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假想敌:让议论的行进具有激情

2016-12-05董凯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空谷罗布泊漏洞

董凯

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有言:“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即在议论文写作中,在议论的行进中,写作者要有一种情感,要带着一种韵味,如此写成的文章,才会在读者心中激荡起阵阵美感。

反观当下议论文写作,要么是看起来激情四溢,多处排比与优美词句的堆砌,毫无思维力量可言;要么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思维四平八稳语言不淡不咸,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总之,鲜有思维深处的波涛汹涌,跌宕起伏。

议论文,要想有深度的激情,设置假想敌就是很好的方法。正如骆冬青教授在《骆冬青谈作文》中指出的:议论文设置假想敌,我们必须要通过打倒假想敌,捍卫自己的观点,这是议论文情感激荡的根源。

所谓“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消除读者的疑虑,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有效地捍卫作者的观点。例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就运用这一手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者开篇指出“赂秦而破灭”这一观点,可事实是六国之中只有三国贿赂秦国,为了弥补思维逻辑漏洞,作者立即借助“或曰”一句,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赶紧堵住思维漏洞,让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此处,作者正是借助“或许有人说”,通过反驳增强论证说服力,使得文章议论思维呈进攻态势。

“或许有人说”“或许有人认为”“也许有人提出”是设置假想敌的标志性术语,这类话大多是自己观点中的反面或者逻辑漏洞之处,这类言论具有迷惑性与煽动性。如果我们在议论中,成功地驳斥这种观点,那么,我们的议论文就具有深层的、有价值的激情。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来驳斥“假想敌”呢?笔者以为,起码有以下四种方法:

★理论分析,指出漏洞

刘勰认为好的论说文章应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可见,对议论文而言,讲理是首位的。对假想敌的出现,最为普通的一招就是与之讲理,指出其思维缺陷与不足,进而巩固自己论点的地基。

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么能进步呢?

——《发问的精神》

启凡先生这篇《发问的精神》,是呼吁大家在学习与思考中要有发问精神,因为发问精神是思想的原动力和研究的驱动力。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启凡先生通过“有人”之口指出,既然大的道理和知识,老师会讲,书上会有,我们无须再问,如此假象,合情合理,具有典型性。对此,作者通过条分缕析指出其如此发问的漏洞:老师讲解与书本知识多为前人经验总结,然而时代在变化,新问题新知识是前人无法包含的,因此需要发问。作者很巧妙地从知识本体与背景变化角度,指出发问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切中肯綮,直中靶心,滴水不漏,让人信服。

★事据演绎,胜于雄辩

论据有理据与事据之分,而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从一定层面上讲,事据的实证力量远远大于理据的力量。因此,对假想敌的驳斥,我们也可拿出证据来,进行有力回击。

也许有人会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大湖,那么大,不会干的,人类不会缺水的。

然而,这却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在初二的语文书上有这么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本有着丰富的水系,水面如镜,小鸟欢快的歌唱。我能想象,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这是自然最纯最美的一面,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今天的罗布泊,却成了一片沙漠。从大湖变成沙漠,这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现实。就连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也逃不过这一劫。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

——《别让泪水成为我们最后的期望》

这是2011年某省高考优秀范文,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节约水资源,别让泪水成为我们最后的期待。论证中,作者通过“有人”之口,指出世界上那么多的湖泊,那么大,人类不会缺水的。这是每一个内地人朴素的想法,很有典型性。为了“扳倒”这种观点,作者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立即有的放矢地举出罗布泊的例子,对假想敌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击,指出“大湖变成大漠”是现实的,是可能的。从罗布泊到青海湖,扩大事实面,增强说服力。作者透过现象,指出湖泊干涸的背后推手就是我们无知的人类,借力打力,巧妙回到话题。

★顺势归谬,转守为攻

归谬法是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它是假的。鲁迅的《拿来主义》和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都很好地演绎了这种论证,很有说服力。再如:

也许有人会说:现实的社会已经是商品经济时代了,竞争如此激烈,只有傻瓜才会守诚信。

假如我们真的不守诚信,个个唯利是图,背信弃义,人人欺瞒哄骗,弄虚作假,那么我们又到哪儿去买自己所需要的、安全的、放心的商品呢?我们的吃、穿、住、用、行不是都很危险了吗?最难办的还是这些男性同胞们,将来你们又到哪儿去找那诚实可信的姑娘做生命的伴侣呢?女性同胞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将来你们又到哪儿去找那诚实可靠的男孩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呢?

——《拥抱诚信》

“拥抱诚信”是个老话题,很容易形成一种道德说教。有时在生活中,诚信显得很孱弱,因为当下诚信的缺失,让我们处于信任危机当中,文中假想敌的观点很现实。作者在扳回观点时,巧妙地顺势推导,顺着“傻瓜吃亏”的思维逻辑,指出缺乏诚信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读罢,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奇怪(一)》中为了论证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荒谬性,既然防止男女授受不亲,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如此归谬推理,放大了其荒谬性,形成足够的铺垫,让人很形象地接受自身观点。

★退一进二,层层进攻

《菜根谭》中曾这样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者,减三分让人尝。”若将此运用到议论文的论证中,即要求在驳斥假想敌时,最好以退为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如有句名言如是说: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同是提到空谷,为何有些人会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或许有人会根据洛克的经验论断言:“这是经验使然!”因为曾到过的空谷或是悬崖峭壁,或有栈道桥梁,所以“空谷”二字在他们的脑海中映射出了不同的风景,但这无法解释从未到过空谷的人做出的反应。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已为特定的事物贴上了相应的标签。

——《标签时代的理性目光》

这是2014年福建考生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标签时代。在解释这一现象时,作者借助空谷这一物象,指出为什么有人会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会想到栈道桥梁呢?在此,作者运用了退一进二的方法:首先是退一步分析假想敌的合理性,因为根据洛克的经验论来讲,这是经验使然,是现实在脑中投射所致。进一步分析,这无法解释从没看到空谷人也会有这样的反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然而,小作者的思路并未就此停歇,依然继续往前挺进,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已经为特定的事物贴上了标签,回到了自己的观点。退一进二,既指出其合理性,又指出其不足,又从理论上返回并巩固自身观点,可谓“一箭三雕”。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笔者还想提醒学生,在运用设置假想敌时,尽量要注意四个方面:多元性,即假想敌的来源一般有三个层面:中心观点、小论点(段)和事据;适度性,每个人的反驳能力有大有小,拟设假想敌时,要拿捏好假想敌论点的力量,千万不能将假想敌的观点说得非常严谨,最后无法回到中心观点,如此这般,得不偿失;综合性,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不存在截然分开现象;层次性,在驳斥假想敌时,要有理有据,层层推进驳斥,剥茧抽丝,条分缕析,切不可胡搅蛮缠、蛮不讲理。

★结语

徐贲在《明亮的对话》中指出,我们在进行公共说理时,要学会与假想敌对话,这样才能让说理更有逻辑性,才能让对话变得更为明亮。诚如其言,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对立面,阻碍论证的行进,使得论证受挫。为此,只有越过假想敌的封锁,才能激荡起思维波澜,形成让读者难以忘怀的理性美感。

猜你喜欢

空谷罗布泊漏洞
漏洞在哪里
侦探推理游戏(二)
无眠
罗布泊之咒
漏洞在哪儿
示弱自强
空谷鸟影
渺小
彭加木 拓荒罗布泊
视频、Office漏洞相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