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雍线白岩脚高边坡失稳原因简析(DK57+800~DK58+200)

2016-12-05张小林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低碳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天沟挡墙风化

张小林(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00)

湖雍线白岩脚高边坡失稳原因简析(DK57+800~DK58+200)

张小林(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00)

通过对湖雍线白岩脚软质岩土高边坡变形失稳的原因分析,找出其形成原因和最终剪切破坏机制,针对性的提出了处理措施意见,并对类似边坡提出了勘察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参考注意事项,对此类边坡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高边坡;失稳;原因简析;注意事项

1 地形地貌及概述

1.1 地形地貌

白岩脚高边坡处于湖雍线末端贵州省纳雍县境内,煤系地层分布广泛,素有“煤海”之称,段内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线路左侧5m外为陡崖,下部为苦栗河,常年有水。地表基本多为旱地,段内无居民及民房分布,段内有施工便道相通,交通条件较好。该段边坡处于一丘包前缘,边坡高37m,从目前天沟以外地表裂缝至路基面相对高差45m,边坡外约50m既为在用110kV高压铁塔,如该高边坡发生整体滑动,将牵引大面积山体滑坡,影响巨大。

1.2 变形情况

目前路堑已基本施工完成。施工单位在施工DK57+939~DK58+125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过程中,在2015年3月开始施工最后一级边坡挡土墙,开挖挡墙基础及墙后土体时,先后出现二级边坡锚杆框架梁出现框架梁间土体滑塌,框架梁被拉裂,抗滑桩出现位移沉降。桩间桩板墙下沉,桩前平台隆起。桩顶部平台截水沟下降严重,三级边坡骨架拉裂破坏,边坡开裂。天沟下沉开裂,天沟以为5~8m最远20m出现山体地表开裂(见图1)。

图1

1.3 降雨情况

2015年3月1日~6日连续6d阴雨天;3月26日~28日3d断续有暴雨;4月5日~4月11日7d持续小雨,短时大雨;4月20日~29日10d均为雨天,26日下暴雨;5月9日~15日7d为雷阵雨,雨量较大;5月19日下午17点~20点下暴雨;5月25日~27日4d为中雨。共计38个雨天。

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1 地层岩性

段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局部为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和大龙组(P2c+d)页岩、泥灰岩夹煤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

各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粉质黏土(Q4del):黄褐色、褐黄色等,表层硬塑~软塑状,滑动面附件呈软塑状,桩前平台底部局部为流塑状,土质不均匀,含约10~30%泥岩、砂岩角砾,粒径1~5cm,厚度2~8m。

<5>粉质黏土(Q4dl+el):黄褐色、褐黄色等,硬塑状,土质不均匀,含约10~30%泥岩、砂岩角砾,粒径1~5cm。主要分布于测区斜坡表层,普遍厚0~3m,局部偏厚,厚度2~8m,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6-1>炭质页岩夹煤层(P2c+d):灰色,灰黑色,染手,岩心多呈碎块状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根据钻孔揭示,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呈透镜尖灭状,有机质含量较重,不宜作填料。

<6-2>粉砂岩、页岩、泥灰岩(P2c+d):黄褐色、灰褐色、红褐色、灰黑色,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薄至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全风化带(W4)已风化呈土状及土柱状,厚3~10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岩芯多呈块状及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厚5~15m,属Ⅳ级软石,D组填料;弱风化带(W2)岩芯多呈柱状及短柱状,暴晒后崩解严重,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

<7-1>炭质页岩夹煤层(P2l):灰色,灰黑色,染手,岩心多呈碎块状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根据钻孔揭示,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呈透镜尖灭状,有机质含量较重,不宜作填料。

<7-2>粉砂质泥岩、粉砂岩(P2l):灰绿色,深灰色、灰绿色,主要为薄-中厚层状,岩质较软,含煤层10~20层,多为薄层。全风化层厚度起伏较大,一般4~1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厚4~20m,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带(W2)岩性完整性较好,多为Ⅳ级软石,局部坚硬。

<8>灰岩(P1m):灰色、深灰色,隐晶质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具缝合线及层纹状构造,局部含泥质、含白云质斑块灰岩,夹燧石结核,节理裂隙较发育,溶蚀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质坚性脆。弱风化带(W2)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及短柱状,属Ⅴ级次坚石,A-B组填料。

2.2 地质构造

段内断层主要为苦栗河正断层。苦栗河正断层走向N23° E,倾向SE,倾角60°,与线路交于DK57+875,以后基本跟线路平行,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上统大龙组、长兴组及龙潭组(P2l+c+ d)、峨眉山玄武岩组 (P2β),下盘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该边坡岩体受断层影响较大,岩体较破碎。

段内构造发育,岩层产状比较紊乱,主要岩层产状有N30°E/36°SE、N70°W/30°SW,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节理为N25°E/83°NW、N80°W/70°SW、N45°~60°E/65°~70°SE、N70°W/62°NE、N65°W/90°;受构造影响局部岩层产状较乱。该段边坡开挖过程中,可见岩层产状倾向山里。

3 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划定,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4 水文地质特征

