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阳光下慢慢变老
——致苏州大学体育系82级逝去的青春

2016-12-02甘亦农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213001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变老女排青春

甘亦农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213001)

在阳光下慢慢变老
——致苏州大学体育系82级逝去的青春

甘亦农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213001)

编者按:8月,奥林匹克之夏,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一次次高高跃起,一次次精彩扑救,一次次呐喊,一次次流泪,她们在逆境中奋勇崛起,在低谷中砥砺前行,她们感动了无数的国人,更让国人重温了女排精神。曾经,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核心;今天,女排精神并未褪色,更因传承和发扬愈加闪光。年轻的女排,用选择和坚守,用青春和汗水,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永攀高峰的态度和行为,传承和丰富了女排精神,也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青春时期,他们同样砥砺奋进,在骄阳下、风雨中,他们选择体育,坚守体育,奉献体育。年轻时,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播撒操场,铸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年华老去,不仅依旧与青春的学生相伴成长,并用智慧和经验诠释着年轻教师的成长和进步,续写着自己的不老青春。值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特邀部分一线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学校体育行政管理者共同回忆青春的故事,诠释体育精神,传承智慧和经验,共同致敬青春。在此,也祝全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教师节快乐!

2016年6月3日,我们,苏州大学体育系82级学生,毕业30年后在苏州大学东吴饭店聚会,肩靠肩,手拉手,推开记忆的门窗,寻找逝去的青春。

有些遥远又似乎就是昨天的1982年8月底的那一天,我们怀揣梦想踏进大学的校门。

开学报到时,外语系楼前的樱花树已经绿荫成另一种风景,园林式的学校办公楼与欧式风格的教学楼交相映辉,宿舍斑驳的木格窗棂与古朴的体育馆相得益彰,还有教学楼前草坪上的那几株红杉树,多么令人沉醉……

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清纯单一,简单澄澈,心怀对未来的憧憬,做每一件事都努力上进。无数个晨曦中,自发组织进行五公里、十公里晨跑,迎来旭日东升;无数次的夕阳里,结伴同行自觉训练,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体操房留下了数不清的汗水;夜幕下,背着书包飞奔到图书馆抢座位,在寂静的日光灯下放飞自己的梦想。班级晚会上,人人参与,个个精彩,武术班张有千同学表演的梅花螳螂拳,轻盈灵动,手势像梅花开放,美妙美幻。田径课上,学习背越式跳高,老师细心讲解,耐心示范,我们刻苦练习却难得要领,陈忠宇同学轻松飞跃2m高度,引来多少羡慕的眼光。全国赛场上,杜春生撑杆跳赢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博得的声声喝彩。学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英语竞赛,同学们积极参加,在这所综合性大学的校园里为体育系争光添彩……

那时,我们青春年少,充满活力,对爱情有烂漫的想象,受时代风俗的影响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情,男女同学像兄弟一般相处,互帮互敬。6位女生,个个身姿曼妙,体态轻盈,丰韵娉婷;57位男生,人人昂藏七尺,清新俊逸,篮球场上健如蛟龙,绿茵场上迅如猛虎,田径场上飞奔如风。我们一起在运动场上放纵激情,在林荫小道上思索青春。孤独寂寞时,喜欢在田径场上奔跑,拿个球在篮球场上投篮,在足球场上射门,或捧着书本躺在床上慢慢地读。被误解嘲笑时,刚毅的我们也从不哭泣,更不会在角落里流泪。在那个“重文轻武”旧风盛行的年代,“体育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风言风语挑战我们忍耐的极限,我们始终不肯低下高傲的头,只知道据理力争,有时甚至拳脚相加……

30年,人生如梦似歌,如今我们正在慢慢变老,用逝去的青春证明了一个人生哲理:人生没有预设的固定答案,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有拼搏才会有未来。

王全法毕业后留校,靠勤劳、忠厚、善良,赢得同事的认可当上副院长。周庆功分配到淮海工学院,学以致用,刻苦钻研,著书立说,成为大学教授。万鹤飞分回老家常熟高中,踏实工作,勤于学习,教学、科研、训练样样争先,早早被评为苏州市体育学科带头人。

刘宇晔、赵宗庭、高念红、陈付平、黄贤征等许多同学,毕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战斗在学校体育的第一线,体育课堂上自信潇洒诲人不倦,业余时间带运动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培养了许多优秀体育人才或喜爱体育的社会精英,赢得了同行的称赞和学生的尊敬。

陈宋毕业分配远离家乡徐州,去了镇江市丹阳云阳中学,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持有淡定如水的心境,勤奋学习,拼搏进取,调回徐州担任徐州教育学院体育系书记、主任。沈晴毕业后远离家乡苏州太仓,去了常州武进的乡村中学,靠得勤奋和智慧,弃教从商,回苏州开创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大学痛并快乐的记忆,同学平凡而感动的人生,太多的精彩,很难一一叙述。至此,唯有那些我们灵魂深处最深刻的记忆,让我们爱在心头不得不说。

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尤其是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她给予了我们职业生存的能力,是我们在工作中展现自身能力的法宝。

最助人成长的力量,是优秀教师的治学风格和为人品格,她是我们生命成长的精神图腾,给予了我们无限的能量。恩师叶永延先生是我们大学普修时的授课教授,教我们《运动生物力学》,也是我大学

专修时的导师,他严谨务实的学风、刚正不阿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尤其是当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恩师的品格和精神一直在指引着我。

最值得珍藏的宝贝,是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她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与我们始终不离不弃,风雨相伴。毕业后我回到母校金坛直溪中学做了乡村体育教师,担任过教研组长、高三班主任;1989年去了无锡锡山高级中学,工作中失去了人生目标,只知道在阳光下和学生一起奔跑。聪明的孙天明和仁厚的陈宋从徐州赶到无锡来看我,鼓励我,对我说:“人生如行路,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心中一定要有一座人生的高山,它可以使我们有奋斗的方向,抬起头就看到希望。”引导我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教学的过程与自己学习的状态,督促我要勤于学习与反思。他们的帮助,让我有了在1995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发表《也谈体育兴趣的培养》的喜悦,也有了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以及担任主编撰写专著的成熟。2004年我回常州市任体育教研员,担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体育与健康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再到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主持行政工作。一路走来,同学的深情厚谊,如春风化雨启迪心智,如黎明前的航灯照亮着前进中的航程。

30年,世界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腰杆依然挺直,同学的情谊越发深厚。即使我们山水相隔,缺少联系,心却相连。同学聚会,美丽的宁宁移居广州,帅气的马求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接到通知,也早早地赶到苏大,一起回望如何慢慢变老。

今天,无论我们是否还把体育当作职业,对她的爱确是越来越深刻。因为体育让我们有了甜蜜的梦想,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我们相聚在一起,能想起的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用逝去的青春诠释了对体育的爱,又用30年的汗水书写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快乐生活的幸福人生;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体育教师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在阳光下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学生健康成长的点点欢笑。

猜你喜欢

变老女排青春
在变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青春不打烊
壮哉,女排精神!
慢慢变老
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