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兽跳进了成语里

2016-12-02妙妙

学生天地 2016年28期
关键词:食人贪食范雎

虽然很多古籍中的神兽没有人见过,但它们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竟然在成语里怒刷存在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神兽在成语里打过酱油吧!

■吉光片羽

吉光又称“吉良”、“泽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马。《海内十洲记·凤麟洲》中记载:“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燋。”意思是说,用吉光马的皮毛做的裘放在水里数日不沉,落入火中烧不焦。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清人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就充满崇拜和遗憾地说:“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鹣鲽情深

鹣鲽即鹣和鲽两种动物。鹣即比翼鸟,雄鸟只有左翼左目,雌鸟只有右翼右目,一雄一雌比翼双飞才能翱翔天下。

鲽即比目鱼,《尔雅》中解释说,这是一种“不比不行”的鱼,即两条鱼只有紧贴着对方才能游动。鹣和鲽都是离开另一半就失去了全世界的代表,因此常用来比喻夫妻情深。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曰:“须臾不相离,无以异鹣鲽。”

世界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既有鹣鲽情深,又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人们不知要积多少道行和缘法才能遇上前者。

■巴蛇吞象

巴蛇也叫“修蛇”,《山海经》中提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巴蛇很凶猛,它把大象吞下后消化了三年才把骨头吐出来。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里的巨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么一般的蛇想吞象就是自不量力了。所以,明朝人罗洪先就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来讽喻人的贪得无厌。

人们都说凡事要见好就收,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睚眦必报

睚眦是龙生九子之一,但因为它身似豺豹,龙非常不高兴,想扔掉睚眦。幸而有母亲苦苦哀求,睚眦才得以苟全性命。

睚眦长大后游历天下,辅佐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功成身退。周武王命工匠铸睚眦像,以谢它的恩情。由于睚眦性格刚烈,总是怒目而视,所以人们就用“睚眦”形容瞪眼怒视的样子。

关于“睚眦必报”有一个典故。战国时期,魏国的中大夫范雎被逐出国境,能言善辩的他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范雎在秦国成了有财有势的大人物,他开始清算旧账:凡是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哪怕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要重重酬谢;凡是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哪怕嫌怨的程度只是对他张目忤视,范雎也要实行报复。这就是《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所说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饕餮盛宴

饕餮据说是远古氏族缙云氏的不才子,它的不才主要体现在食量大。饕餮不仅是个吃货,其长相也让人不敢恭维。《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饕餮不仅长得丑,性格还很贪婪。《吕氏春秋·先识》中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意思是说饕餮非常贪食,以至于吃光了所有东西之后开始吞噬自己,最后仅剩下头颅了。

饕餮代表人性中的贪欲,贪食为饕,贪财为餮。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饕餮爱吃、懂吃、会吃的形象更深入人心,苏东坡在《老饕赋》中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资深美食家喜欢把自己称为“老饕”,而“饕餮盛宴”则指有很多美食的宴席、宴会。

这样看来,成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神兽的“活化石”,它们让那些来自远古的神兽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色生香地继续存活着。

(妙 妙)

猜你喜欢

食人贪食范雎
玩手机时间长,孩子易暴饮暴食
布克勇闯食人岛
勇闯食人星
当“吃”成为一种负担
勇闯食人岛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范雎报仇
大脑对食物的反应:贪食症患者VS健康人群
Case Study of An Adopted Chinese Woman with Bulimia Nervosa: A Cultural and Transcultural Approach
食人树吃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