4.1 地下水特征

段内地下水主要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目前该段由于地表开裂变形,大量表水入渗,在裂缝深部积水严重,同时受断层及泥页岩的隔水影响,断层岩体破碎带也已严重积水,在抢险大锚杆成孔过程中,受空气压力的作用,成孔区域裂隙水上冒,顺裂缝通道涌出地面。

段内地表水系主要有苦栗河水,苦栗河河水水质差,常年有水,水流量受季节控制。

4.2 地下水类型

经补定测阶段取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水质简分析,水质为HCO3-·SO42--Ca2+、HCO3--Ca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7]140号),经过二叠系上统(P2l+c+d)地层段,环境水按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侵蚀等级为H3,酸性侵蚀等级为H2;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地层区域水质无侵蚀性。

5 边坡变形情况分析

5.1 变形范围

根据地表开裂变形调查及监控量测数据,变形范围主要集中于DK57+930~DK58+120段,该区域正好属于桩板墙段。DK58+120以后为埋入式抗滑桩,未见变形等其他失稳迹象。

5.2 变形特征

2015年3月以前未施工最下一级挡墙时,边坡未发现任何变形迹象,3月开始施工挡墙,陆续出现变形失稳现象,并出现变形加剧的趋势,施工单位在施作挡墙过程中,已严格跳槽开挖,并尽可能的缩短每模长度。

2015年6月2日建指、监理、施工、设计四方对现场再次踏勘发现变形更加严重。正在施工最下一级重力式挡墙,剩余30余米未施工完成。该段边坡出现大范围开裂变形及错台,天沟以外原地表出现牵引张裂缝,裂缝最宽30cm,并下跌,裂缝与天沟并行,距离天沟最远20m,一般5~8m,桩板墙出现向临空方向位移,桩前原预留平台严重开裂、变形,裂缝最宽达50cm,裂缝延伸方向多与临空面平行,挡墙顶部锚杆框架梁边坡出现土体及风化岩体漏空,框架梁出现剪断变形现象,最下部已施作完成的重力式挡墙在DK57+980~DK58+000;DK58+ 030~035;DK58+060~070三处墙顶出现错台现象,错距2.6cm,从挡墙开挖基础及墙后可见弱风化灰岩、砂岩出露,同时也见强风化泥、页岩,煤层出露。

5.3 物质成分

根据目前开挖情况,变形失稳带物质成分主要以粉质粘土及原强风化泥页岩、煤层及局部原弱风化带受水浸泡后所形成的全风化体为主,全风化层呈土状,在水的影响下,物理力学指标甚至比粉质粘土低。

5.4 原因分析

该边坡目前在原土层及风化层中已形成贯通弧形软弱剪切面,软弱面从坡顶裂缝一直延伸至挡墙中上部或挡墙墙顶以上,受挡墙、锚杆框架梁的约束作用下,目前还未出现整体下滑失稳,但蠕动变形在进一步发展,如锚杆框架梁被完全破坏后,可能出现整段边坡沿软弱面整体快速失稳,破坏挡墙或从挡墙顶剪出的严重后果,进而牵引本段原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动。

从3月以来,累计雨天38d,长时间的下雨,导致表水大量下渗,进而引起软质岩体遇水进一步软化,差异风化更加明显,同时该段土层及风化层较厚,岩体破碎,岩性较杂。持续降雨使原土层及岩层物理力学指标降低,致使桩前岩土体抗剪强度下降,导致该段桩基锚固端长度不够,受到桩后岩土体持续挤压最终导致了边坡整体蠕动变形,有整体失稳趋势。

6 结论意见

(1)对开裂裂缝及时进行封闭处理,天沟以外裂缝采取粘土回填夯实,并用雨花布全部进行覆盖。土质及软质岩高边坡地段开挖边坡不宜长期暴露,需进行封闭,防止或减少表水的下渗。

(2)对桩前平台段岩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防止锚杆框架梁被完全剪坏,桩前平台一旦失稳,桩必然整体失稳,后果不堪设想。建议对软质岩边坡抗滑桩的处理,锚固端应适当加长,防止弧形剪出。

(3)对锚固桩顶部平台以外土体进行卸载减压。土质及软质岩高边坡路堑坡顶一级应适当放缓坡率,并预留变形平台。

(4)挡墙顶部上的锚杆框架梁,对塌方造成的空洞采用浆砌片石回填,确保锚杆框架梁受力。坡面锚杆框架梁及锚索梁后坡面应密实受力,以达到受力均匀。

(5)施工单位做好现场观测方案,对观测点进行加密布点,增加抗滑桩顶部、底部及挡墙底部观测点,要求每天进行观测。对滑坡变形地段应全程监控量测,掌握变形发展过程,提供可靠的判定数据以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7 物理力学参数

[1]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2]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

[3]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4]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5]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P642.22

A

2095-2066(2016)22-0024-02

2016-7-12

张小林(1972-),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铁路、公路、城市地下交通等地质勘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天沟挡墙风化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游河南八里沟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既有建筑“平改坡”天沟优化设计
无天沟(外二首)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充填挡墙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