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书》的教育意义

2016-12-06张美娟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尚书教育

张美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尚书》的教育意义

张美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教育思想就已经开始萌芽,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蕴含着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教育传统起着深刻的影响。《尚书》作为儒家元首性的经典,对当代教育的启发性作用是巨大且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从《尚书》中所包括的,在民族精神、个人性情气质方面的观念性教育思想以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两方面,对《尚书》的现代教育意义作一些有益的探寻。

《尚书》;观念性教育;教学思想

《尚书》最早称《书》,在汉代是为“上古之书”被称作《尚书》,之后,儒家把《尚书》尊奉为经,所以又称《书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的汇编,包括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通过《尚书》我们可以对先秦早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有更多更生动的了解,例如尧舜禅让、鲧禹治水、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不仅如此,《尚书》的内容还涉及了虞、夏、商、周的天文、地理、官制、礼仪、教育、刑法典章制度等,范围广阔,反应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不同侧面。

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尚书》作为儒家讲习的主要课本。有学者指出:“以儒家教育为主体,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根本追求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最大特点。整体的动态和谐是先秦儒家学派极为关注的,将以‘和谐’为内核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统一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义’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价值准则,这便是儒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教育观。”这些特征在《尚书》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尚书》中以君臣对话的为主的多种文体中,还涉及到许多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例如:《说命》就是典型的一篇,其中提到了老师之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情形,这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1 《尚书》的观念性教育

经学教育的实质在于观念教育,《尚书》作为经学的代表作,其观念性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精神的教育,二是对个人性情气质的培养。正所谓,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

无论是对民族精神的教育还是对个人性情气质的培养,这些在《尚书》中都是通过许多鲜活的而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以及君臣的对话体现的。

《禹贡》一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经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为了解民之困,亲自翻山越岭,一路测度地形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在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最后战胜洪水,成为后世歌颂和赞扬的治水圣人。大禹治水过程中所展现的艰苦风斗,一往无前的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内涵。大禹的形象和治水的事迹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中滋养着每代的中华魂。

《尚书》中周公可谓光明磊落、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楷模。面对成王年幼,“天下闻武王崩而叛”,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的局面,“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大诰》),周公决定由自己暂代王位,他团结各方面力量,用三年时间粉碎武庚、管叔、蔡叔的大叛乱,“灭国五十”从而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基业。周公执政七年,“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洛诰》)。见王朝政权已经巩固,“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将王位重新还给成王,这就是《洛诰》中记载的“朕复子明辟”周公从王朝整体利益出发,公而忘私、无私奉献,这种重集体、轻个体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从《大诰》、《康诰》、《酒诰》、《梓材》、《洛诰》诸篇诰词中,周公对成王、康叔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爱国爱民的心情足以让后人敬仰,以孔子为代表的圣人和历代文人无不以他为道德的典范。

在殷商历史上,盘庚迁殷是一件大事,《盘庚》一文就盘庚力劝百官迁都中可以看出盘庚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告诫群臣:“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 又告诫众多庶民:“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可谓发自肺腑、溢于言表。

《皋陶谟》记载了皋陶和大禹的对话,在对话中高要表达了检验人德行的九种美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也就是要求统治者做到宽宏而又庄重,温柔而又卓立,谨慎而又谦恭,多才而又敬业,和顺而又刚毅,耿直而又合群,简易而又廉洁,刚正而又充实,坚强而又良善。这对封建历代统治者的教育意义是显著的。在现代社会,这同时也是每个君子的道德追求。

《高宗肜日》曰:“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 孔颖达《尚书正义》:“孚,信也。”就是说,上天已经赋予人们诚来端正自己的品行。诚是一切道德的本源,《尚书》中的对话多次使用“亶”、“忱”这些表达的都是诚信的意思。

《尚书》有“六体说”典、谟、训、诰、命、誓。这种文体的划分使得《尚书》的教育思想更加显著。其中训这一文体类型就有多种与教育、教导相关的义项。首先是,臣教导、告诫君王。《太甲中》:“王拜首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徳,……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其次有君王告诫臣下。《盘庚》:“王命众,悉至于庭。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诰作为《尚书》中的一种文体以言语约戒,也包括帝王对大众讲话、臣相告、臣告君的文书。上文提到的记载周公言行的几篇诰词就很好的表现了诰这种文体的教育性。

2 《尚书》中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

《尚书》虽是在君臣之间展开的对话,但其教育性并不是不可以推而广之的。其教育的实质是不变的。《尚书》中有些篇章对君臣其实质是师生关系的记述是独到深刻的。认为教育者的态度应该“敬”和“宽”,师的作用很关键,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都有涉及。

2.1 教师的态度

在《舜典》中,尧命令契说:“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其教育意义很大。“敬”实际上要求教育者要严肃、认真、表里如一、倾尽全力;否则,就不算是“敬”,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效果。“宽”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是长久以来被严重忽视的一面,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民众教化中都是如此,“严”被过分地强调,以至于在教学中“严师出高徒”成了绝对的真理,很少有人怀疑,直到今天仍是如此。这点应该得到纠正。应该倡导宽容地对待学生,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能产生更好的师生关系。

2.2 教师的引导作用

《说命》中太甲说:“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

意思就是:老师就像是磨刀石、船和桨、甘霖、良药和眼睛,而学生相应的就像是铁器、渡河的人、久旱的土地、得病的人和要走路的人。这五个比喻将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桥梁作用、对学生情感上的教化、感染和错误行为的矫正作用、以及对学生学习、思考过程中的点拨和引导作用等诸多方面,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出来,是非常高明。

2.3 师生的配合互动关系

王曰:“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说命下》

把教学的过程比作酿酒和做羹汤,而老师就是酿酒的发酵剂,做羹汤时的盐和梅,在师生的良好配合互动下才能酿成美酒,或做好羹汤。

2.4 音乐教育很重要。

《舜典》中尧说:“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用音乐“教胄子”以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神人以和”的目的。我国古代相传有《乐经》,为“六经”之一;六种必须掌握的技艺“六艺”中也包含“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精通音乐。古人对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视的,认为是一个人成为完美的人所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传统在后世直至今日被有所忽视,应该予以加强。

3 《尚书》中名言的教育意义

《尚书》中有许多至今都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名言,这些凝练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的教育意义是隐藏且巨大的。如: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方面有“斅学半、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还有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样富有哲学教育意义的句子;“钦铭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是教育君子怎样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舜(训诂)典》

《尚书》荟萃了商周时期教育实践经验的精华,闪耀着古代学者教育智慧的光芒。在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这一经典,科学地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不仅能使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宝库重放光彩,而且也能给新时期的教育注入活力,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改革实践。

[1] 孔颖达.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杨飞.《尚书》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2014

[3] 王灿.《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J]柳州师专学报,2010.

张美娟(1990.10-),女,汉,山西晋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

I206

A

1672-5832(2016)04-0063-02

猜你喜欢

尚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自大的马谡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