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伦比亚终于响起“和平钟声”

2016-12-03孙岩峰

世界知识 2016年18期
关键词:游击队哥伦比亚拉美

孙岩峰

8月24日,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哥武”)终于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随后双方宣布正式全面停火,标志西半球持续时间最长(52年)、损失最严重的武装冲突终于划上句号。哥伦比亚这个饱经战乱之苦的国度终于迎来和平曙光,国家经济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和平果实”来之不易

哥伦比亚内战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拉美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当时哥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大地主与贫苦农民之间矛盾尖锐,在社会主义浪潮的大背景下,哥伦比亚相继出现多支左翼游击队。在苏联的明暗支持下,左翼武装力量逐渐强大。1964年,“哥武”成立,在与政府军持续不断的武装冲突中,逐渐成为哥政府主要威胁。52年的武装冲突中,共有26万多人死亡,超过690万人无家可归,另有5万多人失踪。哥伦比亚也成为二战后西半球战乱时间最长、损失最重的国家。由于内战,相关地区,尤其是边缘省份经济凋零、人丁稀少,经济发展落后;政府执政重心倾向军事安全,大量财政支出用于采购装备和维持庞大军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受耽搁;民众希望早日结束内战心情极为迫切。

其实,早在1998年,刚上台的哥伦比亚总统帕斯特拉纳表示愿与游击队谈判,为表“善意”,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将部分地区交由游击队“管辖”。但游击队却利用丰富的作战经验、控制了通向邻国的战略通道,大力“经营”毒品走私,并利用所获资金购买了更先进的武器,招募了更多“战士”,与拉美其他国家甚至欧美“毒品集团”展开“联系”,一时间力量大涨,一度拥有近2万名战斗人员,控制三分之一国土。同时,其触角也伸向了城市,通过绑架、爆炸、暗杀等手段,向政府施加更大压力。哥民众出于对安全渴望,转而需要一个更强硬、更能保障社会安全的政府。2002年,右翼总统乌里韦在这种压力和期望下上台。甫一执政,就宣布对游击队展开针锋相对反击。乌里韦政府利用美国的“哥伦比亚计划”,获得资金援助、人员培训、情报提供、武器更新等支持,甚至允许美情报和缉毒部门在哥设立基地。而美国既希望借此打击已被美认定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哥武”,更希望利用哥这个“支点”在左翼力量相继掌握政权的南美布下一个“战略楔子”。

2003年起,哥政府开始对包括“哥武”等多个反政府武装展开大规模清剿。在美教官培训的特种兵部队的围剿行动、卫星监视、电信网络监控、查封海外账户、交界地区坚壁清野等多种手段打压下,游击队活动区域逐步被压缩,伤亡逐渐增加。此外,游击队针对外商、普通市民和农民的恐怖措施,使其大大失去民心,甚至国内和拉美左翼政府或政党都不愿为之“背书”。“哥武”等左翼游击队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2008-2011年间,连续两任的二号人物雷耶斯和布里塞尼奥(化名莫诺·霍霍伊)以及头号人物阿方索·卡诺相继被政府军击毙,“哥武”领导层被迫大换血。以罗德里格·隆多尼奥(化名季莫琴科)和伊万·马克斯为首的新领导层,对于继续抗争的前景态度悲观。

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上台的桑托斯总统,敏锐地抓住和谈时机。在古巴的特别推动下,2012年11月,双方开始在哈瓦那进行和平谈判。初期双方互不信任,谈判时断时续,战火此起彼伏。但是双方都意识到,谁也无法战胜对方,尤其在拉美邻国均埋头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多年受困于内部冲突的哥伦比亚实在没有资本继续开战。因此,即使处于优势,桑托斯政府也下令继续谈判。初期双方分歧较大,2013年一度谈判中止,但在古巴、挪威等担保国推动下,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但2014年11月,由于哥军方高级将领鲁文·阿尔萨特突遭绑架,哥政府宣布暂停和谈。在巨大压力下,“哥武”被迫示好,于当年12月宣布单方面无限期停火,并愿意在相关问题上让步。2015年9月,在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见证下,哥总统桑托斯和“哥武”领导人季莫琴科终于达成关键性协议,和谈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23日,双方签署和平协议,8月24日签署最终协议,标志哥和平谈判最终完成,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即将正式终结。

