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韩诗作中菊花意象的对比研究
——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徐廷柱《菊花旁边》为例

2016-12-06吴超群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陶渊明菊花意象

吴超群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浅谈中韩诗作中菊花意象的对比研究
——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徐廷柱《菊花旁边》为例

吴超群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梅兰竹菊经常作为诗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是咏物诗中最常见的题材,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而其中菊花更是以其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成为诗人最为钟爱的诗作题材。纵观中韩“菊花”题材的诗作,最为代表性的诗人即是中国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韩国“生命派”的代表诗人徐廷柱。本文将对中韩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菊花;意象;陶渊明;徐廷柱;比较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曾经写到:“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诗文应含义深刻,回味无穷。而这种境界的达成不可避免地需要“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象征”通常是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所以诗作中常常出现作者借物喻人或借物言志的现象。其中,“菊花”作为经典意象之一,就很好地展现了来自自我的文学爆发力。

菊花进入文学作品,最早可溯源屈原的名作《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但此时的菊花仍仅作为点缀,不足以因此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咏菊诗。而后真正的将咏菊诗创立并发扬光大的则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洁身自好,渴望平静的生活向往,流露出隐者的超然洒脱高尚,与世无争的情操。在这里作者给菊花赋予了孤高淡雅,遗世独立的意象。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菊花”的意象一尘不变。岑参就曾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到:“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飘零,民间疾苦的深深关切。此时的菊花更着重凸显了一种“斗士”的意象,在国家危难面前,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应迈向疆场,保家卫国。更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抒发了闺中女子思夫切身之痛。此时的菊花则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憔悴,孤零和无助的意象单位。

以“菊花”为意象的诗作,并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韩国也同样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菊花”诗作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生命派”代表诗人徐廷柱,其代表作《菊花旁边》详细描写了菊花开放的过程,展现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揭露了生命体的强大与神秘性。

1 陶渊明与《饮酒·其五》

1.1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二十岁时,陶渊明便为一谋生路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不免为生活所迫,出任低级官吏。二十九岁时出任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紧接着,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却只管速速了了此事,闲居依旧。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想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依然难断田园情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的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前赴后继,奔波游走,官至宰相,一览天下的中国古代燃藜勤政图也没束住一心向田园的他。至此,正式开始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渐明确,思想也日益成熟。不同于以往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了意识的——这样做了,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在阶级性质上更偏向于中小地主,而此时则有了更多的亲力亲为,换句话说,活得更接近于一般农民。当然,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等。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渊明家中失火,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他为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未赴。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其名,前去看望,且赠以粱肉。言及出仕,陶渊明婉拒,当然,同时被打包退回的还有足以让乡野村夫的他打打牙祭的“补给供养”。同年,陶渊明卒于浔阳,前文后语就此打住,绝唱。他去世后,友人私拟谥号“靖节”,因而就有了后世今日的“陶靖节”之说。

1.2 《饮酒·其五》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意:

居家于众聚的繁华街道,然并未劳神于车马喧嚣。

问我何如这般超凡洒脱,心避尘俗自得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清菊心情徜徉,无意见南山景甚是妙绝。

暮色中那彩雾闪转腾挪,结队鸟儿归远山入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无需多言。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说理,抒情,写景融为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抒写了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交相辉映,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 徐廷柱与《菊花旁边》

2.1 徐廷柱

30年代的韩国诗史上,无产阶级诗歌与现代主义诗歌都遭到排斥,与此相反相生的是追求“生命的最终本质”的所谓“生命派诗人”。他们抛弃无产阶级政治主义或现代主义的文明批判意识,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人类本身,因此经常被称作“人类探索诗人”。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诗人就是徐廷柱。

徐廷柱(1915年5月18日-2000年12月24日)号未堂、穷发。1915年生于全罗北道扶安。1929年入中央普通高中读书。1936年作品《墙》入选《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同年创办诗歌同仁杂志《诗人部落》。1946年结成朝鲜青年文学家协会,并担任诗歌分会委员长。1954年被推荐为艺术院终身委员,并任文学分会委员长。1972年任韩国文人协会副理事长、韩国现代诗人协会会长。1977年任韩国文人协会理事长。此外还担任韩国佛教文学家协会会长、《文学精神》发行人兼主编等职,并曾获得大韩国民文学奖、大韩国民艺术院奖、5·16民族奖、自由文学奖,死后追授金冠文化勋章。来自普遍认知,徐廷柱是本世纪韩国最优秀的诗人。

