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锐观点

2016-12-02

清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问责干部

新锐观点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

——日前,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地方各级党委要多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目标任务要抓实,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自觉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推进各项工作,区分轻重缓急,优先推进、重点保障党中央明确的重要改革任务、地方破解发展难题迫切需要的改革任务、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改革任务。(《京华时报》6月28日)

习近平

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失去原则性和战斗性,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基本不开展批评,即便批评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装了再包装,致使批评失去了锋芒,成为无的放矢。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书名文章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没有离开责任的权力,党和人民赋予权力时,更是压上了责任,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担当。(《人民日报》7月19日)

王岐山

针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我们在依法纠正的同时,要求从制度上反思原因,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司法公信力。

——7月18日到19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表示,制定科学合理的司法责任追究制度,是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选择,这既有利于增强司法人员办案责任心,又不会挫伤其积极性。(《新京报》7月20日)

孟建柱

当饭局变成了豪饮夜宴的代名词,个别视党纪国法如无物的党员干部,没能把住自己的人情关,没能坚守纪律和规矩底线,在不用自掏腰包的“盛宴”上喝得不省人事,甚至因此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针对一些地方官场官员陪酒死亡的现象,《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个别党员干部拿传统的礼尚往来、人情社会作为私心私欲的幌子,找借口称原本不愿意出席各种饭局,只是挨不过别人再三邀请,面子上过不去,才勉强为之。殊不知,设宴的人,看重的岂是某些干部的面子,而是他们头顶的官帽。(《法制晚报》7月15日)

对抗组织审查是2015年以来比较新鲜的一个说法,但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在查处腐败官员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些官员怀有侥幸心理,企图蒙骗过关。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对抗组织审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官员与利益相关人员串供、订立攻守同盟,另一种就是给审查人员施加压力。(《中国经济周刊》7月12日)

庄德水

官场不是名利场、是非场,而应是法治场、人心场。赌一把、搏一搏,照见唯利是图的心态。以这样的态度经营从政之路,很容易让人迷失心智理性,放松法纪意识和思想警惕,从而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长江大学客座教授顾伯冲近日刊文指出,如果官场“赌术”不加限制,结果便是“逆淘汰”广为盛行,“伪君子”大行其道,“潜规则”摇身一变成了明规则,严重污染官场政治生态。“靠拍、靠送、靠忽悠”,可能一时受用,但绝对躲不过监督的视线,最终也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制裁。(《人民日报》7月20日)

顾伯冲

党政干部的知识素质越来越高,是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的标志之一,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其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要求更高,学术型干部已经成为刚需。高学历、多经历的干部会成为未来一个选拔趋势。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上半年履新的省部级领导中,年龄信息较为完全的有184名,他们均为“50后”和“60后”。其中,“50后”共有102人,约占55.4%;“60后”共有82名,约占44.6%。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如是说。(《中国经济周刊》7月19日)

竹立家

知民情,接地气,切合实际,切中要害,切实解决问题,才能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说到点子上,让群众满意。

——十八大以来,深化作风建设的系列组合拳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受到党性的教育和锻炼,推动了文风、会风的转变。务实、精炼的文风、会风,也体现了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在提高。对此,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李民表示,牢记宗旨,摆正服务群众的位置,写文章、开会就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人民日报》7月1日)

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才能不让问责的利剑生锈,形成破窗效应。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谢春涛表示,此前对失职失责问题的追责,一个难点是,问责半天都推说是集体决定事项,最后导致难以问责,这一规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查一查党委相关会议的讨论记录,如果是集体不作为,就对党组织集体问责。(《南方都市报》7月18日)

不少老问题在新的一轮巡视中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整改落实不力,不排除一些干部存在巡视时哆嗦,巡视完嘚瑟的情况。

——在中央巡视组此次巡视“回头看”情况反馈的问题中,一些问题在2013年、2014年的首次巡视中便早已暴露过。然而时隔两年,经过各地数轮整治,一些“顽疾沉珂”依旧存在。对此,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徐行教授如是说。(《京华时报》7月11日)

何增科

猜你喜欢

问责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五拍”干部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干部任免