是却借竹竿丝线等钓鱼工具来象征着求婚之意。钓鱼象征求偶,自然鱼便代表了匹偶,鱼的这一意象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把书信叠加成鱼状,喻指爱情。这便是最好的体现。

d.寓意对人才的渴求,并劝喻统治者求招贤才以聘其态

例如:在《豳风·九罭》中,借“鳟鲂”这种名贵难得之鱼隐喻贤能高贵之人。

其次在《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雅·旱麓》:“莺飞决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这些名句渐变为成语,后人常用在呼吁发挥人才作用,以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诗经》中的鱼文化有多数都流传至今,对人们的民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研读《诗经》传承的鱼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情感和本土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诗经》鱼文化的研究,全面认识经典,激发研读经典的兴趣,树立通过研读经典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1] 朱熹.诗经集注[M].大孚出版社,1943(10).

[2] 朱熹.诗集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 闻一多,说鱼[A].闻一多全集诗经编上[M].三联出版社,1982:231-252.

[5] 闻一多.诗经通译[M].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

[6] 闻一多.诗经研究[M].巴蜀书社,2002.

[7] 方玉润.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2006.

[8]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 余国庆.诗经选译[M].黄山书社,2007.

[10] 刘美洁.《诗经》鱼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论文,2013.

河南师范大学校级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诗经>鱼文化及其对后世民俗影响之研究》研究成果。

邵田(1993.02-),女,河南周口,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

TU98

A

1672-5832(2016)04-0073-01

猜你喜欢

河南师范大学大雅小雅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裳作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大雅之堂与大雅
横竖之间
小心翼翼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in Cat in the Rain by Ernest Hemingway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大雅正声 继往开新——中华诗词“求正容变”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