徐廷柱的作品的吸引力首先在于语言的运用。第一,他的语言高度富于他家乡全罗道的特色;第二,他的作品喜表达感官的享受,这在他比较早期的作品里尤为明显,当时曾有人因此将其与波德莱尔和叶芝相比;第三是他回复到从新罗精神主要是佛教精神中寻找价值观念。诗人的创作态度是诗应当具有启示性。他的抒情诗很短,具有强烈的谈禅式的启发性。

2.2 《菊花旁边》

菊花旁边

或许是为了一朵菊花的盛开,

杜鹃鸟,从春天开始叫个不停,

或许,是为了一朵菊花的盛开,

霹雳,才从乌云中响个不停。

像从令人怀念,依恋和揪心的时节,

回到故里,我站在镜子前,

看窗外夜里的花朵,开得就像姑娘一样漂亮,

遥远的姑娘,你想绽开黄色的花瓣儿

可知昨夜下了一层薄霜,

这一晚,我毫无睡意。

这首诗是徐廷柱在1947年发表,后在1956年被收录在《徐廷柱诗选》中的代表作。以菊花为素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菊花在经历春-夏-冬之后,终于盛开的过程。意指的是经历忍耐和痛苦之后的成熟的美丽。菊花多个季节都可以盛开,而且菊花是经历痛苦和混沌后象征和解的瞬间的花。如同一个中年的女人经历很多事情后慢慢照着镜子自省、梳理人生、总结和得到更完美的结局。

3 “菊花”意象的对比分析

3.1 相同点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徐廷柱的《菊花旁边》都可算为咏菊诗,均是以“菊花”为题材所作。并且都以“菊花”为意象,超出了菊花作为一种植物的本身含义。两首诗都为菊花赋予了作者的某一种特殊含义,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

3.2 不同点

①陶渊明诗中的“菊花”是一种隐士的象征,菊花被他赋予为“花之隐者”的形象。他用菊花自比,表达了自己向往闲适,回归自然的隐士生活的美好心愿。而徐廷柱诗中的“菊花”则是更接近于一种“忍者”的形象。菊花每个季节都可以盛开,但是却要经历痛苦和忍耐之后,才可以绽放。是一种代表“苦尽甘来”的意象的表现。

②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同时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所以,“菊花”同时兼有一种“和”与“无为而治”的双重含义,隐隐带有一种逃避矛盾,消极避世的情绪包含其中。而与之相反,徐廷柱的“菊花”则是突出表现了一种顽强坚韧,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情绪。

③徐廷柱的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女子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个中年女子表达了自己想要寻求一种“安定美”的感情的流露。女子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面容,此时有一种自我反省的情绪蕴含其中。而这种情绪是陶渊明诗中所没有包括涉及的。

4 结论

本文简单的对陶渊明《饮酒·其五》和徐廷柱《菊花旁边》中的“菊花”意象做了比较,从中可以窥探出中韩两国诗歌文化的一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中韩两国有着相近的地缘关系,一衣带水,自古就是睦邻友好的关系。1992年8月建交之后,两国关系更是迅速发展。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希望本文可以为中韩两国的文化研究,尽一点点绵薄之力,期待后续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 易高仁.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N].中国教育报,2012.6.2

[2] 百度百科.陶渊明简介

[3] 龚斌.陶渊明传记[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4]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5] 百度百科.饮酒·结庐在人境

[6] 蒋勋.蒋勋说文学 从《诗经》到陶渊明[M].中信出版社.2014.1

[7] 郑峰来.诗人未堂徐廷柱[D].1993.3

[8] 赵渊贤.徐廷柱研究[D].1980.6

[9] 崔元范.金素月和徐廷柱诗中出现的花的意象比较研究[D].2007.1

[10] 李振兴.关于徐廷柱《菊花旁边》存在论的解读[D].1984.2

[11] 张戈英.试论徐廷柱《菊花旁边》.1997.1

吴超群(1992.06-),汉族,吉林省吉林市,15级研究生,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I207.2

A

1672-5832(2016)04-0036-02

猜你喜欢

陶渊明菊花意象
菊花赞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意象、形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赏菊花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陶渊明 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