“和平之路”荆棘丛生

此次最终协议的核心内容分为六部分,包括彻底停火、土地改革、“哥武”成员参政、打击毒品走私、惩罚前游击队员罪行和受害人补偿。根据协议,“哥武”将放下武器、释放人质、放弃毒品走私,未来将转化为合法政党,参加2018年全国大选;设立特别法庭,审理冲突期间的犯罪案件。

根据哥官方声明,该协议需经10月2日的全国公投来最终确定。哥最高法院宣布,公投需最少获450万票支持才能正式生效。虽然根据盖洛普民调,哥约65%民众支持和平协议,但真正落实协议却面临很多困难,若处理不当,和平进程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

一是国内民意分歧较大。很多民众尽管支持和平,但对前游击队员怀有“深仇大恨”,很多家人朋友丧生于游击队袭击的民众,要求对“罪犯”严加惩处,特别是对协议中“坦白可免于监禁”的政策深为不满。根据这一宽大政策,若“哥武”成员犯有性暴力等“较轻”罪名,只要“供认不讳”,仅被“限制自由”5至8年,甚至可以通过社会服务等方法抵消。即使是杀人等重罪,即使不认罪,最高只判20年监禁。以前“铁腕总统”乌里韦为首的反对派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民调也显示,约88%受访民众希望“前游击队员”受到严惩。二是民众对“哥武”执行协议的前景表示担忧。一方面,“哥武”并非铁板一块,近年来组织结构日益零散,领导层控制力减弱,下属游击队违令屡见不鲜。今年5月,“哥武”最大分支“豪尔赫·布里赛尼奥游击队”宣布不接受和谈结果。目前“哥武”正在集结各方领导人“统一思想”,但据传很多强硬派分支机构,不愿放下武器,担心会被“秋后算账”,因此倾向携带武器投向另一只游击队“民族解放军”。另一方面,哥国“中产阶层”担心“哥武”未来转变成“左翼政党”会引发社会两极化,导致政治和社会对立加剧。三是如何修补内战损失,解决受害者赔偿问题。50多年内战中,共有近800万人被哥伦比亚政府登记为受害者,大部分人受冲突影响而不得不离开家园。此外,内战中埋设大量地雷,使哥成为柬埔寨、阿富汗之后地雷造成伤亡人数第三多国家。若处理不当,失望民意逐渐占据主流,恐将侵蚀甚至破坏和平进程。此外,“民族解放军”虽与政府保持沟通,但一直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随着“哥武”“弃毒”,此前由“哥武”操控的毒品贸易通道,很可能落入“民族解放军”或其他武装组织手中,治安及反毒局势或将出现新的变化。

“和平钟声”为谁而鸣

即使面对众多困难,已将自身政治前途与和谈挂钩的桑托斯已无退路,只能全力推动:一方面劝慰民众慎重投出反对票,表示“已无重新谈判空间”,若公投失败就意味着和平失败、内战再起;另一方面,又为未来和平重建描绘美好蓝图,认为若国内恢复和平,必将带动外国投资和国内经济建设,对于哥石油开采、旅游业、农业均带来利好。

哥伦比亚能矿资源非常丰富,石油储量居拉美第六,煤炭储量居拉美首位,另有丰富的天然气、铀矿、镍矿、绿宝石储藏。这些矿藏大多位于山区,很多都处于游击队控制区。过去跨国公司进行开采,被迫配备大量的武装安保力量,成本高昂。即使这样,绑架和袭击仍层出不穷,严重打击投资信心。国内冲突若结束,将极大改善哥国投资环境,日前美国已宣布向哥贷款4.5亿美元,欧盟也将给予哥5.75亿欧元援助用于战后建设,拉美开发银行也宣布对哥投资15亿美元。桑托斯称两年内哥经济增速将在目前3%基础上再提升2个百分点,哥经济增长可能进入“快车道”。停火协议公布后,哥股汇市双双看涨,本币比索兑美元汇率创7周来新高,表明市场非常看好哥未来经济前景。

此外,停火协议达成后,哥施政重心必将从军事安全更多地转向经济发展,加大经济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拥有工程承包经验和投融资实力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块新开放的“处女地”。哥税收政策优厚,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劳动力成本低廉,投资环境较好,中国对哥金融、基建、能源、农业合作面临机遇。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游击队哥伦比亚拉美
哥伦比亚的五彩河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合康变频成功进军哥伦比亚市场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