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风机,铸就友谊
—— 访德国铸造专家明科勒

2016-12-02张延诚孙玲燕李璇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龙马铸件风机

文/张延诚 孙玲燕 李璇

铸造风机,铸就友谊
—— 访德国铸造专家明科勒

文/张延诚 孙玲燕 李璇

德国铸造专家明科勒

现为山东龙马重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德国专家明科勒(Hans Ulrich Minkner)是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铸造技术专业博士,铸造专家,从事铸造行业30余年,曾参与世界第一台2.6兆瓦、5兆瓦和8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铸造生产工作,曾担任世界500强著名风电企业阿海珐(AREVA)的技术工程师。2015年11月,在来华工作仅半年后,他就荣获了“齐鲁友谊奖”。

结缘像恋爱却非“一见钟情”

到今年6月,德国籍铸造专家明科勒与山东龙马重科有限公司正式“联姻”将满一周年。在不到一年的交往中,这位已经54岁的高个子德国男人,给中国职工的印象是敬业能干、直率开朗,他愿意和大家交流,大家也愿意和他交朋友。

说起明科勒与龙马重科的结识,还真有一段谈恋爱般的经历。

精密铸造,是世界铸造行业的领头羊。尽管龙马重科公司是国内设计规模、装备能力方面领先的专业生产高端精密铸件的企业,是精密铸造企业在高端领域的代表,但与国际先进公司还存在差距。2012年,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铸造企业,公司把目光转移到外国一流技术专家的身上,希望通过“引智借力”提升档次和水平。

一方面,风机行业产品真正的高利润优质客户是国际客户,比如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际大公司,虽然龙马重科已经跟西门子等企业联系上了,却一直生产不出符合对方要求的产品来;另一方面,企业现产品主要以2兆瓦、3兆瓦风机铸件为主,一直想往大功率方向发展,功率越大利润越高,但技术难度也越大。国内目前只能做到7兆瓦,而该行业世界领先的欧洲在2014年已经能做8兆瓦,公司决定千方百计也要把世界顶级专家引进来。

龙马重科第一个打交道的外国专家是奥地利的,他在中国待了4年,在行业里面非常有名气,但年龄偏大,已经70多岁了,不能长期在中国工作。作为顾问,在为龙马重科解决了一些材料方面的难题后,他就给公司推荐了几位专家。推荐的第一位是西班牙的专家,当时对方直接拒绝了。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德国专家明科勒,他参与了世界首台8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铸造生产工作,在5兆瓦以上大型风机铸件、铸造工艺、熔炼技术、机加工等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金属模在大型铸件的应用”等10项相关专利,是集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的综合性高层次人才。

一接触,龙马重科就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但明科勒并没有同意,与其说是不愿意来,不如说是不敢来。中国对他来说很陌生,而企业所在的地方更是从未听说。

龙马重科没有就此放弃,企业高层一直和明科勒保持联系,多次诚恳邀请他到企业参观考察,逐步改变了他的认识。超过30亿元的投资、3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从原料制作到铸件表面处理全程产业链配置、单件上百吨的强大生产能力,等等,都让明科勒感到“非常震撼”,觉得这是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大平台”。加上自己对风电这种新能源的一贯支持和对未来风机市场的看好,明科勒最终接受了龙马重科的邀约。2015年6月份,明科勒与龙马重科正式签订合同,合同期5年。

之后,企业专门给明科勒提供了房子,配备了轿车。房子他住进去了,但专车没要。住所与企业之间也就五六里路,喜欢骑行的他让公司购买了自行车,作为自己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自此,这个高大的德国人也成为了惠民经济开发区街道上的一景。

明科勒在铸造车间

别人拿不出的产品他能做出来

明科勒在风机铸造方面有十分丰富的行业经验,且先后参与了世界第一台2.6兆瓦、5兆瓦和8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铸造生产工作,进入龙马重科后很快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物有所值”。用企业一位副总的话,就是“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别人拿不出的产品他能做出来”。

生产越大功率的风机,技术难度越大,越不允许失败,最好能做到一次成功。比如一个8兆瓦的底座,重达六七十吨,成本六七十万,如果连续研发失败3台,成本太高,可能就不敢再去做了。明科勒掌握的技术能够保证高成功率,即使出现小的缺陷,后续也能进行调整,不至于让它报废。这一点,国内的水平还达不到。

按照龙马重科的说法,明科勒加入公司后,对浇注系统设计、球化方案、孕育方案和熔炼材料配比等技术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尤其是在铸件机械性能和畸形石墨控制方面,获得了明显改善,并在很多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生产更大风电铸件提供了技术基础。

