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脘痛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2016-12-02周李倩潘宁平

大众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偏颇中医医院胃脘

廖 进 周李倩 潘宁平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2)

胃脘痛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廖 进 周李倩 潘宁平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探讨胃脘痛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200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28 人(14.7%),气虚质58人(30.5%),阳虚质100人(52.6%),湿热质56人(29.5%),气郁质42人(22.1%),瘀血质30人(15.8%),特禀质13人(22.1%),阴虚质34人(17.9%),痰湿质42人(22.1%)。结论:胃脘痛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3种体质为主。

胃脘痛;中医体质;调查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之名始见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现代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皆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均可参考“胃脘痛”进行辨证论治。胃脘痛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导致胃气机雍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胃脘痛的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其基本病机是胃气雍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胃脘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生活。近年来,以王琦为代表的学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医体质学说[1],认为中医体质不仅表现为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而且认为体质是机体发病的重要内部因素,他不但决定着对于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2]从中医体质特征上寻找规律,可为胃脘痛的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笔者对在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胃肠病科门诊的 200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1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胃脘痛中医诊断标准;(2)年龄 18~65岁,性别不限;(3)排除恶性肿瘤及具有外科情况的患者;(4)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1)恶性肿瘤及具有外科情况的患者;(2)年龄在 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不能配合的患者;(4)其他:患者病情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神志不清、不能言语者;(5)未按规定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无法判定体质类型;(6)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均为就诊于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胃肠病科门诊的 200例胃脘痛患者。对入选的患者自行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对问卷理解有问题者由培训过的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填写。调查员逐条检查,确认调查资料无误,当场收回。

1.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背景情况调查表及中医体质量表。背景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人口学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学历、饮食嗜好、身高、体重、血压、患病史、用药史、有无合并其他疾病或家族遗传病。

1.4 判定方法和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方法:按照中医体质类型的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每个问题按 5级评分,计算其原始分及转化分,依照判断标准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分,原始最高分是5分,9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原始分数为各个条目分值相加的总和。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成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100分。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数≥60分,并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数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数I>60分,并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数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数t>40分,t值在30~39分之间,判定为“倾向是”;t<30分,判定为“否”。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2月至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胃肠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 200例胃脘痛患者。其中男性 95例(47.5%),女性 105 例(52.5%)。年龄为22~65 岁,平均年龄(38.6±10.63)岁(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情况

2.2 患者人群学历分布情况

主要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并以高中、中专学历者居多(见表2)。

表2 患者学历分布情况

2.3 患者从事职业情况

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22.11%)、行政管理及行政事务人员(28.95%)、商业服务人员(14.74%)、工人(20.53%)、学生及其他职业人员(13.69%)以行政管理及行政事务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居多,工人次之(见表3)。

表3 患者人群职业分布情况

2.4 胃脘痛患者饮食喜好

大多数胃脘痛患者存在饮食偏好,其中喜食甜味、辣味、酸味最多,其次是咸味、煎炸油腻(见表4)。

表4 患者饮食偏好分布情况

2.5 患者情志情况

患者超过半数存在情志异常现象,其中频数最高为急躁易怒,情绪紧张和多愁善感次之(见表5)。

表5 患者情志分布情况

2.6 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主,这 3种体质超过一半(53.1%)。其次为痰湿质和气郁质。其他体质仅占少数(见表6)。

表6 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脘痛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占57%,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长期的饮食偏好可以通过脾胃运化从而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偏颇,从而形成偏颇趋向的体质,进一步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可见,饮食和体质有很大关系,胃脘痛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的饮食偏好。《素问·五运行论》曰:“思则伤脾。”说明情志因素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长时间的情志异常活动,往往能导致内脏气血阴阳的紊乱,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体质。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胃脘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因此,由于中青年人群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快节奏、紧张的生活,饮食又不规律,使得中青年人群更容易成为胃脘痛患者。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胃脘痛患者的治疗,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精神心理的正面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3.2 体质类型分布规律

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中医体质学说是近年提出的理论,对相关疾病的研究仍不完善,尚无胃脘痛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内容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发现,200例胃脘痛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阳虚质(24.81%)>气虚质(14.39%)>湿热质(13.9%)>痰湿质(10.42%)、气郁质(10.42%)>阴虚质(8.44%)>瘀血质(7.44%)>平和质(6.95%)>特禀质(3.23%)。偏颇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三种体质为主,占一半以上(54.3%)。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偏颇体质的人群会对某种疾病有一定的易感性。但由于本研究中胃脘痛患者样本量相对较小,难以进行相关统计学研究,具体结论有待大样本流行病学群体调研验证。体质可以决定是否发病,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或病邪的易感性和从化性,决定病证的形成、传变与转归,甚至更能决定论治原则。[4]胃脘痛患者体质类型的差异提示笔者:在临床辨证施治时,除了应该辩清虚实寒热,在气在血,还应辨明体质偏颇,形成辨体-辨病-辩证的诊疗模式[5]。

[1] 宋红普.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41(3):50.

[2] 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3] 中华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 吴承玉,李向荣.中医体质与辨证论治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1-3.

[5] 王琦.辨体-辨病-辩证诊疗模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physical survey of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in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Method: 9 kinds of TCM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of 200 cases with epigastric pain were measured using standardized methods. Results: the patient's physical type distribution: peaceful nature of the 28 people (14.7%), Qi deficiency 58 (30.5%), (52.6%) 100 Yang deficiency, dampness heat 56 (29.5%), stagnation of Qi, 42 people (22.1%), blood stasis 30 (15.8%), special intrinsic quality of 13 people (22.1%), yin deficiency and 34 (17.9%), phlegm matter 42 people (22.1%). Conclusion: the epigastric pain patients with biased constitution mainly by Yang deficiency, Qi deficiency and damp heat 3 constitution.

Epigastric pain; TCM constitution; investigation

R228

A

1008-1151(2016)07-0069-03

2016-06-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中医药科技专项攻关类(GZPT13-60)。

廖进(1977-),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偏颇中医医院胃脘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唐县中医医院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