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视点

2016-12-05

河南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空间发展

高层视点

万钢:加快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2016年9 月5 日,福建召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万钢强调,要推进自创区率先发展。特别是在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力争率先试点、走前头、作示范,为自创区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要加快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大力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向“创新示范区”的转变;要大力推进开放与协同创新。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协同创新,加强与其他国家自创区的互动合作,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李小鹏:创新发展保障安全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9 月14 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到国家邮政局调研,并与局领导班子进行座谈。他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发展,保障寄递安全,进一步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输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听取了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的工作汇报后,李小鹏指出,国家邮政局党组团结带领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忠诚履职、攻坚克难,行业改革发展取得重要突破,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邮政快递业迅猛发展,行业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小鹏强调,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传统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希望国家邮政局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林念修: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大战略举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

2016年9 月11 日,第二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论坛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东盟各国政府派代表参加。

林念修副主任发表了《共筑中国-东盟信息港让海上信息丝绸之路建设造福各国人民》的主题演讲。林念修副主任指出,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信息普遍服务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加快形成“三个新格局”。一是有利于促进设施互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全方位、立体化、大联通的新格局;二是有利于促进贸易畅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稳定发展的区域新格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一年来,硕果涌现,呈现出基础设施互联加速、经贸合作日益加速、技术合作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

怀进鹏:3~5年将迎制造业创新变局关键时期

2016年9 月6 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开幕式上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未来我们面对的将是“万物互联、智能融合、全球竞合”的全新产业发展格局,今后3~5年将迎来制造业创新变局的关键时期。

怀进鹏还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推进技术创新合作。鼓励两岸产业界共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形成基于平台化的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第二,深化产业发展协作。鼓励两岸产业界围绕TD-LTE/5G、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推动两岸企业和研发机构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第三,打造共通标准品牌。需要持续推进两岸产业界瞄准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从单点、单个共通标准制定向系统化、体系化共通标准建设转化,进一步扩大共通标准在两岸产业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

刘宁: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

2016年9 月8 日,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出席并主持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家讲坛报告会。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创始人杰克·丹杰蒙德应邀作了题为《智能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智能化水利》的报告。

刘宁说,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和高新技术,以其创新的理念与发展方式,广泛应用于包括水利在内的诸多领域,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等各业务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开展水利业务工作和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水科院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目标,建立“名家讲坛”这一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邀请国内外名家进行学术交流,对促进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干杰: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日前在北京会见了西屋电气公司新任代理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睿泽先生。双方就共同关心的AP1000核电项目进展、中美核电及核安全合作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李干杰首先对何睿泽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西屋电气公司是中美核电合作的重要一方,希望双方能继续就核电项目的关键问题保持沟通,扩大和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李干杰简要介绍了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李干杰指出,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而言,发展核电有很强的重要性、正当性、必然性。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是核电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国一直以来与国际核电合作伙伴保持着紧密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中国与美国在核电发展与核安全等方面还有着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赵晋平:金砖国家创新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砖国家的对话机制应运而生,并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共同创新增长方式看,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提高,而现有的一些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并没有充分地反映这一点。第二,从共同完善全球治理看,新兴经济体需要在全球治理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金砖国家要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参与全球一些重要的对话,通过交流平台来发出金砖国家的声音,提出金砖国家的方案。第三,从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构建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方面看,金砖国家应该共同来维护和平发展的环境。第四,从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看,金砖国家作为发展中经济体,通过加强合作,尤其是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方案,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和话语权,从而为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别涛: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

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就《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以及环境保护部下一步相关工作安排做了解读。

目前我国环境治理任务繁重,环保投资需求巨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正当其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环保目标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抓紧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

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上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指标,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中国生态环保领域,另一方面促进金融业向绿色化快速转型。《意见》的出台发出了国家投融资政策的新信号,为社会资本投向提供了新领域,为环境治理投资来源开辟了新渠道。

谭铁牛:人工智能找风口不如找关口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正呈现出一系列新动态,如投资并购密集化、人工智能应用普适化、人工智能服务专业化、基础平台开源化、社会影响大众化等等。从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看,智能机器人、认知专家顾问、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热门技术正处于“期望膨胀期”。

人工智能切忌跟风。找风口不如找关口,即寻找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就能够开创新天地,抢占先机,引领发展。作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必将深刻影响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战略思维和冒险精神还不足等。我们应该以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契机,加快相关规划与政策的落地,释放出“智能红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强国之路。

魏奉思:“数字空间”是空间科技战略新高地

“数字空间”是由天基、地基观测数据驱动,以科学认知为依据,空间通信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是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服务为一体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之所以要提出“数字空间”,是因为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必须去征服的一个科技战略新高地。它开启应对空间天气灾害,增强卫星应用能力,服务开拓空间新能源、新通信、新交通、新制造和新环保等战略经济新领域,其产业化前景将日益展现;数字空间也是数字化重现真实空间的虚拟空间实验室。

特别指出的是,“数字空间”是将空间的科学、技术、应用和服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轨道的一个空间科技前沿交叉新领域,遇到的挑战将是巨大的,诸多科技难题有待我们去研讨、去攻坚克难,有一个成长过程。只要发挥中国协同创新的优势,中国就能率先举起“数字空间”这面旗帜,迎接数字空间时代的到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

厉以宁:经济增长质量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下滑,人们都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厉以宁表示,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包括中国在内有不少国家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都是短期的,因为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方式就需要转变。

中国经济现在6%~7%的增速在全世界是高的,假如要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就需要大量投放货币、大量投资,结果就会加剧重复建设,也无法提高效率。现在还很难讲今后我国会是怎样的经济增速,但在2020年以前,需要保持在6.5%~7%的范围内。从长远来看,更为关键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比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为重要。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仅仅是调节需求,更需要从供给侧着手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中长期任务,涉及面广,其中两个最要紧的:一是消除过剩产能,二是提高供给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猜你喜欢

空间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