一个是质量的提升。提升抗拉强度,最大限度减少了畸形石墨(碎块状石墨)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由于技术的改进,铸件表面质量获得大幅提高,减少后续打磨清理工作量。明科勒加入后,公司整体铸件报废率下降了2%,以企业年产20万吨铸件目标计算,每年可少报废铸件4000吨;以生产成本10000元/吨计算,每年可为企业增收4000万元。

一个是生产成本的降低。明科勒通过重新研究公司的熔炼工艺,结合产品的具体实际,成功将部分产品的孕育剂加入量下降0.5%左右,推广后可为企业带来较大成本效益,一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1000万元。明科勒通过对新产品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大幅度降低了铸件的沙铁比,根据产品的具体形状,降幅在30%左右。以10吨底座为例,现有的浇注系统的沙铁比在7:1左右,10吨的底座吃沙量在70吨左右,采用新浇注系统后,沙铁比降到4.5:1,吃沙量降到45吨,每件底座可节省沙子25吨,并相应减少树脂、固化剂的加入量和型沙输送、回收方面的电能消耗。

此外,明科勒的到来,还使公司在质量管理、文档控制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并在他的大力帮助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正在与西门子、GE及ADWEN三家全球著名风电公司商谈合作事宜。

对中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的明科勒(右)

工作起来比中方员工还要卖力

德国人做事向来以严谨、细心、可靠著称。这一点在明科勒身上体现得十分突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质量管理水平。明科勒给龙马重科带来的第一个理念正是关于产品质量的。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接受采访时他举了一个例子。他的前任公司阿海珐,要把风机卖给最终的客户,不仅客户会来审核,还要有银行的担保,银行也会过来审核。风机质保期是25年,25年内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到时候都能找回来。如果是海上风机出了问题,他要坐直升机去维修,一个小时就要花费1000欧元,费用高且非常麻烦。25年之后再出问题,就不关他们的事了。所以“一定保证25年内不出事”。

在明科勒看来,一家企业对客户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成本,一个就是信任,而信任最大程度来自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合作就会顺利。你可能一直做得挺好,但只要出过一两次不可调控的质量事故,客户就会把你“pass掉”,你也就永远失去这个客户了。

明科勒不仅业务精湛、要求严格,而且工作十分敬业。按照规定,合同期间除每年固定假期,其他时间他都要在公司位于惠民的总部工作。明科勒的假期是一年4次,每次12天,他等于一年在公司待300余天。而最初他自己提出的假期是每次10天,公司考虑现实情况主动给他每次增加了2天。在签订合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明科勒完全按照合同来,平时很少休息,甚至比企业员工还要卖力,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是常有的事。

他的德国同事看到他这样工作,感到很吃惊,不过他个人已经适应了。他甚至认为,德国也应该慢慢提高劳动强度。仅从时间上说,中国工人要比德国工人多劳动“20%”。

坦承自己学好汉语需要“100年”

明科勒在龙马重科领导着一支20余人的技术攻关团队,负责8兆瓦风机铸件关键技术的研发。

明科勒平时说英语,企业为他配备了专门的翻译。在交流方面虽说存在一些不便,好在在铸造行业,比如说看图纸,就没什么问题,图纸在铸造行业是通用语言。明科勒来企业后也学会了用微信、QQ和大家交流,只不过需要翻译的帮助。闲暇时,他下载了一款学习汉语的APP,“红的”、“黑的”,学的基本上是单词,就是不断地重复。他说自己真要学好汉语得需要“100年”。

对比中德技术人员的差别,他认为技术理念上差别挺大,中国的技术人员思维还不够活,比较保守,对一些新的技术缺少研发能力,对一些新的东西接受、消化较慢。但有一个好处是,“我给他指出来了,我做了一个示范,或者是我给他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就很快学会了。”

对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明科勒表示支持。他说,走向国际化,就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同台竞争,不仅对自身技术水平是一个提高,对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拉动。“来到中国,把这个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过来,对这个行业的成长有好处。我们就是来缩小差距的。”

猜你喜欢

龙马铸件风机
某异形框架铸件的凝固过程控制及其成型工艺研究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铸件美容师
“龙马”巡游
小型批量球铁件的生产工艺优化改进
高炉风机用电动机制造技术研究
呋喃树脂砂铸件技术分析及改造研究
汽轮机轴封风机疏水管线改造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